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0章 不让反腐就平叛(2 / 2)

加入书签

「三百勇士镇守温泉关,可阻西域蛮夷侵扰大明疆域。」朱翊钧写完了书信,吹乾了墨迹。

温泉关是一定要建的,至于怎麽建,李成梁也有了自己的规划,他决定给西域诸部一点点好处,换取西域诸部的认同,由西域诸部出人出力,营造温泉关。

而这点点好处,主要是挖煤和冶铁技术。

李成梁到西域这些年,一直疑惑,汉唐的西域都护府,是怎麽统治西域?就靠军事镇守?西域这麽大,汉唐得填多少兵马,才能统治?

李成梁折腾了好几年,他终于在天山脚下找到了答案,他在古龟兹国,找到了汉唐都护府营造了超过2800亩的铁冶所遗迹,并且以铁冶所控制了整个西域。

之所以只有2800亩,是因为只挖了2800亩,剩下的面积太大了,他也懒得再挖了。

更让李成梁无奈的是,如此广阔丶堪称繁荣的铁冶所,在大唐离开西域之后,完全废弃了。

万历年间的西域,铁器的数量,甚至还不如汉唐时候,西域产出的铁料,连甲胄军械都无法满足,民用的铁犁铧车,更是少得可怜。

而朱翊钧认同了李成梁在西域探矿丶立厂开拓西域的做法,而温泉关建立与否,标志着大明是否能够实控西域。

温泉关建立,并且汉军能够顺利补给,代表着大明对西域的绝对控制。

同样,一旦温泉关破败,甚至汉军补给不能顺利到达,就代表着大明对西域失控。

温泉关建立,可以视为大明西域都护府建立。

最⊥新⊥小⊥说⊥在⊥⊥⊥首⊥发!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有人愿意前往西域探矿吗?地师也算是稀缺人才了,腹地都不够用,强令派遣,怕是消极怠工。」

愿意主动前往,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明皇帝倒是可以强令前往,可是强扭的瓜,敷衍了事就会是必然。

西域开拓之事,朱翊钧还是以自愿为主。

「陛下,愿意前往西域探矿的地师有很多。」冯保低声说道:「这可是立功,甚至回京后,还能升格物博士,对于地师而言,这就是生死包办的待遇,恩荫子孙的大事。」

甘肃设省后,愿意前往甘肃做官的士大夫,比愿意前往贵州的都多。

甘肃苦,可是甘肃升得快啊!去甘肃镀一层金,五年顶在腹地兜兜转转十年。

地师也是人,到西域立了功,回到大明就是跳出五行之外的格物博士,儿孙跟着受益,从四岁开始就可以就读格物院蒙学堂,格物院三级学堂,但凡是不蠢不笨,都能考入皇家理工学院。

「如此甚好,甚好。」朱翊钧松了口气,地师丶煤铁大工匠愿意前往西域,西域开拓就会顺利很多。

「这几本奏疏,胡言乱语,京广驰道期五年建成,每年投入高达650万银,仅仅万历十七年到十八年这一年,京广驰道窝案,规模就高达120万银之巨!这几个科道言官,是怎麽说出这些话的。」

「120万银是小错?那什麽是大错?」朱翊钧看着几本奏疏,用力的点了几下。

一共七本奏疏,说的话都一样,120万银整体贪腐规模,是个小案子,完全没必要让大将军戚继光背书站台,反腐司正常反腐抓贪就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冯保想了想说道:「让人发现就是大错。」

这些奏疏的主要内容,不是反对反腐,是反对戚继光主持反腐,太吓人了。

不让反腐就平叛,陛下反腐的决心是值得肯定的,但闹得动静太大了些,而且对戚帅本人不太好,一个大将军过度参与朝中政事,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朱翊钧朱批了奏疏,七本合在一起朱批,骂了一百多字。

「先生要在京堂反腐。」朱翊钧批准了张居正所请,反腐这次的京察的主要方向,反腐不是个清洗的由头,也不是政治表演,更不是内斗,而是国之长策。

元辅和大将军两位上柱国同时参与反腐,让京堂有些风声鹤唳丶草木皆兵,毕竟细究,这些大员的腚底下,都不怎麽干净。

但张居正反腐抓贪,从申时行丶李乐丶王希元这些张党嫡系开始,又让人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朱翊钧终于看到了黎牙实的社论,黎牙实的观点很有趣,他认为:有贪官不可怕,没有贪官才可怕。

无官不贪,有贪官代表着朝廷还在反腐抓贪,代表着朝廷还能有馀力去管这些事儿,一旦没有贪官了,代表着腐败完全合理化。

「他这个观点有点新颖。」朱翊钧看着黎牙实的社论,黎牙实在社论里讲到了两个人。

反腐先锋海瑞和徐成楚,这两个人最大的特点,家境不好,甚至很差,都是骨鲠正臣,全靠一口正气活着。

在黎牙实看来,大明能够反贪,可以抓贪,甚至反贪能够被塑造为一种政治正确,正是因为这些家境极差的平民弟子,还能够一步步的爬到高位,掌控权力。

在漫长的人才遴选科举和仕途之中,能够保持忠心,忠于自己道德之心的弘毅士人,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丶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不可多得,大明也没太多这样的人,可再生,只要人才遴选机制还在,这种稀缺人才就可以一直出现。

