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2章 郑少鸿的辩解(2 / 2)

加入书签

登录用户的「站内信」功能已经优化, 我们可以及时收到并回复您的讯息, 请到用户中心 - 「站内信」 页面查看!

可这郑少鸿言辞凿凿,不卑不亢,纪王好像下不来了。

见到李慎不说话,王玄策自然要护主开口说道:

“郑少鸿,我家王爷一向仁慈,不会欺压普通百姓,自然也不会取你性命。”

“王长史,那为何要收了小人的珍宝,只给了二十贯?”

郑少鸿认识王玄策,知道他是纪王府的长史,一直处理西州事务。

“这件事我们先不提,先说说你所犯下的罪行。。”王玄策话锋一转,转移了话题。

“罪行?小人收赃的事情已经认罪,并且交纳了赎金,此事官府不是已经完结了么?”

郑少鸿直言问道。

“正是因为这个,纪王殿下才会召你去大堂,只是你一直没有到,王爷打算明日再找你。

没想到你自己来了。”王玄策声音一直都很平淡,听不出来喜怒哀乐。

“这是为何?”郑少鸿不解,他也看不出这个王玄策到底是什麽意思,因为对方一点表情都没有。

“郑少鸿,你收赃之罪是西州裴长史判罚的,但是纪王殿下发现他判错了。

你的罪名可远远不仅於此。”

王玄策直言道。

“判错了?”郑少鸿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纪王召他的时候,他就觉得有些奇怪,

但是经过衙役跟他说的,他便明白是为了收赃的事情。

“不错,就是判错了。”这时局势反转,李慎又硬气了起来,附和的使劲点头,

还给了王玄策一个盘他的眼神。

其实他也不知道哪错了。

在李慎眼神的授意下,王玄策开口道:

“郑少鸿,本官仔细的查验过卷宗,你收取赃物的时候是一贯钱收的。

所以裴子瑜便按照一贯钱的收赃数额对你进行的判罚。

但按照大唐律,偷盗不是按照出赃的钱财多少定罪的,而是按照赃物本身价值几何定罪的。

刚刚在大堂上,纪王殿下已经按照百贯的价格给那对兄妹定了罪,杖刑七十。

现在应该轮到你了。

你既然明事理,应该听过因事受财这个罪名吧,按照分赃罪判处。”

漂亮!一旁狐假虎威的李慎都忍不住给王玄策一个大大的赞。

王玄策说的有理有据,铿锵有力,开口就是律法,闭口就是依据,让李慎赞不绝口。

你一个小小的商贾怎麽可能斗得过做官的?说死你个混账东西。

郑少鸿果然听到后脸色微变,他没有想到纪王府的长史会抓住这一点。

他的案子最开始是裴子瑜受理的,并且给他定了罪,交了赎金。

後来就没有他什麽事了,没想到还能翻旧账。

“王长史,因事受财的确是大罪,但小人并不知道那是赃物,并非是分赃罪。

按照律法,不知情者可免予刑罚,交纳赎金即可。”

郑少鸿还是很冷静的,他瞬间就做出了反应,不知情,就不是受赃的罪了。

“放屁!!”李慎大喊一声,终於轮到他表演了。

“百贯的东西,你只给了一贯钱,你居然说不知道是赃物?你以为本王是傻子么?”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