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燃烧一号改(1w求月票!)(2 / 2)
「高度5公里,速度500米/秒,接近最大动态压力。」控制员的声音略带紧迫。
「通过Max Q。」李斌确认,松了一口气。
最大动态压力是火箭结构承受的最大考验,顺利通过意味着设计可靠。
「高度10公里,速度1.2公里/秒,准备第一级分离。」控制员的声音响亮而清晰。
李瑞紧握拳头,内心既期待又紧张。
这是关键时刻,第一级的分离和返回将决定测试的成败。
「执行分离。」他下令。
「第一级关闭,分离确认!」控制员报告。
屏幕显示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离,第二级继续上升,但这次测试的重点是第一级的返回,第二级仅携带模拟载荷,任务是验证分离机制。
「第一级达到顶点,开始下降。」控制员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
「格栅鳍展开!」肖章喊道,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操作。
屏幕显示格栅鳍从折迭状态展开,调整角度以应对横风。
最⊥新⊥小⊥说⊥在⊥⊥⊥首⊥发!
肖章紧盯着控制数据,格栅鳍的响应时间在毫秒级,算法正在实时调整火箭的姿态。
「格栅鳍响应正常,调整风切变。」肖章的声音中透着专注。
他的心跳几乎与数据刷新同步,他知道,格栅鳍的精确控制是着陆成功的关键。
「高度5公里,速度800米/秒。」控制员继续报告。
李瑞的目光在屏幕间切换,推力丶压力丶温度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他低声对李斌说:「特别注意第四号发动机,上次静态测试有波动。」
「明白。」李斌回应,眼睛紧盯着发动机数据。第四号发动机的推力曲线平稳,没有异常迹象。
「高度1公里,速度300米/秒,准备着陆烧结。」控制员的声音提高了音量。
「启动着陆烧结,使用第一和第七号发动机,节流阀调至70%。」李斌下令。
YF-102发动机的节流能力允许精确控制推力,两台发动机足以减缓下降速度,确保软着陆。
「着陆烧结开始!」控制员喊道。
屏幕显示两台发动机点火,火焰再次喷出,火箭速度迅速下降。
「高度500米,速度100米/秒。」控制员的声音几乎被控制室的紧张气氛淹没。
「格栅鳍调整至最大控制角。」肖章报告,汗水从额头滑落。
他的算法正在应对一阵突如其来的侧风,格栅鳍迅速调整,确保火箭保持垂直,不过好在侧风属于最常见的突发状况,他们的算法肯定得把这种情况考虑到。
「高度100米,50米,10米……」控制员的声音越来越急促。
李瑞屏住呼吸,双手紧握在控制台边缘。
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团队的努力丶自己之前所在民营航天机构的倒闭丶阿波罗科技过去所创造的登月奇迹。
「着陆!」控制员喊道。
屏幕显示第一级稳稳落在发射台中央,着陆腿牢牢支撑住火箭。
控制室沉默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肖章瘫坐在椅子上,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笑容。
「着陆成功!火箭稳定!」播报员确认。
李瑞笑道「检查着陆精度和结构状态。」
他表面冷静试图掩盖内心的激动。
「着陆精度在目标点37厘米以内!」王磊,数据分析师,兴奋地报告。
他调出着陆数据,显示火箭几乎完美落在预定位置。
「发动机状态呢?」李瑞追问。
「所有发动机正常运行,无异常波动。第四号发动机表现稳定。」李斌回答,语气中带着骄傲。
李瑞点点头,转向团队:「干得好,但这只是开始,准备现场检查,我这就向教授报告!」
发射场被太阳染成金色。
李斌带领一小队工程师走向着陆的火箭第一级。
火箭屹立在发射台上,表面有些许烧痕,但整体结构完好。
着陆腿稳稳支撑着火箭,格栅鳍仍保持展开状态,显示出它们在降落中的出色表现。
肖章小心翼翼地检查格栅鳍,发现一侧有轻微烧蚀,但仍在设计容差内。
「格栅鳍承受了风切变,表现超出预期。」他低声说,眼中闪着自豪的光芒。
李斌蹲下检查发动机喷嘴,发现一些热保护涂层剥落,但无结构性损伤。
「发动机状态良好,可以翻新后重复使用。」他笑着说道。
b站直播间里当回到地球结构完好丶表面有燃烧痕迹的燃烧一号改出现在视频画面中的时候,弹幕瞬间爆炸,大家等在直播间等这麽久不就是为了这一刻麽?
