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4章 预感!剧变!(2 / 2)

加入书签

秦逵咬了咬牙,放下了自己堂堂二品大员丶六部堂首的身份和面子,腆着脸走到张宇清面前:「那个……张道长,本官……有一事相问,不知……」

张宇清和秦逵打交道也不算少了。

看秦逵欲言又止的样子就知道对方想说点什麽了,当即也不让对方难堪,面上露出一个和善的笑意,先一步给对方解围道:「秦大人可是对陛下传授的诸多天地真理奥妙……有想法和兴趣?天地之间,玄妙无穷,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拒绝的,无关乎身份丶地位丶面子……」

虽然张宇清的初衷是给秦逵解围。

可是说起这事儿,一下子便忍不住多说了起来:「贫道也不知何其有幸,得了陛下这般恩典,见识到旁人几辈子都不可能见到的世面,当真恩同再造……」

说了好一会儿,张宇清才意识到自己话多了。

赶紧笑哈哈地收住了话头:「嗐,说多了丶说远了。」

不过这也让秦逵放松下来。

心里不那麽别扭了。

当下认真朝张宇清拱手一礼:「张道长所言极是!炼丹司研究的这些天地奥妙,本官从未在任何一本圣人学说之中见到过只言片语,可这些东西……却远比那些圣人学说顶用!能让百姓冬日穿暖丶能让我大明皇朝国力强盛……比那些空谈……实用太多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

秦逵是亲眼见证丶乃至亲自操刀者之一。

对张宇清的话自然也有所共鸣,此刻抛却了心里那所谓的身份别扭,说的话都是他心里最真实的感受。

人本就是一个最复杂的个体。

会趋炎附势丶会逐利丶会攀附强者,同时,也一样会有这种「想为天下百姓做点什麽」的大义,这并不矛盾。

甚至可以说。

这些因素全都是秦逵对朱允熥效忠的原因之一,亦或者说,跟着朱允熥做事,既可以得名丶又可以得利丶更可以满足自己心里的良心,谁能不乐意干?

「所以本官,也想请教请教诸位道长,不知可否?」秦逵字正腔圆地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张宇清捋了捋自己的胡子。

淡淡一笑道:「秦大人好学,这是好事儿!知晓了解这些东西的人越多,我大明必会愈加强盛!」说这话的时候,张宇清的目光朝京城的方向看去,其中仿佛带着磅礴浩渺。

把话说出来了,秦逵自然也有些如释重负。

听到对方这回应。

更是有些惊喜:「那便再好不过了!只是本官对这些东西……还真是有些一窍不通,不知该从何学起呀?」

对此,张宇清似乎心里早就有了安排和成算。

立刻便笑盈盈地回答道:「其实秦大人今日来求学,时机上来说还真是刚刚好!」

「我炼丹司昨日才从诸多内部人员之中进行了一番测试和筛选,选出了资质天赋合适的人,今日正要开课呢。」

「开课?」秦逵没懂。

他觉得,这种不得了的天地真理……按理来说不应该……保密麽?怎麽还直接开课了?

「张道长,这会不会……陛下那边……」他迟疑道。

张宇清显然看出了他的迟疑和想法,不以为意地呵呵一笑,道:「呵呵,不瞒大人所说,贫道一开始的想法其实和大人是一样的,心中只想着,如此重要的机密,岂可随意传授给他人知晓?」

秦逵点头:「正是!这些都是陛下教导,岂可外传?」

张宇清却笑道:「可这正是陛下的意思。」

秦逵不解:「陛下的意思?」

张宇清点头:「陛下说,他若只是个寻常商人丶员外,自然要将这东西捂得死死的,可他是大明朝的皇帝。」

「对于大明而言,一人丶或是几人丶几十人之力,终究单薄,人多力量大,越多一些人知晓这其中的基础知识,便会有越多的人可以把这些东西应用到实际的需求上,若能举全天下之力,我大明皇朝日后会是何等光景?」

说到最后,张宇清神色之中都不由带着激动之色,他双手摊开,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幅大明盛景。

这的确是朱允熥想的。

也是朱允熥前些日子给炼丹司交代的。

当然,把后世的什麽数理化之类的,在这个时代科普开来,绝不是朱允熥一句话两句话可以做到的——要知道,这可是个文盲率百分之九十九的时代,绝大部分人连字儿都不认识,更不能指望他们平地起高楼。

现在在炼丹司开课,也不过是为了先培养出一批先行人员,第一可以缓解张宇清他们这一批人的人手不足压力,其二则是等百姓的素质稍稍拉升起来之后,有足够的人手从事开枝散叶的基础教育。

至于外传的内容。

肯定也不可能把所有核心内容都放出去,只不过是一些打基础的内容,譬如一些基础的概念丶定义等等,同时也具有定向筛选人才的作用。

学得好的,天赋牛逼的。

获得接触核心机密的资格,嗯……进炼丹司来当牛马。

如此下来。

炼丹司这个核心机密之地的人手来源也有了——毕竟大明要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不能一直只指望张宇清他们这一批人不是?现在勉强能用,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而听着张宇清这一番话。

秦逵那因为不解而蹙起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神色变成了沉思丶恍然丶惊叹……

沉默了片刻。

他不由得感慨道:「陛下的格局,无人能比!他计算的,从来不是眼下和眼前,而是整个大明皇朝和未来!」

对此,张宇清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陛下,必然会是前无古人,后也不可能有来者的明君!」

说到这里。

秦逵心里也不再有任何迟疑和纠结。

拱手道:「陛下有这心,为人臣子的自当尽一份力,敢问张道长,本官去哪里上课?」

他的神情之中甚至带着一抹急切。

不为别的。

而是因为……

听完张宇清的解释,秦逵不仅仅感叹于朱允熥的格局。

同时更有种预感——不久之后,整个大明的方方面面或许都要发生剧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