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6章 明明白白的棋局!(2 / 2)

加入书签

「最终的结果,港岛经济彻底崩塌,就像四十年前的魔都,大家弃用法币,疯狂兑换美元和黄金,当年魔都的经济形势,我想卢局是清楚地。」

李长河说完,卢局也跟着点了点头。

他当年在魔都有贸易行,自然知道那几年魔都的情况,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是一场巨大的灾祸,市面上疯狂抢购,法币被竞相抛售,整个魔都,乱成了一团。

「这还只是短期的坏处,从长期来看,一旦它成为亚洲的美元避风港,那资金大量涌入之后,港岛的房价会被推到一个超乎想像的地步,它的物价也会随之上涨,慢慢的港岛会变成一个金融城。」

「哦,对了,如果它还能承接跟我们这边的贸易,那它会变成金融跟贸易相结合的亚洲国家化都市。」

「那时候,它就是富豪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英国人不排除用这种手段,而如此一来,整个港岛,会变成类似纽约那种完全被大资本掌控的都市,资本彻底的掌控这个城市的话语权。」

「然后,他们把这个炸弹再甩给我们,毕竟众所周知,我们更看重底层。」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后世说起港岛的房地产,各种因由,但是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或者说最核心的推手,在李长河看来,就是港币彻底的锚定美元。

港币锚定美元,让港岛整片土地,都变成了美元资产,也由此吸引来了大量的避险资金,推高了它的房价。

而英国人这麽搞,说白了就是让资本掌控港岛,然后让咱们做选择题。

房间里,卢局跟廖老听完之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其心可诛啊!」

不过长叹之后,廖老又冲着李长河问道:「长河,那你既然想的这麽清楚,办法呢?」

「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长河摇了摇头:「长远的办法我没有,这个只能看国家的决策,不管是保留港岛的货币主权,还是放弃,都有它各自的利弊,我已经说了。」

「至于短期的办法,我是这麽想的。」

「英国人的想法很好,但是有一点是它们的软肋,那就是在港的英资公司。」

「这些英资公司的资产,可都是在港岛,就像滙丰,渣打银行,太古洋行,会德丰这些,包括许多其他英国人。」

「他们不可能完全撤出,最多呢,就是给唐宁街摇旗呐喊。」

「经济战对他们来说,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短期他们或许能承受,但是时间长了,肯定扛不住。」

「所以拖下去,我觉得我们一定赢,除非他们想拍桌子彻底一拍两散,但是以资本的特性,那些股东和幕后家族是不可能允许这样的。」

「其次,我们不能光等,也得主动出击,这个时候,还有收拢民心的需求,所以我觉得,首先,咱们得声明,金融上给港岛支援。」

「其次,我打算借着股市暴跌的时机,收购那些英资公司的股票。」

「这些英资公司前些年因为有港督府的帮助,肆无忌惮的在港岛扩张,侵占资产,但是也导致了一点,他们自身掌握的股份特别少。」

「就像我抢置地,就是因为英资公司有这个破绽。」

「后来他们虽然开始有意识的增持股份,可是现在股价暴跌,对我们来说,正好是机会。」

「毫无疑问,只要我们在股市上动手,做出要抢公司的态势,那麽这些英资公司绝对着急,他们必须得反抢股份。」

「而如此一来,就有资本进场,不说股市回暖,止跌肯定是能止住的。」

「另外就是英资企业抛售资产,我觉得这个时候,咱们也完全可以让咱们的企业入场,他们敢抛售,我们就接手!」

「让咱们的企业,联手港岛的一些亲近的富商,吃下那些企业。」

「只要这些企业不破产,不停止运行,港岛民众就不会彻底失去信心,局势就能控制住。」

「反正双方都是摆出这个态势,英国人不会彻底的把它们的经济玩垮,毕竟他们本土的经济状况也很差,还指望港岛输血。」

「反过来,我们没钱,也不可能彻底的接收,但是我们可以做出这个姿态,有目标性的做几起收购,向港岛民众展示我们的态度。」

「如此一来,双方车马摆放的鲜明,但是最后怎麽走,全看执棋手。」

「那如果对方就像你说的,鱼死网破呢?」

廖老这时候脸上已经浮现出了笑意,但是还是开口问道。

李长河则是自信的笑着说道:「对方要真是如此,我觉得反倒是大好事,先让媒体宣传,把他们在港岛的行为尽数曝光,让他们彻底失去民心。」

「随后我再米国组建财团,联系洛克菲勒,加州财团,德克萨斯财团等筹备资金大举进入港岛,我之所以没有动用米国的全部资产就是防着这一手。」

「米国人对于抢英国人的资产,那是乐在其中,兴致勃勃。」

「我相信咱们只要摆出这幅姿态,唐宁街绝对得考虑这里面的利益得失,毕竟在港岛问题上,米国可没有旗帜鲜明的只吃它,到底愿不愿意让美资抄底,它们心里自然有一杆秤。」

「我认为,打死柴契尔夫人她都没这个底气,真要这样,她这个首相恐怕得立马下台!」

听到李长河的话,廖老跟卢局忍不住拍了拍手。

「好小子,你这一说,让我们是豁然开朗啊,把你派去港岛,还真是让你把这局棋梳理的明明白白的。」

「行了,你先回去吧,我今晚让小梁把这份谈话梳理出来,明天就交上去。」

「真要是谈成了,到时候等着给你记一功!」

虽然李长河说的条条在理,头头是道,但是对于上面来说,绝不会单听一家之言,而是要综合考量。

李长河也清楚这一点,他要做的,就是把一些情况,提前告知给上面就足够了。

随后,趁着夜色,李长河又一路悄无声息的回到了自己家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