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2章 241曝光(1 / 2)

加入书签

第482章 241曝光

临港的碳矽集团属于闷声造车的风格,但它的创始人俞兴刚出道时颇具性格。

虽说俞兴造车这几年也中途搞过对业内汽车的测试,总体而言却和之前做网际网路时截然不同,甚至……

《华夏汽车报》的记者姚辰风在打电话采访之前琢磨俞兴这个人,觉得可以用「割裂」来形容他在杀入汽车行业前后的风格。

姚辰风不太关心网际网路的新闻,但也知道俞兴创业以来搅起的风云,按照这样的习惯,这位造车怎麽也得隔着一阵就批评批评大众,谈论谈论丰田,怎麽就金盆洗手了呢。

他脑子里转着这样的念头,按照约好的时间把电话打给碳矽集团,又转接到了总裁办。

姚辰风听着电话里颇显年轻的声音,寒暄几句后就常规的发起问题:「俞总对汽车行业最近爆发的黑天鹅事件怎麽看?」

作为汽车媒体的一员,这次的采访其实倒没那麽重要,或者说,整个华夏的媒体对于本轮事件的反应都一般。

柴油乘用车的业务主要在欧洲和美国,包括垄断市场的两种行为也主要发生在那边,所以,国内就是看看热闹,即便有相关的官方调查,层级和力度也不是很高。

至于车主与潜在车主,那更对此不太关心。

姚辰风申请这次的采访主要还是注意到国外媒体谈论特斯拉丶碳中和丶清洁能源,转而想到国内的电动车发展,所以才约了碳矽集团的俞总。

俞兴面对这样的问题,给予很简洁的感慨:「真的很黑啊。」

姚辰风一怔,觉得对方还挺有趣,真不像那帮「老车企」那样死板。

俞兴又笑着补充一句:「这黑天鹅也挺肥。」

姚辰风觉得这两句很形象,谁都没想到这次事件是波及那麽广,冲击那麽深。

他提出第二个问题:「俞总,这次是多家车企被曝光出问题,你认为这是否是汽车行业存在的行业默契呢?」

俞兴沉吟:「这个……」

姚辰风又说道:「俞总创办碳矽集团以来是否看到哪些行业潜规则?」

「碳矽集团还很年轻,临港这边聚焦的是电动车的发展。」俞兴答道,「我们还没那麽行业,也就没碰见默契和潜规则,这次的BBA嘛,最终还是要以调查结果为准。」

姚辰风闻言笑道:「俞总,有没有人说你没有以前那麽尖锐了?」

「这也是采访问题吗?」俞兴轻松的说道,「我倒觉得自己没怎麽变,非要说的话,大概是把严格的要求放在车上面了,相较于传统油车,我们不存在排放上面的忧虑,未来进一步推出纯电车型更是在环境保护上的又一次进步。」

碳矽集团要在下半年搭建销售体系,也需要做一做市场推广了,也正好和媒体提前演练。

姚辰风却对碳矽集团的业务没有太多兴趣,增程车的技术路线吧,看起来前景不大。

他仍旧围绕行业黑天鹅来切入:「俞总,正值大众丶宝马它们遭遇严重危机之际,这是否是碳矽集团的好机会?」

电话另一端没有立即回答,过了好几秒之后才传来俞兴的声音。

「我不这样认为。」

「应该说,碳矽集团在市场里的竞争不看大众和宝马这些车企是否遭遇这种排放或者财务之类的问题,我们是要进行产品竞争。」

「碳矽集团明年会打一次产品战。」

产品战,基于汽车电气化以及现阶段用户里程焦虑的战斗。

姚辰风在心里念叨了两遍「产品战」,觉得俞总不愧是网际网路出身,话听起来还真挺不错。

他又问了几个问题,最后说道:「俞总,咱们还是需要你对行业里的事件表个态,就是那种呼吁和倡议,我到时候写在报导的前面或者末尾。」

纸媒报导多少是要上意义的。

俞兴左想右想,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姚辰风思考两秒后说道:「语气有点重。」

「他们都垄断又造假了,这还重啊?」俞兴笑道,「那说什麽,欺骗永存?」

姚辰风想了想:「蹭蹭过山峰的热度也行,这样吧,俞总,我就围绕着类似的话加工加工,然后再突出咱们碳矽集团在环境保护上的优势。」

俞兴笑了两声便同意下来,自己蹭过山峰的热度,这是天经地义啊。

他在电话结束的末尾顺便邀请了《华夏汽车报》年底来临港参观,对方也答应的很爽快。

上午接受完这通电话采访,下午在公司的市场分析会议便提到类似的问题。

经销体系在搭建,市场竞争要考量。

俞兴在这方面的思考并不复杂,正是要明年在国内开启电车与油车的产品战,用更低的价格带来更多的使用体验,像热成型钢的应用,「九州」已经采用了宝钢提供的1500MPa热成型钢应用在A柱等关键结构上面,这是全球范围内也是一流的。

因为之前的偏置碰撞测试表现不佳,宝马和奔驰今年在30万+的3系丶C级上面升级了1500MPa的热成型钢,奥迪的A4还没行动,预计明年才会有动作,而级别更高的E级丶5系丶A6更要再等换代才会大规模采用这样的材料。

其中,宝马对于3系的加强还属于「精准补强」,重点强化A柱核心受力区域,奔驰则是把热成型钢扩展到门槛梁丶车顶纵梁等部位的全面替代。

前者嘛,有个好听的说辞叫做平衡成本与性能。

碳矽集团内部讨论会上谈到这一点便有了笑谈,依着这样的论调,己方做车就属于不计成本了。

因为国外T1供应商不愿对国内出售,所以这种来自供应链的进步也是「九州」能打产品战的一个因素,当然,国内仍然还有着进步空间,宝钢的镀层技术仍旧依赖进口。

俞兴在会议上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当前阶段是产品战,等到新能源的渗透率逐渐上去,那就要打品牌战了,而品牌力的积累正要依赖于未来几年产品的扎实。

碳矽集团造车这几年是能感觉到常规意义上的进入门槛是没那麽高的,尤其随着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难度还会降低,到时候内卷厮杀起来必然让行业里的竞争从上到下都有着很大压力。

俞兴这天讨论到很晚,本来连秘书章阳煦都打发回去了,正想下楼回去却接到刘建凯的电话。

他本以为这位打电话还是会聊加密货币或者在香江的厮混,没想到聊了几句就听到刘建凯即将抵达临港的行踪,于是便只能重新泡茶坐定。

大约十五分钟,俞兴在办公室瞧见了许久未见的刘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