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4章 我们需要的,不是他的火箭(1 / 2)

加入书签

第1664章 我们需要的,不是他的火箭

会谈结束,马斯克带着一丝混合着希望与焦虑的复杂心情离开。

栾文杰则径直返回办公室,随即召见了已经基本确定将接替他职位的副手兰新志。

无论是「信标」中继基地的建设,还是可能的丶和SpaceX之间开展的合作,都不是一年半载能落地的事情。

大部分实际工作,肯定都要交到对方手中负责。

几分钟后,走廊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栾文杰抬起头,看向门口。

然而,跟兰新志一起出现在他办公室门口的,却还有另外一个身影。

正是常浩南。

「常院士?」

栾文杰有些意外。

他倒是听说了常浩南在工程院会议上露面的事情,但最近一段时间忙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并不太了解N-S方程问题的解决进度。

「理论方面的工作……顺利告一段落。」常浩南也不见外,径直走进办公室,坐在离办公桌最近的沙发上,「本来想把整理出来的内容拿过来给你看看,但刚才上楼的时候,好像碰到了个来自对面的熟面孔……」

他指的当然就是马斯克。

「对。」栾文杰长舒一口气,脸上带着混杂了震惊和疑虑的表情,「本来准备明天叫你们几位顾问过来开个会的……但是今天既然赶上了,那就先听听你的想法。」

随后栾文杰向常浩南详细转述了与马斯克的会谈内容,特别是关于利用「信标」作为中转站降低火星运输Delta-V的构想,以及SpaceX提出的本土化合作提议。

最后,他总结道:

「现在的问题,SpaceX的技术有很大一部分实际来自NASA的授权,而这麽大规模的合作,是不可能瞒得过华盛顿的眼睛的……当然马斯克那边表态说没有问题,但我还是觉得有点……顾虑。」

其实他本来想说可疑,但又觉得这个词的倾向性过于明显,所以临时改口。

常浩南安静地听完脸上却并无太多波澜。

反而是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倒是觉得,这方面没什麽好担心的。」

不仅栾文杰,就连兰新志都露出震惊脸。

常浩南却是一脸自然的表情:「反正我们需要的,也不是他的火箭。」

另外两人对视一眼。

还是栾文杰开了口:「但对方说的也没错,长征9号和长征10号都还在纸面上……」

听到这里,常浩南摆了摆手。

「纸面上又如何。」他露出一个无所谓的笑容,「你们忘了,我现在已经得到了N-S方程的通解……」

栾文杰当然不可能是忘了。

只是这一次,常浩南的成果并未直接公开,甚至在内部都还只有个别人了解,因此并未引发像当年证明庞加莱猜想那样的巨大轰动效应。

所以还不太适应,一时没反应过来而已:

「你的意思是……」

「在N-S方程的通解问题取得根本性突破后,我们对极端复杂流体系统的模拟……或者应该说是计算精度丶预测能力和优化设计水平,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常浩南罕有地不再谦虚,而是直接下判断道:

「这意味着,新一代火箭的效率上限提升路径丶燃烧不稳定性的预测与抑制丶乃至整个箭体结构的轻量化优化与载荷分布控制,都有了更清晰丶更可控的理论指引和设计工具,航空器和太空飞行器的设计不再是仅靠工程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高风险项目,成功路径将大大缩短,技术风险被压缩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

对于绝大部分流体动力学问题来说,N-S方程的通解一旦得到,就相当于大结局。

当然坏的一面是,该方向99%的博士生,都将失去研究课题。

栾文杰倒是知道N-S方程的巨大意义。

但被常浩南以这样直白的方式说出来,还是让他不自觉忘了合上嘴。

「也就是说……像解方程那样?」

「那倒也不至于。」常浩南愣了一下,然后摇头,「N-S方程的通解不是一组显函数或者矩阵,而是一个等价的拓扑形态……呃……总之,还是要比解正常的函数方程要复杂一些。」

即便对于数学家们而言,N-S方程的通解也仍然显得过于抽象,很难直接理解。

更别提工程学出身的人了。

好在栾文杰也并不纠结于这些具体的理论细节,而是直接问道:「能不能用个大概的数字,好让我们有个概念?」

兰新志在旁边疯狂点头。

「保守估计,至少……可以把参数设计和测试过程消耗的时间缩短到目前的10%以下。」

其实如果只考虑流体力学部分,那恐怕连目前的1%都用不到。

但造火箭毕竟是个系统工程,还有很多其它问题要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