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3章 散胙(1 / 2)

加入书签

第863章 散胙

周氏祠堂,用的是古代大户人家比较常见的祠堂格局。

青石牌坊后面是小广场,小广场往后,沿中轴线依次是头门丶主殿丶后房,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东西厅丶东西斋房。

每进之间通过「火巷」分割,起着通风丶防火丶排水等作用,整体又通过长廊相连,形成整体划一丶又通透的空间结构。

其中主殿为中轴核心,也是供奉祖宗牌位丶族人聚会丶议事丶举办活动的主要场地。

两侧的东西厅和斋房,可以用作私塾丶书院,如果宗族内有人需要地方议事,也可以选在这里,以便区别于主殿的全体宗族大事,又能请先祖作为见证。

(这样子)

道长们都换好衣服,祭祖仪式即将开始。

在陈凡的指挥下,所有人准备就绪。

周正东怀里抱着周锦程,身边站着赵婉茹,身后是周亚丽丶陈凡丶姜丽丽和姜甜甜。

再往后,依次是作为观礼的「宾客」,也就是当地派出协助工作的孙瑞和等人,最后才是道士们。

哦,道士们的后面,还有过来看热闹的周家坳生产大队的社员们。

大冬天的也不怕冷,老的老丶小的小,有的还抽着鼻涕,裹着打了补丁的棉袄,在寒风中伸长脖子张望。

这黑压压的好几百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声,就连还在襁褓里的小娃娃,也瞪着黑漆漆的眼睛乌溜溜地转,似乎在好奇,今天是个什麽日子,怎麽会有那麽多的后脑勺?

而他们的大队长焦天佑,则恭恭敬敬地站在周振东的侧前方,先伸手做了个邀请的手势,随后迈步往前走,走到祠堂头门前,忽然转身,侧立在一旁,又做了个请的手势,「周先生,请开门。」

周正东满脸严肃,对着他轻轻点头致意,随后左手抱着小儿子,右手向前用力,两扇大门便被推开。

只是大门有点重,一只手的力度似乎不够,两扇门开是开了,却只开了九十度左右,还挡在两旁。

焦天佑赶紧上前,却没有迈过门槛,而是站在门槛外,将两扇门彻底推开,又对着周正东做了个手势。

周正东深吸一口气,右手拉着赵婉茹,毅然迈过门槛。

陈凡瞟了一眼焦天佑,见他还在边上站着,便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拍了一下周亚丽的后背,四人陆续迈过门槛。

等他们都进了门,焦天佑才快步跑进去,一溜烟地跑到周正东侧前方,领着他到了主殿前,又做了一遍开门的仪式。

直到周正东丶陈凡几人都进了正殿,他才侧立在主殿门外,对着宾客的方向,大声喊道,「今有周氏子孙周正东,携妻儿重回故里丶认祖归宗,重开周氏祠堂,礼请四方宾朋为~证~!」

最后两个字的音拉得好长,就很有仪式感。

旁边有人立刻拿出一挂鞭炮,点燃后丢到地上,噼里啪啦一阵响。

到了这时,焦天佑作为祠堂的重建者和认祖归宗的见证者,便功成身退。

剩下的,请看青莲真人表演。

陈凡轻咳一声,看看供桌上方几十块灵牌,确认无误,便转过身来,对着刘道长招了招手。

刘道长侧身回头,轻声说道,「传丶青莲真人令,布置法堂。」

身后道士们微微躬身,齐声唱道,「领丶真人法旨。」

后面一百零七人立刻朝四周散开,老道长负责指挥,青壮年负责动手,抖开手里的包袱,不一会儿,祠堂周围便悬挂起一张张神幡。

有的画着神灵图像丶有的写着神灵名讳,更多的是太极丶祥云丶七星丶八卦丶龙凤丶符籙等道教符号。

或挂在檐廊下,或撑在场坪上,一时间神幡纷飞,让人情不自禁地肃然而立。

孙瑞和等人虽然表面刻意配合,实则心里还有些不屑,认为这些海外同胞尽弄些糟粕,可等这些神幡挂起来,他们心里也不觉有些改观。

虽然还是不信,但在无形之中,那种不屑已经荡然无存。

只不过,这些神幡看上去似乎新旧不一,虽然不是很明显,但也能看出来不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看来,凑齐这一百零八面神幡,恐怕费了京城道界不少功夫。

祠堂正殿里面,周正东抱着小儿子,看着供台上的几十面灵位,一时间有些出神,愣愣地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旁边赵婉茹也不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站立陪着。

她受得了,身后的周亚丽可站不住。

左右看了看,见道士们都忙着布置法堂,老弟也不知道什麽时候穿上一件黄色的法袍,头上还戴了一顶四四方方的帽子,站在主殿侧方的大木桌后面,便拉了拉姜丽丽和姜甜甜,往那边走去。

陈凡换好衣服,正了正头上的庄子巾,感觉这个比全真教的混元巾戴着舒服多了。

此时几个青壮道士忙活着摆放文房四宝,不一会儿,笔墨纸砚都已齐全。

刘道长站在一侧,对着桌上的东西比划了几下,给陈凡介绍,「笔是紫竹狼毫笔;墨是由檀香丶木香丶霍香丶降香丶沉香丶乳香丶安息香七种香料制成的七香墨;

纸是清廷造办处当年专为关帝庙秘制的黄符纸;砚是泰山石制成的太极八卦泰山石函砚;水是京城玉泉营的水。

另有上等朱砂一盒,可用来制符丶书写祷文。」

陈凡肃然而立,对着他微微点头,「有劳师兄。」

随后一个道士拿起玉勺,放在刚倒到碗里的水中,舀了两勺水,拿起墨条缓缓研磨。

不一会儿,便磨出一砚墨汁。

陈凡拿起狼毫笔,展开一张黄符纸,开始书写祭文,「维丶庚申年正月初五,周氏子正东,携妻赵婉茹丶女周亚丽丶子周锦程,及外甥陈凡丶妻姜丽丽丶妻姐姜甜甜,谨以果品佳肴丶香帛冥金之仪,致祭于周氏宗祠,凭吊周家先祖,告慰列祖列宗曰:

始祖自鲁地转照发徙,辞别故土,长途跋涉,迁此立村。适逢乱世,基业难维,不得已而弃业保人,远离故土,漂泊海外……。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昌隆繁盛,周氏子正东乃携家眷重返故土丶重开祠堂。

周氏列祖列宗在上,祈求先祖厚泽,福佑子孙,保家兴族旺,……」

洋洋洒洒千馀字,很快便写完一篇祭文。

刘道长站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说道,「好字丶好文采。就这麽烧掉,真是可惜了。」

陈凡放下毛笔,拍了拍手,说道,「祭文就是用来烧的,有什麽可惜?」

他话音刚落,过来凑热闹的周亚丽忽然从包里拿出照相机,咧着嘴说道,「老弟,要不我拍张照留念吧。」

陈凡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谁给祭文拍照留念?你也不怕祖宗晚上给你托梦。」

周亚丽嘴巴一瘪,「我也是看你这篇文章可惜了嘛。」

陈凡都懒得理他,转身问道,「师兄,准备得怎麽样了?」

刘道长看了看旁边站着的几人,回过头来说道,「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你一声令下。」

陈凡点点头,「那就准备开始吧。」

随后抖了抖身上的黄袍法衣,傲然走出主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