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5章 朝中有奸臣欲谋害圣驾(1 / 2)

加入书签

第1075章 朝中有奸臣欲谋害圣驾

朱翊钧的一场重病,直接把大明上下吓得瑟瑟发抖。

二十二年十月初开始,各地陆陆续续的奏疏,开始抵达京师,里面的内容就一件事,

请陛下怠政。

这种请求是非常少见的,整个大明官场,都快上百年了,都在求皇帝勤政,这请皇帝怠政的奏疏,就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样的稀奇。

朱翊钧自然以为是场面话,毕竟皇帝刚刚生了一场重病,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

才躲过了一劫,说点祝福的话,很合理。

但很快,朝廷内外上下这种声音越来越广泛,皇帝才知道,臣工们来真的,真的在请皇帝稍微懈怠一下。

万历维新之前,江山社稷风雨飘摇,几近于凋零,内部矛盾重重,官兵民之间的冲突一次比一次剧烈,可是随着万历维新持续推进了二十二年,江山已经稳固了起来。

大家也逐渐习惯了皇帝的做事风格,陛下不柔仁,但陛下讲道理。

碰到个讲道理的皇帝,各个阶级,都觉得不容易,现在江山稳了,陛下却被长途跋涉,搞成了这样。

「这些个臣子,总是在为朕找理由,朕不遵医嘱才遭横祸,这麽多奏疏,居然没有一个说到这点,沈鲤丶徐成楚丶范远山这些骨鲠正臣,也避之不谈。」朱翊钧对大明朝臣的骨鲠度,略显不满,有点不够硬。

「陛下,表面上看是不遵医嘱,实际上确实是长期积劳成疾,臣倒是觉得百官所言,

并无差错。」张宏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朝臣们没有抓不遵医嘱的次要矛盾,而是抓住了积劳成疾的主要矛盾。

陛下这病,归根到底是累出来的。

「也是。」朱翊钧想了想,张宏说的有道理,就他这个拼命的架势,这劫早晚都要来。

连一些势要豪右丶乡贤缙绅丶富商巨贾都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他们请皇帝稍微休息下,再来一次,陛下没事儿,他们怕是要先行一步了。

「这个松江知府胡峻德,胡闹!」朱翊钧严厉批评了胡峻德的所作所为,下旨让胡峻德把一大批松江地面势要豪右放了。

这一次皇帝重病,已经退隐的孙克弘都被抓了。

陛下重病的消息传到了松江府,松江府地面流传出了一种说法,说极乐教徒联合叫魂邪崇,在陛下离开的时候,对皇帝进行了作法叫魂。

松江府立刻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查到了接近千人的极乐教徒和叫魂邪崇。

随着皇帝的病情加重,胡峻德的追查越发严密,但凡是有一点点关系的人,全都被抓了,孙克弘府上有个丫鬟,被查出是极乐教徒,孙克弘满门上下,一个不落,锒铛入狱。

不仅是孙克弘,松江地面所有有名的势要豪右,基本都被抓进了大牢里。

一旦皇帝真的龙驭上宾,这一大批势要豪右会是什麽下场?怕是要给皇帝一起殉葬了。

这种事不仅仅发生在松江府,扬州丶杭州丶应天,这几个府都有发生,越是有钱的地方,越不缺乏物质,有些丫鬟丶下人不缺吃穿,就很容易受到这些邪祟的蛊惑。

要说胡闹,那也不是。

大明整体而言,要对事情进行追责,要有人承担责任,也算是一种社会共识。

那麽英明神武丶中兴之主的皇帝突然走了,就要有人为此负责,势豪对朝廷政策不满,含恨在心,买凶咒杀,这个逻辑就显得很合理了。

要不是势要豪右们干的,难不成是百官乾的?

朱翊钧立刻拟旨,把这些受了无妄之灾的遮奢户,统统放了,当然这里面有两到三家不是那麽无辜,他们和这些邪崇联系很深,甚至是邪崇背后的金主。

朝廷如此高压之下,还有近千人的邪祟在松江府,背后没人支持,那是假的。

这也是胡峻德把案情扩大的根本依据,连都察院都挑不出胡峻德的问题来。

势要豪右请求皇帝陛下保重龙体的理由,也是让朱翊钧有些哭笑不得。

倒不是说多麽敬爱皇帝,他们敢说,朱翊钧还不敢听。势要豪右主要担忧的是宝钞,

陛下这一走,太子才十三岁,哪有那麽强的信誉,可以继续发行宝钞?

宝钞一停,大明立马钱荒,钱荒就是缺少货币和货币缺乏流通性的总和。

在皇帝病重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大明的黄金快速贬值,白银的价格一日三高,直到皇帝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所有人臣子面前,这黄金和白银的价格,才变得平稳了起来。

势要豪右真的祈求陛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重龙体,就是保江山社稷,真的别这麽拼了,又不是万历初年那种困难局面,多少享受享受。

「确实。」朱翊钧最终朱批了这些奏疏,下了一份圣旨,宣布自己开始『怠政』了」

不过这个怠政的圣旨,也就是安抚下人心,他给自己放假,是每六日休息一日。

匠人们普遍上十二天工休息一日,这次改制,才变成了六日休息一日,而皇帝这二十二年,几乎没有什麽休沐,即便是过年休沐,也是四处奔波,接见外官丶耆老丶百姓,处理皇极门问政典的奏疏。

