第 301 章(1 / 2)
第301章
说起大宛这个国家,就不得不提起提起汉朝的马政,说到底,大汉与大宛之间的最大矛盾,还是因为马。
大汉建立之初,因为连年征战,国内马匹消耗巨大,以至于刘邦刚登基的时候,连天子的车架都寻不到四匹颜色一样的好马,民间一匹马价值高达一百金。
要知道,卫青第一次打赢了仗回来,刘彻的赏赐也就只有两千金。
匈奴虎踞边境时常劫掠,而中原却是人少马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自汉初以来,马政就一直是历代皇帝极为重视的问题。
文帝时,百姓若能为国家养成一匹马,可以免除三人徭役,彼时,第九级爵位也就只能免一人徭役而已;
景帝时,在西北边境设立养马苑三十六所,养马的官员达到了三万人。
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四代皇帝悉心关照,到了刘彻登基时,国内的马匹已经能供给二十万大军同时开战,粗略估计,马匹数量可达五十万。
也正因为如此,刘彻登基后才能毫无顾虑地与匈奴翻脸频繁开战,汉兴以来七十年积蕴,为刘彻抗击匈奴奠定了经济和军事基础,而马政,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十年间汉匈大战,不光打空了国库,打少了青壮,马匹数量更是断崖式下跌,元狩四年汉匈绝幕大战,十四万马匹走上战场,从沙漠中走回来的,却只有不足六万,可见马匹损耗之大。
马匹数量,和兵卒数量一样,是国家战斗力的象征,刘彻开始不停地下诏令鼓励民间养马,但这一次,除了要繁殖马匹增加数量,刘彻开始着手改良马种。
中原马体型比较小,四肢短,刘彻眼馋匈奴良马很久了,数十年间,靠着战场俘获和关市购买,也获得了不少匈奴的草原大马,后来与乌孙交好,也有不少乌孙马流入中原。
随着西域使者回中原,刘彻得知,大宛,恰好就有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以刘彻“朕想要,朕得到”的霸王性子,他听了这话,就非得把汗血宝马弄到手不可。
但大宛,却不是很情愿交出宝马,汉朝使者去往大宛,奉上金银财宝茶叶丝绸,想换取宝马,但大宛却总是推脱,更有甚者,还把国内的好马都藏起来不予示人。
刘彻就很不开心,觉得大宛太小气,不给他面子。
大宛也有使者来往中原,刘彻向来是喜欢摆场面的性格,每次有使者来,都“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累,以示汉之广大”。
他自己大大方方的,大宛却给他耍心眼,他又不是强要,都是拿财宝换的。
可是,别说带回宝马了,大宛连见都不让见。
刘彻不由得憋气,这要是个离得近的小国,这会儿就该大军压境了,但是大宛离得太远了,大宛国在匈奴的西南方向,与中原相隔万里,比昔日的匈奴单于王帐都还更远。
远攻他国,不是小事,于是刘彻想了想,忍了忍,憋着气继续派使者持千金
们(),衭?虎??畑魒?
N??●()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眼见汉军队伍蜿蜒不尽,威势凛然,这些小国也都很害怕他们会攻打自己,但霍去病当即就下令,传扬声明,是因为大宛袭杀汉使,他们才出兵攻打大宛,与诸君无尤。
又令随行商队去用中原物产换取粮食,探听水源绿洲所在。
商队做事就灵活多了。
很快,在清空了三车的丝绸茶叶后,大军改换方向,顺利找到了水源,等李盛抓着几只灰兔回来的时候,这边已经点起火把开始做饭了。
韩说身旁围着几名商队首领,他正把手里的黑曜石镶金鹰的令牌分给他们,这是临走前陛下听说后特制的,凭此金令,回国后可以分得一些紧俏物资,行商西域时,有金鹰令在乌孙国可以求见解忧公主求得庇护,加上之前细君公主的陪嫁,解忧公主手下也有四五百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