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铁甲连营壮天威,万国荟萃聚华筵(1 / 2)
第917章 铁甲连营壮天威,万国荟萃聚华筵
戈铤连云,旌旗耀日。
军兵以三千人为一营分成了四个方阵,等待着陛下出现在御幄之内,对军兵示意时,山呼海喝声传遍了整个松江府上海县。
大明大阅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振积弱之气,励将士之心,检阅军队训练成果,振奋人心的同时,最直接了当的宣威。
参加万寿圣节大阅除了皇帝丶随扈大臣之外,则是以松江府的势要豪右为主,他们坐在观礼台上,直观的感受到了皇帝手中的力量。
在三呼威武之后,大明军兵站在了承天门御道的两侧,在号角声丶鼓声和礼炮声中,大阅正式开始了。
戚继光带领大明骑营出现在了御道的尽头,勇武骑营,在大宁卫之战丶全宁卫之战丶板升之战丶平壤之战丶仁川之战丶长门之战,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勋。
勇武骑营是大明普遍的叫法,它的全称是执大驾勇字旗五军红盔贴直官军。
戚继光全甲,扛着大纛龙旗,这就是执大驾,松江府的风吹动着团龙旗,不停地翻卷着,而左右各二十骑,分别扛着勇字旗和武字旗,每军皆带红盔,红盔指的是盔缨为红色,而非整个头盔都是红色。
直官军,其实就是班直戍卫之意,意思是直接隶属于皇帝本人。
三千重装骑营是大明唯一的重骑兵,在战场上,往往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这个规模已经足够大了,永乐年间的三千营,也就是三千人的规模,并没有太多。
不客气的说,就这三千骑营,在后勤补给充足的情况,完全可以把大明江山再打一遍。
这种重骑兵,即便是以大明的富裕,依旧只能养三千人,主要是后勤补给的压力实在是太大,而且随着火器的威力越来越大,重骑兵退出历史的舞台,几乎是一个定局。
但在眼下,重骑依旧可以在战场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骑营全甲通过承天门的时候,整个承天门观礼台就像是被摁下了静止键一样,只有风声丶和常乐寺乐伎的奏乐,再无其他,观礼台的人群,连讨论都不想讨论。
这也是松江府这些富商巨贾丶势要豪右,这些新兴资产阶级第一次如此直观的面对暴力。
这是一支刀尖上沾满了敌人鲜血的军队。
骑营之后,则是由马芳次子马林,率领的步营三千,这支步营为耀武步营,和三千重骑兵一样,都是红盔贴直官军,这是大明最精锐的全甲重步兵。
马芳是奴隶出身,他被俺答汗掳掠到了草原做了养马奴,后来马芳逃回了大明,就成了俺答汗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大明捣巢赶马弄得草原怨声载道的时候,俺答汗纠集了自己九万骑兵南下大同,要给大明一个教训,要逼迫大明收回这些捣巢赶马的边军。
俺答汗率九万骑,和马芳一万骑对上了阵,俺答汗七战,都是大败亏输。
至此,俺答汗对于捣巢赶马之事,再也没有任何办法了,战场的天平彻底向大明倾斜。
而马林在父亲离世后,已经扛起了阳城伯府的大旗,作战极其英勇,入朝抗倭九胜大捷,让阳城伯成为了阳城侯府,他扛着龙旗大纛走在了最前方,而马林的左手边,是赵老七赵吉,膀大腰圆,极具压迫感。
赵吉菜户营出身,以军功得耀武营世袭千户,世袭千户是寄禄官,光吃俸禄不干活,想要领兵打仗,得通过讲武学堂的考核,还要从基层一步步的升转。
耀武步营每一名军兵,都扛着一把燧发鸟铳,因为是阅兵,不是打仗,步营配置的虎蹲炮丶偏厢战车都没有展示,可即便如此,已经让人情不自禁的屏住了呼吸。
「全体都有!立定!」马林的步伐越来越小,呼和着号令,停在了承天门的正前方。
耀武步营要向陛下展示线列阵法,线列阵,大明人多数只听其闻,不见其形,在马林的指挥下,很快,步营三千军,就变成了三列横阵,让观礼台上所有人惊讶的是,他们的枪口居然对准了观礼台!
对准观礼台也就罢了,观礼台就在承天门下,这不是火铳对准了陛下吗!这是要造反吗!
「放!」马林手中小旗挥舞落下。
观礼台上有人甚至已经站了起来,想要夺路而逃,但没有火药爆鸣声传来,因为马林只是演示三段击和线列阵,为何能够三千人压制三万倭寇。
火铳里没有火药,燧发火铳的枪管都是木塞堵着。
即便是表演性质的花架子,但依旧吓的观礼台上的众人,出了一把冷汗!