哪怕徐成楚这个人,从此以后一事无成,甚至连京广驰道窝案都没办好,但只要徐成楚还在朝中,那就是一个榜样,引导着后人前赴后继。

进而,黎牙实有了一个奇怪的推断:朝廷应该极力避免身份政治,才能反腐抓贪。

万历维新的新秩序,不敢说万世不移,但维持两百年不失序,对于万民而言,就是天大幸事。

朱翊钧从里面摘录了两句,颇为认可的说道:「反腐司之利刃,非为某党某派而设,乃为天下蠹贼而悬。」

「徐成楚良才,起于寒微,全凭忠直骨鲠之气,持三尺法以问公卿。」

「彼既无显赫门第可倚,亦无丰厚家资可恃,唯以清名功业立身,故能无畏无惧,秉公而行。若朝廷用人,复拘于门第丶科名丶乡党之身份,则此清流活水必竭,反腐大事,终成无本之木。」

身份政治,就是毒瘤中的毒瘤,不仅仅是反腐,甚至是大明几乎所有政治,都该对身份政治严防死守。

整本奏疏里,最有趣的就是黎牙实和沙阿买买提这两个贵族,对养廉银这种风力舆论的态度,黎牙实说:臣与蒙兀儿国使沙阿买买提尝论此,皆哑然失笑。贪欲如壑,岂金银可填?

黎牙实更是直言不讳的说:贪腐竟成合理,则国法纲纪荡然,朝廷威严尽失,此诚社稷心腹之患也!

「送邸报刊印天下。」黎牙实《绝门户之见以固国本疏》得到了皇帝的朱批,并且选入了邸报。

(《绝门户之见以固国本疏》截图,呈送圣上御览奏疏提纲,非社论原文。)

朱翊钧对于养廉银的态度,是非常不认可的。

大明官员因为俸禄太低,生活清贫,这句话本身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大明官员在俸禄之外,有夏冬冰敬炭敬,除此之外,还有堂礼丶随礼丶绸缎礼丶契食礼等等,数不胜数名目繁多的来钱手段,哪怕不去权力寻租,这些银子,就已经完全足够十分优渥生活了。

除了这些人情往来之外,还有灰色地带,比如请托题调丶扣克规例丶滥准词讼丶派发属印等等,都是银子的来源。

派发属印,就是下级要做事,请上级盖章;

请托题调,就是拉关系丶走后门丶通关节,有的是有办事输送贿赂,有的是不办事,维持关系,你想升转,银子没给到位,某一个环节给你添堵,都有可能错失机会;

滥准词讼,更加简单了,这天下老爷不会被冤枉,那老爷想要保持自己的司法特权,也就是不被冤枉和冤枉别人的特权,就要表示表示。

而且很多时候,不是直接给银子,那太俗气了,直接给银子,官吏只会觉得此人不懂事,日后不会行方便,多数都是给产业,田亩丶商铺丶工坊等等,只不过,青天大老爷总是乾乾净净。

哪怕是不谈人情往来,行方便的灰色地带丶行贿受贿的黑色地带,就是正数,也就是官吏待遇,考中举人就是逆天改命,就有无数人把田亩诡寄到你的名下,逃避朝廷赋税;无数人投靠你的门下做走狗,躲避徭役。

所以,反腐司只能是一个政治性部门,而不能是一个法司部门。

反腐司查案办案,要搞『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丶『利用不正当影响力受贿』丶『尸位素餐玩忽职守』这种箩筐罪,甚至连具体什麽是贪腐,什麽不是贪腐的界限都没有。

若是不搞箩筐罪,反腐司官吏校尉缇骑,要跟士大夫们玩文字游戏玩到天荒地老了,根本没法反贪。

比如,我丢了一条细犬,那是和我儿子一样重要的家人,这条细犬在我落水的时候救过我的命!我许诺十万银寻犬,上司恰好看到走失细犬,帮我寻回,我重信守诺,给了十万银回报,这算不算贪腐?

反腐司:我信,我全都信!你说,你接着说!只要你愿意说,我都信,你说啊!不说就送你去解刳院!

这也是张居正要用反腐司来清洗不忠者的原因之一,因为反腐本身就是个箩筐罪,用来搞清洗,最合适不过了。

反腐的目的是遏制贪腐的规模,不是彻底消灭贪官丶消灭贪腐行为,只要是人就有贪欲,只要理政也知道贪腐是杀不尽的,遏制贪腐丶贪官规模,让事情能够办下去,是反腐的根本目的。

「报!徐成楚缇骑行至保定府容城县青马桥,青马桥忽然坍塌!」一名缇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将一封急报呈送御前。

朱翊钧猛地站起身来,拿过了火漆完好的信筒确认了陈末印信之后,才打开信筒,再次确定印信等物,打开奏疏详细看了起来。

「好一个青马桥年久失修!」朱翊钧看完了陈末的塘报。

从调查结果来看,青马桥的确是因为年久失修坍塌,但这塌的时间,实在是太巧妙了,早不塌晚不塌,偏偏徐成楚车马过桥,就塌了?!

徐成楚无碍,他下令火速南下,对青马桥坍塌之事,以意外结案,根本不打算浪费一点时间,星夜疾驰南下湖广,清查京广驰道窝案。

分清楚轻重缓急,主要。次要矛盾是一名素衣御史的基本素养。

最关键的是京广驰道窝案。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