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1章 无妄之灾(2 / 2)

加入书签

吕凌风当即许诺道。

藩国使者告状案,能够被捅到朝堂上,清流党居功甚伟。

作为政治上的敌人,在规则内采取各种手段打压政敌,都无可厚非。

只不过发难的时机不对,刚把事情捅出来,就赶上了大洪水。

发生了这种变故,再支持这些藩属国复国,就变得不合时宜了。

安南都护府不对外攻城略地,哪来的土地安置难民啊!

局势发生变化,曾经那些充当棋子的藩国使团,自然丧失了存在的价值。

一瞬间吕凌风就做出决定,回去就把这些没用的棋子,交给顺天府治罪。

三司衙门联合调查,现在也可以提前结束。

人到了大牢中,衙门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开口认罪。

做实了案子,直接按大虞律处置即可。

一切合规合法,卖侯府人情的时候,也不会留下任何政治隐患。

大虞朝的政治制度,已经相对成熟。

越是高层官员,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越注重规矩。

真正胆大妄为,喜欢肆无忌惮玩弄权术的,反而是认知有限的中下层官员。

……

鞑靼王庭。

「大单于,那帮晋商实在是太过分了。

不仅没能按时交货,还是临时抬高后续的交易价格。

按照新给出的物价,王庭所需的物资采购回来,预算足足增加了三倍。

如此高昂的价格,族人根本承受不起!」

萨日娜愤愤不平的说道。

经过鞑靼一族的财富,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他们一刀一枪去抢。

上一次南侵看似大获全胜,实际上也是有苦自知。

付出惨痛代价,获得的宝贵财富,结果被一群商人给收了回去。

「那帮晋商如此不知死活?」

呼格吉勒冷漠的质问道。

上一次大会战前,大虞内部都准备清洗晋商集团。

如果不是他们及时出兵,打断了勋贵系的谋划,晋商这个群体早就凉了。

战后晋商对鞑靼一族的依赖度大增,两者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了一起。

晋商集团的尾大不掉,那是建立在有鞑靼在外遥相呼应的前提下。

没有他们的支持,光晋商集团的力量,顶多让大虞阵痛一下。

「大单于,萨日娜说的有失偏颇。

大虞境内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灾,道路交通遭到严重破坏,北方大地物价飞涨。

据说在大虞京师,一石米都能卖到十几两白银,较之前增加了数倍。

物资延迟交付是正常的。

物价上涨,也是采购成本增加导致的。」

额尔德开口解释道。

常年主持情报工作,对大虞朝的变化,他最熟悉不过。

眼下这个时间节点,能够把物资从大虞运出来,就非常不容易。

再去讨论价格,那就纯粹耍流氓。

一路打点下来,花费出去的钱财,不会比物资本身便宜多少。

边关的部队打没了,晋商在军中的人脉关系,也并化为乌有。

新调任的将领,同晋商们可没交情,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敌视他们。

想要人家配合,那就只能砸钱。

勋贵子弟也是人,只要利益给够,一样能够拉下水。

区别在于这些人见过大世面,收买他们需要支出的成本,远比收买普通边关将领高。

「成本增加的再多,也不能涨的这麽夸张。

按照这麽挥霍下去,族中的家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掏空!」

萨日娜一脸不爽的说道。

自己当了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鞑靼虽然自己也在搞生产,但自家产出的那点儿物资,根本养不活这台高强度的战争机器。

不光战略物资,严重依赖大虞。

就连日常的生活物资,也需要大虞供给。

虞朝官员的贪腐,在掏空自身的同时,也拉高了晋商走私物资的成本。

每一次交易,都得先把沿途的官员给喂饱。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交易失败。

「钱花光了,就再去抢嘛!

都是自家兄弟,没必要为些许钱财发生争执。」

一旁的尼赤勒格万户笑着调停道。

对习惯了劫掠的民族来说,财富来的实在太容易,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他们对钱财的观念。

尤其是这些高层将领,每一次出去劫掠,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平日里进帐多,支出的少。

一个个家底都十分丰厚,连带着对金钱的敏感度,也在不断降低。

「尼赤勒格万户,事情没有这麽简单。

经过我们的几次劫掠,许多虞人富户选择了南迁。

留下来的,也提高了警惕。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这些人溜的比谁都快。

上一次劫掠了那麽多地方,收益还是赶不上之前。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再抢上几次,临近的州府就要被榨乾了。

再想有大的收获,那就只能去更南边。

虞军中还是有能打的部队,太过深入敌后,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萨日娜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韭菜无限多,就等着他们去收割,他也不会那麽在乎物价上涨。

问题是随着南下劫掠次数的增加,后续能够获得的收益,将不断缩水。

倘若不解决收入缩水和物价上涨的问题,要不了多长时间,鞑靼王国也会迎来财政危机。

除了内部的困境,外部也存在麻烦。

草原联盟是靠武力威慑,加利益捆绑,才联合在一起的。

一旦南下无法获得想要的财富,那帮鬼方人,可不会白白给他们卖命。

看似普普通通的涨价事件,背后已然牵扯到了王国的兴衰。

「物价压不下来,那就想办法开源节流。

南边需要时间恢复,那就换个地方抢。

让部族做好准备,秋后我们再次征讨高句丽,先把大虞这个藩属国给收拾服了!」

呼格吉勒当场做出了决断。

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从外部寻求解决方案。

相较于富庶的大虞,高句丽自然是没法比。

可对比四周的其他邻居,高句丽国还是算富裕的。

他们所需的战略物资丶生活物资,高句丽基本上都能提供。

为了鞑靼王国,只能先苦一苦高句丽百姓。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