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1章 虏获孙权(2 / 2)

加入书签

乐綝看得情急,亲自夺过军号吹响收兵,可江中众人却近乎听不到般继续朝中间游着挤去。乐綝愈加不耐,连吹了三声退兵长号,这才将江水中沸腾般的人群安抚下来,而后各自使之登船。

入水时间尚短,孙权尚未死透,乐綝的亲卫们努力救护着孙权的时候,陆逊的船队在后面终于赶来,愈来愈近。

「将军!」王浚朝着陆逊拱手禀报:「前方乐将军派船前来,报称已经俘了敌酋孙权,请将军验明正身。」

「哦?」陆逊胸中心脏一时跳的厉害,似要从胸腔中跃出一般,竟也一时不自觉的迟疑了起来:「士……士治,乐綝俘了孙权?」

「是。」王浚拱手:「乐将军请示是不是要送到将军船上?」

陆逊努力按捺住心底躁动:「好,船队向前,再让乐綝将孙权送来。另外速速遣人去问,岸上那支骑兵是谁的部众?」

「遵令。」王浚领命而走。

孙权在被乐綝部救起之后,浑身湿透,方才肺腔中进了许多水,不住的咳了起来,瘫软在了甲板上,心如死灰,闭口不言,手脚皆被捆缚,嘴中还塞了手帕以防咬舌。陆逊楼船接近乐綝座舟,只是站在船上用望远镜遥遥一望,他就认出了孙权的面孔。

这等面孔,陆逊虽已将近十年未见,却又如何会忘记呢?

「士治。」陆逊朝着身边招手。

「属下在。」王浚拱手应声。

陆逊沉声说道:「已经验明正身了,命乐綝将孙权留在他船上就好,不必带到本将船上了。」

「这……」王浚一时诧异。

陆逊没有回应,而是继续问道:「岸上那支骑兵问清了吗?是哪一部的?」

王浚答道:「将军,这些骑兵是羽林左军校尉李铜部的。」

李铜部……羽林左军……

陆逊想了几瞬,而后开口朝着王浚说道:「士治为本将写封军报,称水军艨艟将军乐綝部于江上丶羽林左军校尉李铜部于岸上追逐吴船,孙权被逼于赤壁处投江自尽,被乐綝部众于江中生俘。士治,报功的话就写乐綝与李铜二人功劳等同,枢密院当一并嘉奖。」

王浚虽然晓事,但还是有些艰难的开口说道:「将军,首功可封万户!骑兵在岸并未半点作用,如何要分润走一半功劳?」

陆逊轻叹一声,竟显得万分疲惫,挥了挥手:「士治,那是天子亲军,你不懂……去吧,替我去写军报,令全军回返,将此事也与那李铜说一说!乘夜回军!」

王浚心中恍然,将军本是吴人,若是擒获孙权的全功落入水军之中,恐怕日后太平起来,在朝中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心下叹服之馀,领命而走。

「不得让任何人来打扰本将,若有事,你代本将发令,全军回夏口就好。」陆逊望着刚刚转身的王浚,轻声说道。

「属下遵命。」王浚拱手。

船队走的迅速,几艘艨艟被魏军操持着一并带走,一刻钟的时间都不到,赤壁之处的江面上又重新恢复了平静,宛若此处什麽事情都没发生过一般。

将近三十年前丶发生在此处的赤壁战事,也已然没了任何痕迹。

容颜易老,韶华易逝,这世间许许多多事迹到头而来,或许只有这滔滔江水和岸上岩壁记得清楚。

魏军船队行过江中弯折之处,而后继续向东,朝着夏口方向行去。约一刻钟后,一支船队从上游而来,恰好经过了赤壁之处,同样欲要乘夜行船。而此时这支船队中的吴国太子孙登,全然不知此处平静的江面上发生了什麽……

翌日,天色初亮,沔口左岸的却月城中。

卧榻中的曹睿刚刚转醒,刚出军帐,却发现裴潜丶王肃二阁臣丶大将军曹真丶枢密副使刘晔丶尚书左仆射黄权丶征东将军陆逊六人齐齐站在帐外,似在等着自己醒来一般。

曹睿心中已有几分明悟,朝着众人环视一周,缓缓问道:「诸卿何事寻朕?」

大将军曹真拱手说道:「启禀陛下,敌酋孙权已被军士所获,现已被关押营中,一个时辰前有吴军船只百馀艘从上游而来,已被水军夏侯威部击退,昨日陛下下旨今晨于沔口遥祭武帝,祭台丶旗帜已经准备完毕……」

「臣曹真恭贺陛下,此战大胜,江山复而为一,指日可待!」

说罢,站在六人最中间的曹真当即俯身欲拜。

「臣等恭贺陛下,此战大胜!」身旁五人也同时口中高呼,而后下拜。

曹睿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麽,而是轻甩袍袖,当即朝着院外走去,一路未停,出了院门丶再出城门丶一直走到了汉水之畔,望着不远处汉水汇入大江之处的沔口,闭口不言。

曹真丶刘晔丶黄权丶陆逊丶裴潜丶王肃六人在后一直默默跟着,皇帝站定,他们六人也静静束手站着。即使他们每人都是天子近臣,手足心腹,却都猜度不到皇帝此时真正的想法。

昔日洛水之畔,陛下与群臣定下了十年之约,如今已过九年,孙权已经在却月城旁的军营里捆缚着,死生不能自决,如今……事到如今,这天下似乎也将大定了吧?

