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人吓人,吓死人(2 / 2)
这枚「深水炸弹」瞬间在多个层面引发了剧烈反响,但最平静的反而是新入学学生们,好像学校是不是省部共建对于他们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有的人还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是不是重点真的不重要,因为茶素和水木共建的这个学校在医疗教育圈已经是一个奇葩了。
目前华国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能广谱的到全国或者更准确的说,能广谱到四大顶级城市的三甲医院中的,只有五家学校,中庸,双旦,交大,大北,还有后来的茶素。
尤其是茶素,重临床。
真正高兴的是边疆老百姓!
「好啊!太好了!」消息登上边疆新闻后,很多老百姓,尤其是家里有孩子正在上学或即将高考的家庭,由衷地高兴。
「咱们边疆也有正经的211大学了!还是医科大学!以后娃娃们学医,不用非得挤破头去内地了,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张凡院长厉害啊!硬是把茶素医院丶茶素大学给带起来了!这是给咱们边疆娃娃造福了!」老百姓的想法朴实而直接,一所好大学,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机会丶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丶乃至带动周边发展的希望,让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未来更加安心,更有盼头。
说实话,张凡干了不少的事情,但毁誉参半,比如茶素医院现在是茶素的地标,老百姓有的欢喜,有的拍着大腿面,跳着骂。
把医院升格了,骂的也不少,说费用增加了。
但这一次,没有骂的,就连街边吹牛逼的小黄毛都会说一句:「这事办的亮堂!」
说实话,这就和华国一样,你贪一点,大家会嫉妒,你摆烂,人会说这货鸡贼,但你要是把教育搞烂了,说实话,你家族谱你都护不住。
疆内高校也不平静,其他大学几个大学,尤其是曾经的疆内龙头大学,心情极为复杂。一方面,整个边疆高教水平的提升是好事;另一方面,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嫉妒心」难以避免。
「以后最好的生源丶更多的经费和政策,肯定都会向茶素医科大倾斜了…我们怎麽办?」
不少高校管理层连夜开会,研究对策,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凸显自身特色,避免在竞争中完全被边缘化,甚至有的领导都开始想着是不是可以去茶素大学当个副手什麽的。
甚至有的民营大学都开始想着是不是需要迁校了,说实话,也不知道他们怎麽想的,张凡的这个学校和你们有什麽关系!
至于国内同类医学院校其实老牌的211医科院校,最初他们是带着一丝审视和怀疑的。比如肃省的医学院的院长就给张凡说过「医院是医院,医学院是医学院,这个老师没有给你教过,你就不要盲目!」
当时他就没看好过!
结果「一个边疆医院办的大学,这麽快就211了?」知道消息的肃省临床医学院的院长半宿都没睡着。
他倒是没啥脸红的,丢人给自己的学生丢人算什麽丢人。
他就纳闷了,他怎麽就这麽轻松就搞定了?我是不是也可以……好像给学生当下属也不是不行啊。
可尼玛,这个兔崽子,老子都等了这麽久了,他怎麽就从来没说来挖我,就连私下里也没什麽表示?
看不上我?不可能……
他这个级别都动心思了,你说茶素医科大的老师能不高兴吗。
一个大学,是否重本,对于学生重要,其实对于教职员工来说更重要。
茶素医科大里教职工们自然是欢欣鼓舞,工资待遇丶社会地位丶学术资源肉眼可见地将会提升。
这几天,走在路上都感觉步伐加快了许多,咱们不再是没名没分的医办大学了,咱也是高等院校了。
一枚「省部共建211」的印章,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层层扩散,这段时间,医学院内部,不光上课更严谨了,各个学科的创建的科研项目,就像是雨后舂笋一样,蹭蹭蹭的往外冒。
首都,欧阳也参与进了一个小组,她是茶素这边的特别小组顾问,这个小组是监察和审计组建的,直接对亭里负责,几十人的队伍,看个人的履历都能吓死人,比如组长,和张黑子一样,甚至比张黑子还要脸黑,就像是几个月没洗脸一样。
不光黑,脸上坑坑洼洼的,而且人还特别严肃,「组织下达的任务我就不再重复,但今天我要强调一句小组的纪律,谁要是提前通风报信,参加当地的宴请,我第一个先把他给法办了。」
然后小组人员连夜出发,直接进入了魔都的石化医院。
医院院长和书籍大半夜的接到电话,吓的腿都软了,颤颤巍巍的连床都下不来了。天啊,这是怎麽了,怎麽这麽规格的小组入住医院了。
我也没干什麽啊,娶她的时候我已经离婚了啊?难道是前妻?不能啊,她弄了我,她国外的生活费那麽高。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