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巨鳄(1 / 2)
第486章 巨鳄
说到底,德丰杰的投资是投资,贝莱德的投资同样也是投资,他们俩不管是谁,支付给NGN的都是美元,都是可以帮助NGN公司发展壮大的融资。
若是放在去年的时候,安如松或许还会考虑贝莱德集团的规模不够大,其背景和影响力,或许比德丰杰还弱一些。而对于NGN这样的新兴企业来说,其考虑融资的时候,也不能仅考虑谁给的钱多,还得为此后的下一步融资,甚至是要为上市做准备,而在去年的时候,贝莱德集团在这方面还不那麽强。
如今毕竟还是2008年,并不是安如松重生之前的那个时代,而此时的贝莱德集团在整体规模上,与安如松记忆中的那个贝莱德集团,相差的委实有些远了。
但到了现在,准确的说,在进入了八月份之后,随着美联储发布的一桩公告面世,原本虽然小有名气,但在国际金融界还排不到前面的贝莱德集团,就那麽很突兀的成为了一家备受整个华尔街,乃至于全球金融界关注的资本管理公司,其在全球资管领域内的地位,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跃居前列了。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国际五百强企业丶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公司被曝出巨额亏损的丑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贝尔斯登公司,甚至包括整个美国财界,都在竭力遮掩这个消息。
直到两个月前,这个消息再也遮掩不住,主要是蒙受巨额亏损的贝尔斯登扛不住了,不得不公开向美联储求救,这才使得这个消息被最终曝光出来:受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影响,贝尔斯登手中所掌握的,总计超过75万份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合约,直接变成了「有毒资产」,导致公司的资产大幅缩水,甚至会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
当初,安如松和他的「秘密小组」成员们,可是从这场惊天丑闻中,通过做空贝尔斯登公司的股份,狠赚了一大笔钱的,因此,他对整件事的过程了解的非常清楚。
贝尔斯登固然是一家私人金融企业,而且还是非商业性的银行,但「大而不倒」的规则同样也是适用于它的,由于其破产倒闭所能引发的经济海啸太过严重,所以美国政府也好,财界也罢,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它直接坍塌的,因此,为其提供救助,或者说,推动某些资金状况比较好的公司将它并购掉,才是美国政财两届都能接受的结果。
为此,在美联储的推动下,国会迅速成立了一个所谓的监管问题资产救助计划,随后,一个针对贝尔斯登的30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消息,便通过各种渠道散播开来。
但此时整个投资界都已经被吓麻爪了,在看不到真金白银的情况下,谁都不敢下场去蹚浑水,所以,这个利好消息的散播,并未能稳住贝尔斯登一泻千里的股价,破产的威胁依旧悬停在它的头上。
就这样,3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最终还是正式推出了,不过,这份救助计划却不是把钱直接交给贝尔斯登,而是交给摩根大通,并由后者以应急资金的方式,拿来挽救贝尔斯登。
说白了,到了这个时候,美联储还是没有打算真的拿出这笔资金来,摩根大通之所以被拉进来,其实更像是由它来为贝尔斯登的信誉做背书,希望能够藉此来稳住贝尔斯登的局势。
但事实证明,在当前这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势下,任何形式的利好消息都是无效的,人们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而不相信听到的。
于是,计划变更到最后,就成为了由摩根大通出面,将贝尔斯登给收购了。
但问题在于,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国投行,又不是跨国傻子,收购的生意它不是不做,而是那种赔本的投资生意它肯定不会去做。像是贝尔斯登这种金融巨无霸,如果摩根大通能够将它吃进嘴里的话,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贝尔斯登身上背着的那些烂帐,摩根大通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就这样,摩根大通与贝尔斯登在三月中旬的时候,进行了一系列的反覆磋商,其间还有美联储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买家卖家,摩根与贝尔斯登的股东们,立场自然是不一致的,前者希望收购价能更低一些,而后者则希望能够把价格开的更高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