曹睿就这样望着江水,看了一刻钟左右,才回过头来看向众人。

「黄卿。」曹睿第一个点了黄权的名字:「黄卿此前曾与朕说过,建安二十四年武帝在汉中与刘备相争之时,刘备曾说过一句话,不知黄卿可还记得?」

「臣当然记得。」黄权在左右同僚的注视中向前迈了一步,朝着曹睿拱手言道:「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武帝大军自关中而来进抵阳平,彼时刘玄德于定军山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曹睿点头,徐徐说道:「四百年汉室可称煌煌,汉室以汉高帝昔日之汉王为名,汉王又以汉中丶汉水为名。朕与诸卿领虎贲十万克复沔口,汉水自此入江,直到今日,大魏才全据汉川,终不负武帝昔年之望。」

「而这件事,终究不是由蜀丶吴两国而为,而是因大魏君臣上下九年砥砺之功而成。」

「黄卿。」曹睿道:「卿领台阁之任,听朕口谕。孙权昔日以鄂城为武昌,意为武功昌隆,但事实并非如此。传令尚书台,改武昌城为其旧名鄂城。」

「臣领旨。」黄权当即应声。

曹睿继续说道:「而朕与诸卿在的此处,沔口以北的却月城丶以西的鲁山城丶以东的夏口城,这三城所在之处更名为武汉,以纪念武帝昔日对汉中丶对汉水殷殷之望。」

「臣领旨。」黄权继续应声。

就在这时,有一队甲士从却月城的方向朝着此处走来,外围护卫的将军典满见为首之人乃是雍丘王曹植,故而未作阻拦,将曹植一人放了过去。

曹睿遥遥望见曹植前来,招了招手。曹植见诸位重臣都在,心下一时疑惑,却也立即将自己所来之事说了出来:

「陛下,昨日刘枢密与臣说了今日在沔口遥祭武帝之事,命臣写了祭文,臣已写好,但还残缺一处……」

「何处?」曹睿也是通晓礼法之人,开口问道。

曹植拱手:「按常理来说,祭礼需用牺牲,祭武帝需用太牢,可如今此处是战场之上,三牲未具,臣不知当用何牺牲?故而空缺一处未写。」

「自是有牺牲的。」王肃当即向前迈了半步,而后拱手严肃以对:「陛下出兵之前曾与臣等明言,天下纷乱数十年,皆是如孙权类似之人野心难制丶割据作乱所致。陛下曾说,若擒孙权,当将其明正典刑,献其首级于太庙祭拜武帝。」

「昨夜陆征东率军回返之后,就已将孙权带来,因陛下熟睡故而未扰。臣为阁臣丶侍中,昨夜当值,臣已去看过了孙权,验明正身。」

「臣以为,孙权僭越神器丶割据作乱丶为祸一方,已有三十馀年,乃是当今世上元凶之人。今日陛下在此祭拜武帝,缺少牺牲,正应将孙权明正典刑,以此贼酋之首级为牺牲来祭武帝!」

「除此之外,再无其馀合适之牺牲!」

王肃说吧,躬身立在了曹睿身前,似在等待着曹睿的言语一般。

「臣附议。」裴潜和刘晔二人的反应还是这般的快,几乎同时开口应声。

「臣等附议。」馀下的曹真丶陆逊丶黄权三人见事以如此,同时表态。

不过陆逊的面部表情显得有些犹豫:「既然擒获孙权,此人与大魏作对多年,不知陛下要不要见一见他?」

「陛下!」曹真当即开口阻拦道:「陛下贵为天子,天下生民之主,如何当见一元凶!王侍中说得对,正好以孙权头颅祭拜武帝,臣以为陛下不当见!」

「是,臣也附议,陛下万金之躯不需来见此人。」曹植难得在御前表了态。

其馀众人皆是一同说法,裴潜还补上一句:「陛下,臣为侍中多言一句,就算于陛下内宫而言,见孙权对陛下也毫无益处。既是敌酋,明正典刑即可,无需他论!」

「善。」曹睿缓缓点头:「一个时辰之后,在此设祭!」

「遵旨!」众人齐齐应声。(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