朱翊钧光看到了匠人们辛苦,大臣丶朝臣丶天下百官丶势要豪右们上奏,朱翊钧才注意到,自己似乎也有点过于辛苦了。

六天休一天,已经是朱翊钧的妥协了,再多休息,恐怕会影响政事的顺利流转。

「陛下,大医官下了医嘱,希望陛下接下来这三个月里,每五日操阅一次军马,等到三个月,陛下身体恢复了,再如平日。」张宏提醒陛下,要遵循医嘱。

这三十斤肉,掉的不是肉,是精气神,是命。

三个月的休养,还是陛下身体强健的基础上,否则时间会更长。

「这次朕一定谨遵医嘱,就是去京营,也是去看看,绝不操阅军马。」朱翊钧答应了下来,五天操阅一次,三个月的恢复期,大医官们的医嘱是非常合理的。

十月十四日,大明皇帝再次召开了一次大朝会,这次大朝会,他还是从承天门走进了皇极殿,主要是让京城百官都看看,他真的恢复的不错,也省的人心惶惶。

除此之外,他还宣布了安南捷报。

骆尚志向着升龙城进攻,一路大小战十七次,在抵达升龙城的时候,由刘艇丶戚继美等人率领的七万西南汉军,从谅山南下,抵达了升龙城下。

水陆两线,打的郑松找不到北,城里内江还没闹完,大明军就到城下了。

而主帅陈璘,则挥师南下,直取岘港。

让陈璘没想到的是,安南南军战力,比北军弱的多,四艘快速帆船,三十三丈的快速帆船只两轮齐射,岘港城主就直接投降了,大明军顺利接管了岘港。

安南这个两头重的扁担,被拦腰截断。

大明第一阶段战略目标,拿下升龙城,就可以宣布完成了。

在结束了大朝会后,朱翊钧特别召开了对安南用兵的廷议,戎政可是国朝大事,只要用兵上的事儿,朱翊钧都会召开廷议,听文武大臣的建议。

「陛下,明香社,北国人。」大明首辅申时行出班,他面色十分复杂的说道:「郑松有点作茧自缚了。」

这次大军推进如此顺利,当然和大明军容耀天威有关系,也和明香社有关。

大明方面,认为明香社是郑松等五主七十二姓的拿捏大明的底牌,但申时行的评价是作茧自缚。

明香社是安南朝廷炮制出系统性压迫所谓北国人的制度,这种压迫反倒是让安南的大明人团结在了一起。

等到大明天兵至,大明军甚至不用担心粮草补给,明香社出人出力出粮出车,带着粮草辎重就直接投奔大明军了。

七万西南汉军丶三万水师,打到升龙城下,就从十万变成二十万了,这些明香社丶北国人,积极参与到战争之中,他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情报给大明军,让攻伐变成了单向透明。

安南军队任何调动,都瞒不住大明军,这仗打的,真的十分顺利了。

「一离开大明,就爱大明。」申时行还说了一个客观事实,这些明香社的大明人,他们离开大明的时候,可能带着浓烈的不满,可是到了海外,这些人就变得通情达理了起来,在海外,没人惯着他们了。

而且明香社制度,还解决了一个可怕的问题,那就是出海的大明人团结问题。

大明人出海,都不太团结,但明香社这种系统性压迫制度,反而让这些大明人有了极强的组织度。

「这不等同于五主七十二姓,在安南建立了一大堆的汉乡镇?」朱翊钧忽然明白了申时行说的意思,安南这个制度最大的问题来了。

你让大明人团结起来,还想有好日子过?

黎牙实在《论中国》里,讨论了击败中国的唯一办法,那就是不要给中国,或者说给大明,施加太强的压力,让大明困于内部势力彼此之间的利益矛盾中。

如果给大明带来了足够大的外部压力,反而会让大明人离开内部倾轧的泥沼。

张居正在见到黎牙实第一面,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的出现,给大明天朝上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是典型的绩效赢学,连日不落的成就都没有完成,怎麽好意思说自己是天朝上国最终,大明通过册封安东尼奥为葡萄牙国王,实现了伪·日不落,完成了礼法的构建,但这不是真的赢了,赢要真的赢,伪·日不落,终究是伪,开海很快就形成了朝中的共识。

这就是黎牙实说的,不要给大明任何的外部压力,否则就会团结在一致,唯有分化。

明香社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南五主七十二姓,给出海的大明人,施加了足够大的压力,即便是没有大明天兵抵达,时日一长,明香社的大明人,就会拥有对抗他们的能力。

大明人并不温顺,大明朝廷收田赋,武装抗税,时有发生。

「陛下圣明,臣起初还担心明香社的北国人,难以处置,现在反倒是不担心了,大明军的进攻越是凌厉,他们就越安全。」申时行由衷的说道。

朱翊钧啧啧称奇的说道:「朕确实没想到这一点,还在纠结如何处理,朕当初还在想,五主七十二姓胆敢对明香社汉人动手,朕只能把这五主七十二姓都杀了,为他们报仇了。」

「陛下,这些明香社,就是天然的军屯卫所,稍加改良,就是大明统治安南的定海神针。」李如松出班,俯首说道:「臣恳请陛下下旨,招抚明香社北国众。」

李如松请旨招抚明香社的想法,正式开始了廷议。

很快,他的提议就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赞同,只有梁梦龙觉得,这个改良的过程,一定是打散了重新编民齐户,同时徵调足够多的广东丶广西汉人进入卫所,才算是改良成功。

最终,李如松和梁梦龙关于招抚明香社和改制的提议,得到了廷臣们一致赞同。

「那就按李将军和大司马的办法来。」朱翊钧在内阁拟定好的招抚圣旨上,落下了朱印。

「陛下前日下旨,要六日休一日,臣请陛下珍重身体。」申时行再次俯首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