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5章 灭後蜀,伐南唐(一)(1 / 2)

加入书签

第355章 灭后蜀,伐南唐(一)

兴王府。

当邓肯回到了皇城后,立刻将手中的传国玉玺封存了起来,此物他留着有大用。

一个玉玺本身并不能改变什麽,秦始皇统一华夏,汉高祖沿用和氏璧,这才使得传国玉玺拥有了王权的象徵,成为九鼎之下的第一国宝,若是没有这些的话,它也就不过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罢了。

「陛下。」

卢琼仙的身影急匆匆赶来,神色振奋道:「李逢吉率领三千人奇袭古螺,已经平定了交趾。」

交趾前几年才发生叛乱,杨三哥夺权,随后又被吴权的此子吴昌文夺回,这样一个小地方势力,其实攻灭起来没有任何的难度,只是以前的南汉太菜了,以至于刘攻伐交趾还死了一个儿子。

公元954年,吴昌文派使者前往南汉,被授任静海节度使兼都护之职。

这个时代的交州,哪怕是军阀割据势力,也得向中原求封。

邓肯闻言露出一丝喜色,伸手接过战报看了一眼,点头道:「这李逢吉果然是一个人才。」

大后方的粮仓有了。

交趾这个地方别的不说,粮食产量还是挺高的。

李逢吉收编洮江郡人周泰,此人不服吴文昌,偏向于华夏正统,不承认吴朝的政权割据,他率众臣服后,李逢吉又采用分化政策,收拢太平唐阮二村的叛军,藉助当地人的势力,很快平定了交趾。

原定历史上,吴昌文率领军队攻太平唐阮二村,他本人则在船上观战,被埋伏的弩剑射杀。

随后有十二使君并起,各自割据州郡自治,吴朝就此灭亡。

就那麽大点的地方,还弄个十二使君,邓肯一巴掌下去,都给他们拍个稀碎。

「取地图来。」

邓肯放下手中的战报,直接进入了大殿,召集徐皓等人前来议事,李逢吉有意为周泰请功,称此人为地方豪杰,并且心向中原王朝,邓肯对这个名字倒是挺喜爱,若是人没问题,可以封安南都护一职。

很快,便有十馀人急匆匆进入了皇城内,徐皓等人为阉割后的文人,其他几人则是今年刚刚启用的人才。

「陛下。」

「交趾已经平定,如今我们可以筹谋挥师北上了。」

徐皓的神色振奋,激动得脸色涨红,邓肯用人唯才是举,只要是有才能的,不管你是阉人还是正常人,都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当然,如果干不好的话,代价也是非常沉重的。

邓肯的身影坐在龙翼上,朝着旁边侍奉的卢琼仙示意,很快她便命人将绘好的地图送了过来。

他没有说话,而是示意徐皓等人来到地图前,先让他们发表一番意见。

邓肯早就已经做好了谋划,眼下只为考量一下他们的军事知识。

他是不可能让不知兵的文人掌军,但五代十国的时期,完全放任武人行事也不行,他们的下限就是没有下限。

「陛下。」

「交趾平定后,当先取湖南。」

徐皓显然之前做了一番准备,李逢吉有平定交趾的功绩,将来说不得能当首辅,他也不甘示弱,大有一展拳脚的架势,有时候平定天下一个县的人才就够了,更别说邓肯麾下有整个两广地带的人才。

他的声音略微尖细,指着地图道:「湖南为武平军所据,现任的节度使是周行逢。」

「此人颇有才能,若能收服,将来可堪大用。」

「我军占据湘江流域,便可为北上中原的跳板。」

先弱后强。

徐皓提出的战略中规中矩,武平军本来就是割据势力,也是比较容易收服的地方武装,周行逢那边邓肯已经提前安排,这一点跟他不谋而合。

接着,此人又指向了南唐丶后蜀的位置,沉声道:「我军需先稳固荆南丶湖南,再沿长江东进,攻伐南唐。」

「南唐经济富庶,军力不弱,宜分化瓦解。」

「随后可从湖南西进,经三峡入蜀。」

「不过蜀道险阻,不宜调动大军,当用精锐克之。」

邓肯的目光赞赏,上下打量了一眼此人,暗自点头,攻伐蜀地确实不适合调动大军,要不然光是后勤都得头疼死。

吴越不用太在意,这是一个投降派,只要中原决战落幕,吴越自己就会投降。

「先灭南唐,后取巴蜀。」

「最后便是跟北宋一决高下。」

北宋初期的战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赵匡胤登基后,本来打算先攻伐北汉,但遭到了多位重臣的反对,也因此错失了攻略北方的战机。

武平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北宋原定的历史是先取武平,然后收荆南,接着攻伐后蜀,灭孟昶,接着征讨北汉,再灭南汉,最终灭了南唐的李煜,这就是宋朝的大战略方向。

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久,他目前还在收拢权力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如今的时间差对邓肯来说很有利。

夜幕降临。

在一个宦官的指引下,数位风尘仆仆的农家传人进入了皇城内,为首的正是袁志平,哪怕是邓肯不吝封赏,他看着也是一副老农的打扮。

「陛下。」一众农家弟子躬身行礼。

邓肯不喜跪拜礼,也没有那麽多繁文缛节。

他凝视着眼前的袁志平,沉声道:「我欲取武平,想派你为副使,劝降周行逢。」

大明尊教已经渗透到了湖南荆南等地。

甚至,邓肯还暗中派人除掉了那些想要周行逢小命的人,但是大势面前容不得丝毫人情,若是周行逢不愿意归降,就算他是个人才,邓肯也要取他的脑袋。

农家跟他颇有关系,正是因为他鼓励农桑,才引来了农家弟子。

袁志平等人没有丝毫迟疑道:「吾等愿往。」

他们想要保周行逢的命。

只有真正来到了两广地界,他们一行人才知道这里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姑且不说邓肯麾下亲自操练的军队,便是一众入道境的高手,也不是小小一个武平军能够抗衡的。

不过武平军夹在诸多势力中间,这种夹缝中生存的割据势力,一旦倒戈便是连锁反应。

交趾平定第38日。

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

李煜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丶副元帅,封郑王,后改封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

此人在历史上相当有名,不过作为一个皇帝,却是能力不足。

朗州。

柴荣在位的时候,授周行逢为朗州大都督丶武平军节度使。

公元960年,后周为北宋所取代,周行逢继续向宋称藩,仍为武平节度使,又加兼中书令。

一座颇为朴素的府邸内。

四下的仆人行色匆匆,所有人都脸色肃穆,不敢言语,房间内传来隐约的哀声哭泣,没过多久,门外便有数名武将进来。

「大夫。」

「我夫君的病怎麽样了?」说话的是一个相貌温婉的女子,神色却颇为刚烈。

那大夫打扮的男子微微摇头,无力地叹息了一声。

原定历史上,周行逢在建隆三年病死,也就是明年,年仅四十六岁,他死后十二岁的儿子周保权上位,紧接着便归顺了北宋。

这时,一个仆人神色匆匆地走来。

他在周夫人的耳畔低语了几句,很快周夫人便神色激动地站了起来,急忙道:「快!快去请神医进来。」

没过多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