「一群胆小鬼。」朱翊钧自然看到了观礼台上的异动,他这个皇帝都一动不动,也不知道这些个富商巨贾们怕什麽怕,显然是做了一些亏心事的。
耀武步营展示了横阵后,又展示了方阵丶纵阵,方阵是应对对方骑兵的防守,而纵阵主要用于行军,战场推进。
在耀武步营之后,则是奋武骑营,和勇武骑营重骑兵不同的是,奋武骑营,是轻骑兵,没有甲胄,全都以礼服出现,整齐划一的走过了承天门,没有展示战术。
最后出场的则是显武炮营,炮营这是展示了大明所有的野战火炮,虎蹲炮丶六斤铜炮丶九斤振武炮车丶子母炮等等,九斤振武炮车带雨棚射击丶便于机动和雨天作战。
四营都属于振武团营的一部分,这次的阅兵式,直观的展示了大明全火器作战体系的作战单位,大明已经形成了实质性的『排队枪毙』战术升级,进入了火器时代的全新体系。
在四营相继通过承天门后,大阅没有结束,接下来是表演性质的操练。
在一个时辰内,大明军兵展示了九个阵法,偃月丶鱼鳞丶鹤翼丶锋矢丶长蛇丶雁行丶车悬丶方圆丶衡轭,这九种阵法几乎可以应对一切战场局面,一万两千人在承天门前的广场上,快速变阵,让人目不暇接。
这些阵法,之所以被称之为表演阵法,是当下大明火炮丶轻骑丶线列步营丶重骑兵这种组合之下,线列阵已经成为了杀敌效率最高的阵法。
这九个阵法,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和过去,但大明京营没有完全放弃。
这种演练,更多的是展示大明京营各营之间的协调性和组织度。
戚继光说,战场外决定胜负的是后勤,而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始终是人,是组织度。
再好的武器,给了废物,废物也无法有效利用,只会丢人现眼。
在九种阵法展示之后,朱翊钧下令恩赏,让朱翊钧有点遗憾的是,大明火炮的展示不足,城防炮丶舰炮没有被拉出来,也没有展示其威力,主要这是在黄浦江行宫,若是在北衙,那必然会拉出来,让围观百姓一饱眼福。
人类对暴力是天然向往的,武器总是能够引起人们心底最深处的共鸣。
朱翊钧离开了御幄,乘坐大驾玉辂,前往了新港,松江府金山卫港,金山卫在杭州湾,这里是松江水师驻地,离金泽园水师衙门,只有四里的距离。
朱翊钧的大驾玉辂被抬上了驰道,由升平七号拉动,向着金山港而去。
阅舰式,在下午小时辰二时开始,共计一个半时辰,观礼台设置在出海口的位置,最先出港的是游龙号。
游龙号没有升帆,而是由驳船牵引出港,虽然游龙号一出厂就开始落后于其他的快速帆船,但作为第一条快速帆船,作为封舟,有着极强的政治象徵意义。
「呜——!」港口内突然传来一阵汽笛长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一条三十丈左右的巨舶,在驳船的牵引下前行,缓缓前行。
船体上两根巨大的烟囱,喷吐出了浓郁的白烟,驳船的作用不再是牵引,而是保证方向,巨舶前进的动力来自于船只本身,这条船,拥有十二台升平七号铁马作为动力。
升平七号铁马的中间马力和升平六号是完全相同的一百五十马力,最高马力是一百八十马力,升平七号主要的升级方向是小型化。
格物院一直有个梦想,让蒸汽机带着滑翔机飞上天空,这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野望,但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让铁马逐渐小型化,就像是追逐永动机,永动机自然遥不可及,但减少能量消耗,永远有意义。
松江巡抚李乐,带着松江造船厂总办郭汝霖丶赵士祯,站在陛下身边。
赵士祯看着巨舶划过观礼台,才俯首说道:「陛下,松江造船厂新下海的新船,名叫驭远号。」
「其本身是快速帆船的木帆船,集大明造船之大成,抛弃了过去的明轮,改为了尾部螺旋桨,船只整体使用铜包木,极大的增加了使用寿命,保养得当,能用五十年之久。」
「采用了十二台升平七号马力驱动,最高马力为两千一百匹,一昼夜可行一千五百里。」
「船身为三层甲板设计,一共布置有80门舰炮,十二门三十六斤舰炮,十六门二十四斤舰炮丶十四门十八斤舰炮,十二门十二斤火炮,和二十六门九斤火炮,设计图纸九次易稿,充分结合水师需要进行了布局和设计。」
「这也是目前松江造船厂要造的最大的船了,不会再增大船的尺寸,增多火炮数量了。」
朱翊钧看着巨船疑惑的问道:「为何?」
赵士祯详细介绍了为何会这样的决定。
俞大猷曾经提出过:『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基于这种需求,大明造船,陷入了一种大就是好,多就是美的困局,想要把船越造越大,火炮越来越多。
但水师不断反馈,发现这种巨舰重炮的思维,并不算错,但做不到全场景覆盖,有些时候也需要一些小船作为补充,以避免因为灵活性不足带来的被动。
而且最关键的是松江造船厂希望营造一批小型的无风帆蒸汽船,松江府将其命名为火船计划。
驭远号最高马力达到了2000匹,但依旧摆脱不了风帆,铁马驱动依旧不是主要动力,风帆才是,这就产生了设计上的矛盾。
松江造船厂的想法是,先造点小的火船,累积足够经验,等待铁马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完成蒸汽战舰的制造,就是火船计划的全貌。
「如果铁马的大小能够再缩小两倍,马力再提升一倍,让总动力来到5000到6000匹,风帆的主要作用就是节省燃料了。」赵士祯当然喜欢大船,他是『大就是好丶多就是美』的忠诚拥趸。
奈何当下蒸汽机的马力大小,都做不到。
在两艘具有代表性的快速帆船驶过之后,再次驶过的便是大明国朝的主力战舰,五桅过洋船。
这种船,奠定了大明海疆安全,是大明水师的主要力量,时至今日,费利佩都没能仿制成功。
大概而言,想要制造五桅过洋船,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
三桅夹板舰,在大明已经属于第四等梯队的小船了,但是对于大多数番邦小国而言,三桅夹板舰,完全可以当做是旗舰去使用了,包括英格兰在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