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新兴大市场(1 / 2)
第454章 新兴大市场
陈凯哥接过红嫂子精心挑选过的报纸,看了起来。
「第59届柏林电影节昨日公布了第一批入围名单,《梅兰芳》将代表华语电影参加主竞赛单元。
据选片人透露,《梅兰芳》是一部蕴涵着东方美的现代电影,它含蓄而内敛的东方式情感表达非常独特,将宏大的史诗与个人细腻的情感世界熔为一炉……
导演陈凯哥在他的影片中一再地延续着他的文化使命,因此最后顺利入围金熊奖竞争……」
老陈看了一下报纸的名字。
《羊城日报》,嗯,写的挺好的,不愧是大媒体。
「第59届柏林电影节确定了首批入围名单,陈凯哥新作《梅兰芳》将与曹阳导演的《如父如子》共同角逐金熊奖。
据悉,柏林电影节选片人对于《梅兰芳》的评价相当高,认为该片是一部蕴涵着东方美的现代电影,它含蓄而内敛的东方式情感表达方式是陈凯哥导演最擅长的……」
老陈又看了一下这家报纸的名字。
《扬子报》,也是国内的大媒体了,报导的还算客观。
老陈忍不住点点头。
「贺岁片《梅兰芳》自从12月5日全国公映后好消息不断,首周末三天就取得了4000万的好成绩。
昨天,第59届柏林电影节公布了第一批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名单,《梅兰芳》赫然在列。
出品人韩总兴奋地表示,参赛柏林是展现华夏文化独特魅力的机会,《梅兰芳》独特的东方美学和华夏人的风骨与品格将给予西方观众一个惊喜。
剧组的几位主创在得知入围柏林后也异常兴奋,曾获得过柏林影后的李晓苒表示,电影能够入围竞赛单元,是对影片艺术成就的莫大肯定,也是对所有为这部电影付出心血的工作人员的极大鼓励,非常荣幸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老陈看了下报纸的名字。
《大众报》。
他忍不住又看了一遍这篇报导,看起来全是赞赏之词,但怎麽感觉有些别扭呢?
随后,他总算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真是的,好好的报导就行了,提票房干什麽?简直莫名其妙!
提起票房他就忍不住想起曹阳的《小丑》。
《梅兰芳》首周末三天的票房,居然跟《小丑》第二周周末的票房差不多,不是周末三天的总票房,是周末任何一天的单日票房……
这才是让老陈破防的地方。
按理来说,《梅兰芳》作为文艺片,首周末三天差不多4000万的票房,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甚至比很多香江弯弯导演的商业片的总票房都高。
但凡事就怕对比。
你说你《大众报》也是鲁省的主流大媒体,报导《梅兰芳》拿到了柏林电影节第一批主竞赛单元的名单就行了,好好的提什麽票房?
莫名其妙!
「怎麽就这麽几份?」
老陈看的有些不过瘾,忍不住对红嫂子问道。
怎麽就这麽几份?
红嫂子很想说,你知道我为了找这几份全都报导《梅兰芳》而没提及曹阳的报纸,费了多大的劲吗?
我要是把那几份最主流的媒体报导拿给你,保管你看了后至少黑脸一个礼拜。
红嫂子也只能在心里说一下这些话。
「我没专门收集报纸,只是在街上随便买了几份。」
怕老陈再问相关问题,赶紧转移话题,「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再湖广会馆对媒体和合作方的答谢会就要开始了,走吧,别迟到了。」
说完,红嫂子拿起老陈的外套,帮他穿上,并整理好。
「什麽答谢会,不就是柏林的提名公布了,趁机宣传电影吗?这就是个纯粹的商业活动。」
老陈用稍微有些低沉的声音说道。
他其实是非常抵触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宣传的,还什麽答谢会,无论名字叫的多高大上,实质就是宣传电影的商业活动。
老陈并不抵触宣传电影,他烦的是巧立名目。
红嫂子没接茬,只是退后两步看了看老陈的穿戴,又走到近前,帮他把外套的领子立了起来。
嗯,这样看起来稍微有活力一点,不再显得那麽严肃了。
「对了,你跟晓苒都拍了曹阳的新电影,他那部电影你觉得怎麽样?电影的立意丶人物的演绎和刻画,还有……
人物的演绎就不用说了,我那小师弟最擅长这个,最主要的还是人性的挖掘和电影的立意。」
老陈忍不住问道。
这次的柏林电影节,要是竞争对手是曹阳的《小丑》的话,老陈可能就不想那麽多了,对金熊也就不抱希望了。
归根结底,还是《小丑》的立意深刻,更是符合当下的社会状态。
老陈自问,若是《小丑》是他的电影,他绝对不会在全球大规模上映的,一定会去参加欧洲三大的。
这样的电影去欧洲三大,无论哪一个电影节,几乎等于是「白捡」一个最高奖。
所以在这一点上,他还是有些「看不起」曹阳的,觉得曹阳还是太年轻,也太注重票房了。
在老陈想来,曹阳应该已经后悔了。
不然也不会「急匆匆」赶回国内,又急匆匆的拍了一部几乎没经过太多打磨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怎麽可能拿的到柏林的重要奖项?
这不符合常理。
当然,曹阳的名气是靠一步步电影打出来,不是媒体吹出来的,所以老陈多少还是有点担心的。
红嫂子很认真的想了想,《如父如子》中,演员的演绎……老陈既然说不用说了,那就不打击他了,也省的自己还要尽量想一些委婉词汇来表达。
至于电影的立意和对人性的挖掘?
红嫂子有些头疼,还是要想一些委婉的词语来表达啊。
她抬头看了老陈一眼,微不可察的皱了下眉头,要那麽活力干什麽?还是严肃一点好,这样跟性格更搭。
于是,她便又把老陈竖起来的衣领放下来。
「《如父如子》的立意和对人性的挖掘,不如《小丑》。」
红嫂子实在想不到太委婉的词,只能这样说。
听了红嫂子的话,老陈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很是松了口气,嘴里说道:「走吧。」
曹阳回到京城后,先是去青影厂看了《如父如子》的后期进度。
作为老搭档,青影厂的剪辑师杨谦还是非常靠谱的,他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完全按照曹阳的要求剪的。
用他的话说,就是剪辑曹导拍摄的电影特简单,因为多馀镜头,以及那些连导演自己都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镜头,非常少,尤其是后者,几乎没有。
曹阳对于杨谦剪出来的一百五十多分钟的版本还是很满意的。
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算是「粗」剪了,只要在此基础上稍微细化一下,时长控制在一百二十分钟就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