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 高规格运输(2 / 2)
守卫森严的船厂综合指挥中心里,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同样分割显示着装配车间控制室和二号车间的实时画面。
后面一众观看的人群中间,是XS-1空间核反应堆项目总工程师彭觉先,以及常浩南。
实际上,常浩南本来想直接到控制室内,亲自见证XS-1完成最后总装的历史性时刻。
但上级已经禁止他出现在任何分类为二级或以上的危险区域内。
因此不放心的彭觉先亲自跟了过来,并以「不能给现场操作人员额外施加压力」的理由把常浩南按在了远离车间的指挥中心里……
「真没想到,」彭觉先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从立项评审到完成燃料棒封装,还不到一年……」
常浩南露出一笑:「这应该算是水到渠成吧……」
毕竟,他们二人对空间可反应堆的研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实际开始了。
只不过,直到今年才真正具备了正式立项并转入生产的条件而已。
稍后,常浩南的目光从主屏幕上移开,转向站在指挥台另一侧丶正密切监控着各项工程节点数据的「信标「项目副总工程师胡守智:
「胡总,运输船到位情况如何?」
胡守智立刻抬头:
「远望22号航天运输船在完成长征五号C遥一火箭的运输任务后,就按照计划进入锦西造船厂3号船坞,开始进行涉核装置运输的专项适应性改造。」
「所有船体加固丶辐射屏蔽加强丶环境监控系统加装以及特殊系泊固定装置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安全规程复查和应急演练,预计在48小时内可以完成所有离港前检查,具备启航条件。」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如果XS-1封装进度有特殊要求,我们可以进一步协调船厂和船上人员,理论上可将准备时间压缩至24小时以内。」
常浩南瞄了眼大屏幕边缘的时间,然后摇摇头:
「没这个必要……XS-1空间核反应堆采用无外中子源启动技术,虽然仍旧不能长期在大气层内存放,但也不差这一天两天的功夫……只要让发射窗口能赶上下一轮的太阳粒子事件就行。」
XS-1的启动高度依赖宇宙辐射源,而地球辐射带和银河宇宙射线带来的中子强度并不足以保证启动成功。
必须有太阳活动的帮忙才行。
就在两人交谈间,指挥中心主屏幕上,二号车间的吊装作业已进入尾声。
堆芯本体超过三分之二已平稳地沉入银白色外壳的保护腔中,定位销与导向槽的咬合异常顺利。
航吊的下降速度也随之提升,从最初的每分钟一米加快到每分钟三米。
很快,吊钩上方原本紧绷的合金吊索就明显松弛并垂落下来。
这标志着堆芯本体的承重底座,已经稳稳地落在了外壳内部预设的丶与影子屏蔽系统相连的减震缓冲支架上。
「所有基准点光学对准覆核完毕!」
「机械定位销确认完全啮合!」
「缓冲支架压力传感器读数均匀,达到预设值!」
陈超的声音沿着通讯线路,清晰地响彻在装配车间控制室,也同步回荡在船厂指挥中心:
「报告总指挥!XS-1堆芯本体与主壳体对接完成!所有定位基准点对准正常!」
「堆芯确认安装到位!请求进行最终固定与密封!」
装配厂房的控制室里,压抑了两天的紧张终于化为沸腾的喜悦,掌声和低低的欢呼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
指挥中心内,一直紧绷着脸的彭觉先也终于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
胡守智等人也明显松了口气。
只有见惯了大场面的常浩南并未流露出多少激动,他很快将目光投向指挥中心另一侧,那里站着锦西造船厂的负责人苏建,以及一位穿着蓝色制服的魁梧中年男子——
远望22号船长,李英俊。
「苏厂长。」常浩南走过去,对苏建说道,「XS-1封装完成后,立刻进行最终密封和环境检测,要把远望22号调度停靠在最靠近二号车间专用重型货物出口的泊位上,尽量减少XS-1模块从车间到码头丶再吊装上船的露天转运时间。」
「常总放心!」苏建立刻应道,「1号泊位已预留,重型轨道运输车和专用加固码头吊机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保证模块出车间即上轨道,轨道直达泊位,吊装一步到位!」
这时,李英俊插进话来:「可是常院士,我还没收到确定的航行计划?」
常浩南则乾脆地回答道:「海军庐州号驱逐舰和星城号驱逐舰会在渤海湾加入编队,之后只需要听从海军舰队指挥官的指令航行」
李英俊船长则显得相当惊讶:「这……」
他执行了四年航天运输任务,还从没遇到过需要两艘驱逐舰护航的情况。
「XS-1的情况毕竟特殊……」常浩南朝着港口的方向看了一眼:「虽然概率不大,但也要避免极个别国家在对手撺掇下狗急跳墙的可能,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