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5章 在船厂生产的太空飞行器(2 / 2)
就像是过去二十年里的每一次任务一样。
但只有他本人才知道,自己心脏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强度跳动。
随着陈超的指令,两名同样「全副武装」的操作工程师,精准地操控着高精度机械臂。
其中一支机械臂末端,巨大的吊钩正牢牢固定着一根细长的暗灰色圆柱体。
它通体包裹着致密的钨合金外壳,在强光照射下反射出冷硬丶沉重丶令人心悸的幽暗光泽。
这就是XS-1的心脏燃料——蜂窝状高浓度氮化铀燃料棒。
「吸盘压力确认正常,无滑移风险。」二号操作员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收到。开始对接1号孔位。」陈超深吸一口气屏蔽服头盔内的湿闷空气让他有些窒息,「速度降至每分钟五厘米。雷射定位仪持续校准。」
监控画面上,那根象徵着毁灭与能量之源的钨合金圆柱体,在机械臂极其缓慢丶极其稳定的牵引下,如同外科手术中探入胸腔的精密器械,一点点靠近堆芯本体上那个与之完全匹配的孔位。
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陈超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冲击耳膜的声音。
与地面或船用堆不同,XS-1采用了高度集成的堆芯-燃料一体化设计,无法像常见的地面或船用反应堆那样先造堆体和辅助设施,等到启动之前再向其中添加核燃料,反而更接近核潜艇反应堆的生产流程,也就是在部署核装置之前就要把燃料棒先放进去。
这也是「信标」计划选择在锦西造船厂,而非空间技术研究院529厂生产XS-1的原因。
但对于造了大半辈子核潜艇的陈超来说,还是难免会有一种「航天设施要更加精密丶高大上」的感觉。
这让他难免担心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距离接触点,十厘米…五厘米…三厘米…」
一号操作员低声报数,每一个数字都敲在控制室内所有人的心上。
「接触!」二号操作员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瞬,随即又强行压下,「接触确认!缓冲机构生效压力反馈正常!」
画面中,钨合金燃料棒光滑的顶端,终于稳稳地丶几乎没有丝毫晃动地抵在了堆芯孔位的入口。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陈超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高倍率摄像头传回的对接面特写——严丝合缝,完美无缺。
「好!保持姿态!」陈超的声音终于带上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轻颤,「惰性气体保护焊接准备!机械臂A-7就位!」
几乎在话音落下的瞬间,另一支早已在旁待命的特种机械臂无声地滑行到位。
它的末端安装着一组结构复杂的焊接设备。
在惰性氩气瞬间充满对接缝隙的微小空间后,接头精准地压在钨合金包壳与堆芯孔口边缘的预设焊点上。
一道极其细微的蓝色电弧瞬间亮起,随即熄灭。
没有火花四溅,没有烟雾升腾,只有最精密的瞬时熔合。
然后,是下一次亮起和熄灭。
这是将燃料单元与堆芯永久固化为一个整体的关键步骤,要求焊接强度极高丶热影响区极小丶且必须保证绝对的气密性,以杜绝任何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可能,哪怕是在极端太空环境下。
焊接过程持续了约十分钟。
控制室主屏幕最上方代表着1号燃料棒安装状态的标识,终于由红转绿。
紧接着「01-就绪」的字样清晰显现。
「一号燃料棒,安装完成!焊接质量一次合格!」
陈超的声音透过通讯器,清晰地传递到装配车间每一个角落,也回荡在通过加密线路连接的丶远在京城航天控制中心的一个特殊监控室内。
他缓缓地丶深深地吐出一口憋在胸中许久的浊气,这才感觉到后背的冰凉汗意。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成功踏出。
但望着堆芯本体上那密密麻麻丶如同蜂巢般排列的剩馀孔位,陈超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