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爆款,爆款(求月票)(1 / 2)
第997章 爆款,爆款(求月票)
12天,5000辆。
在交付之前玩得神神秘秘的星途S01,在五月一日当天,公布了四月份的交付数量,这个交付量,已经达到了年化15万辆的交付能力了。
「这成绩已经能够排进全球TOP10之列了,这是绝对的爆款,尉来已经是一家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了,值得BYD尊敬以及重视。」
5月8日,在福迪电池山城工厂的扩产仪式上,船夫哥大大方方的表示,本次山城电池工厂的扩产,将产能提升至20GWh,是为了汉EV,DM-i车型供应保障铺路。
表面上的风度,难掩船夫哥心里的无奈,星途S01的火爆严重挤压了BYD的生存空间,在大众新能源市场,深耕多年的BYD,凭藉着插混技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形态依旧是纯电型,无论是插混还是尉来主导的增程式,都只能算是一种过渡,这一点从数据上就能看出。
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历年的销量,纯电车型的占比始终稳定的维持在70%以上,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续航能力的提升,国内在17,18年纯电车型甚至一度占比超过80%。
BEV(纯电)主导低价代步车和高端市场,如五菱,特斯拉,尉来等,PHEV(插电混动)主攻家庭用户,缓解续航焦虑。
主流消费者更偏爱纯电车型,这也是BYD这麽多年销量始终无法突破的一个原因,而符合当下消费主流的尉来则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
而在混合动力方面,尉来这些年虽然还是在投入研发,但是进步并不算很大,跟传统车企比起来也没什麽优势,不过尉来却能够另辟蹊径,居然玩起了增程式。
带着市场争议极大的L1,尉来杀入了混合动力市场,虽然各种被吐槽冰箱彩电大沙发,但是不得不说,经过几年发展的尉来L1,已经成为一款准十万级的车型。
今年前四个月,尉来L1交付超过1.8万辆,平均月均4500辆以上的销量,还是建立在春节受影响的情况下,表现愈发的稳定。
这可是一款平均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车型,按照市场评估,仅仅尉来L1这款车型,今年就能够给尉来带来超过200亿元的营收。
尉来用一种难以想像的方式,活生生的在混合动力市场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在纯电方面,尉来更是国产品牌的首先,如今携带着纯电优势的尉来用两款车型开始在15万元以下市场发力,彩虹知豆表现不算惊艳,但也是中规中矩。
对于一家经历了破产重组的品牌,消费者依旧还心存顾虑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算是成功了。
而星途S01的表现更是惊艳了整个市场,无论是受欢迎的程度还是产能,都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目前唯一让市场存疑的就是星途S01在大量交付的情况下,售后服务能不能跟得上。
要知道尉来可一直号称是以服务见长的,特斯拉在沪市车展上的公关危机,有各种各样的背后因素推动,但本质上还是服务跟不上交付量的增长。
作为全新的团队,星途S01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BYD有BYD的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吃老本,汉EV的推出,山城电池工厂的扩产,就是我们面对市场竞争给出的最新应对方式之一。」
「如同檀总说的那样,我们无惧与任何企业竞争,有竞争只会让我们的市场越来越好,在恭喜星途S01销量的同时,我们也会努力追赶的。」
特斯拉的公关危机,在最终以特斯拉妥协,宣布开放用户数据,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而有所缓解,还别说,这一次特斯拉答应建立数据中心特别的痛快。
随着特斯拉热度的下降,星途S01的交付量成为五月初汽车市场最热的话题,按照星途S01给出的交付数据,整个五月份,星途S01将交付1.5万辆。
同时,从六月份开始,星途S01的交付周期从四周变成了六周,具体有多少订单量星途S01没有公布,但是交付周期的延迟,也意味着这款车型受欢迎的程度。
按照市场预期,星途S01极有可能打破国产新能源车型最快十万辆的交付数据。
出席公开活动的船夫哥难免被问起如何看待竞争对手的表现,不仅仅是船夫哥,其他的企业老总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可以说五月份的第一周,汽车圈都是星途S01的天下。
就连尉来主品牌都被抢了风头。
尉来与BYD,这些年BYD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销量始终被压了一头,纯电是BYD的痛,而汉EV,就是BYD的破圈之作。
从销量数据上来看,汉EV做到了。
截止到今年四月份,BYD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销量累积达到了八万辆,这其中汉EV贡献了3.3万辆,占据整个品牌销量的40%以上。
汉EV的成功给了BYD极大的信心,内部甚至已经喊出了超越尉来,成为国产第一新能源品牌的口号。
从BYD内部来看,他们也确实有这方面的实力,混合动力占优,在纯电领域的持续投入,车型矩阵上的快速扩张,王朝系列已经覆盖到了秦,唐,宋,元,汉。
另外,新推出的海洋系列,市场反馈也不错。
当然,最主要的是,通过汉系列,全新的语言设计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扭转了BYD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C端市场形象的重新树立,这是BYD今年最大的亮点。
BYD有这样的底气。
但是尉来的发展,同样飞速,最让船夫哥感慨的其实并非销量,新能源汽车发展飞速,作为同样有着先发优势的企业,无论是BYD自身还是尉来,销量的增长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尉来的成长,让船夫哥感慨,BYD感觉到压力的地方在于技术研发的转化率。
汽车是一个靠技术推动的产业,一家车企可以凭藉着某种「运气」推出一两款爆款车型,例如已经破产了的众肽,他们的众肽2008,保时泰都有短时间之内引爆市场的能力。
但是想要让爆款维持生命力,持续的输出爆款,技术投入就是必须的,而所谓的技术投入并非是你花了多少钱就算是技术投入的,可能你的技术方向错了,钱花得再多都没用。
作为一家在2008年成立的车企,走过14年头的尉来算不得年轻,但是也算不得是老牌企业,技术底蕴并没有那麽的深厚。
在尉来成立初期,檀锦程的操作模式其实也让很多人看不懂,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或是并购,入股某家零部件企业,或是在海内外玩并购,偶尔还跑去网际网路搞一搞。
甚至还买下了一家手机品牌,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在造车方面,推出了悦驰系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是吉利一样,逮着一个系列往死里薅,撑着尉来往前走。
初阶段的檀锦程,给人的感觉就是玩金融的,对于并购,投资非常的热衷,旗下的企业一家一家的上市IPO,造车似乎并没有那麽受到重视。
虽然檀锦程一再向外界表明他造车的决心,但是可信度还是存疑的。
如今14个年头走过,檀锦程对于尉来品牌的运营模式已经渐渐清晰了,以金融为根,锂电池,包括系统OS,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晶片制造为干,产业链布局为叶,推动着尉来的整车制造。
十几年之前的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布局,渐渐的发挥出它的作用,尉来在技术投入方面,异常的精准。
跟传统汽车相比,尉来有动力电池产业以及智能驾驶系统方面优势,这些全新的技术是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因素,而跟新势力企业相比,尉来又拥有自己的产业链优势。
尉来的产能水平,根本不是新势力能够相比的,哪怕是特斯拉这种手握几十万订单的,在短时间之内都没法对尉来构成绝对的威胁,因为他的订单与产能转化率根本没办法匹配。
特斯拉这一次妥协得这麽的快,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产能问题,原本计划当中的柏林超级工厂投产,在5月3日因为环保审批的问题再次推迟,这严重影响了其在欧洲市场的将会计划。
也让特斯拉更加的依赖于沪市超级工厂的产能,而且沪市超级工厂的产能,截止到目前为止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不要忘了,今年依旧还是特殊年份。
不过在欧洲市场,也不只是特斯拉遇到了麻烦,尉来同样也有这样的困扰。
五一期间,檀锦程亲自飞往德国,除了视察在图林根州的锦新时代电池工厂之外,檀锦程也有意在欧洲拥有自己的整车制造工厂。
「这帮老外真的是让人头痛,环保都入魔了,服了。」
「额,老板咱们私下里吐槽吐槽就行了,在公众场合可千万要注意言行。」
于利国,这位尉来在欧洲区的负责人,在向远道而来的老板汇报了工作进展之后,引来了老板的一阵吐槽,特斯拉德国工厂要是能够顺利投产,对尉来或者说锦新时代是有着绝对好处的。
锦新时代在图林根州拥有一座14GWh的电池工厂,除了供应宝马以及奔驰电池之外,特斯拉就是潜在当中的重要客户,一旦特斯拉在欧洲的超级工厂正式投入,图林根州的工厂就可以顺势扩产。
本土化的供应,不仅仅是特斯拉减少了成本,锦新时代也是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