就跟看足球比赛,看90分钟,算上中场休息和加时得往两个小时去了,为的不就是那几个精彩片段麽?
「66666」
「见证历史!」
「又是别人没做到的我们做到了!」
「欧洲和霓虹搞可回收火箭的企业估计人都麻了」
「不止他们人麻,我估计国内这帮民航航天机构的投资方也麻了。」
「不愧是阿波罗科技,这进度条跟开了三倍速一样。」
「这回马斯克该紧张了,星舰再不成的话,阿波罗科技在SpaceX最优势的领域也要赶上了!」
「感谢阿波罗科技,期待下次丶下下次见证更多的奇迹!」
「看。」林燃把手机递到Pony面前,Pony接过手机,看着照片里的中年男子站在火箭旁,抬头凝视着火箭,他能从中感受出对方内心所饱含的情感。
这种感觉很奇妙,当年他们把qq打造成全国第一的社交软体,他们腾讯五虎在赛格科技园的时候,拍出的照片就是这种感觉。
现在,企业越来越大,但这种感觉回不来了。
不仅他身上回不来,腾讯的员工也很难再有这种创业的激情。
大企业病几乎是每一个企业逃不过的宿命。
各个时代浪潮中崛起的巨企们都无法避免。
「成功了?」Pony问道。
林燃点头然后补充道:「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当然亚轨道测试的成功只是起点,后续我们在申海的团队还需要对飞行数据进行分析,像推力曲线丶格栅鳍响应丶着陆腿受力等数据都要做一一核对,从数据的角度确认测试完全成功。
我看了下他们传递回来的报告,里面显示着陆精度为37厘米,热保护系统和发动机状态良好。
但眼睛会骗人,数据不会。
我们还需要后续数据来确保这次测试的成功。
同时后面还有轨道测试和商业化运营在等着我们,那会是更大的考验。」
Pony感慨道:「不,林生,对你来说,无论是轨道测试还是商业化运营都不过是小菜一碟,我已经看到了阿波罗科技在航天领域即将秦王扫六合的场景了。
就像你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在火箭发射领域其他企业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Pony身经百战,从无数次网际网路大战中杀出来,腾讯作为唯一横跨了PC和移动端的厂商,他自然不会觉得林燃的行为残酷。
恰恰相反,他很欣赏这样的做法。
从商人的角度,有什麽比垄断更好的生意吗?
微信也好qq也罢,本质上不也是做的垄断生意吗?
「还好我们本身投资商业航天公司在2020年投了一些,20年之后就一家都没有投了。
其中有一家你应该听说过,叫月球快车。」Pony调侃道:「我身边投资了火箭类商业航天公司的投资人,现在清一色的愁眉苦脸,天天想着怎麽退出。」
林燃好奇道:「Moon Express?」
Pony点头:「是的,我们A轮的时候投了点,然后17年B轮的时候又投了点,最近他们不是喊要五年内复刻阿波罗登月吗?我们就一键清仓了,把手里的股份全部都转给高盛了,正好高盛想接盘。」
林燃问道:「高盛?高盛真的信他们能五年内登月?」
Pony连连摆手道:「五年内能不能完成不重要,重要的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要能玩下去。
背靠高盛和彼得·蒂尔,不管能不能完成,他们都会尽快推动上市,本身月球快车也是一家成立了很久的公司,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复刻过程中不断放出点消息,比如今天F-1发动机搞定了,明天登月舱复刻做的不错,后天再找一些航天领域大咖来站台,顺便再和NASA签订一些合同。
单论资本运作,美股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场,尤其对于阿美利肯本土资本来说。」
至于月球快车背靠高盛还不能上市就更是笑话,贾会计的法拉第未来一辆车没卖就上市了,靠PPT都能上市,然后还能一直在纳斯达克赖着,月球快车就更不用说了。
林燃听完后了然,「高盛之前投了吗?」
「没有。」Pony回答道:「估计是因为你们登月,嗅到了商业航天时代到来的信号,春江水暖鸭先知,高盛这帮做鸭的嗅觉太敏锐了,闻着味就来了。
他们想着先用月球快车练练手。
当然我本来不想卖,但高盛开的价格比较合适,加上他们要登月,准确来说,是喊登月口号,背后有华国资本就不合适了,所以我就顺势退出。」
Pony不想跟着一起玩这个资本游戏吗?当然想,他不用亲自玩,手下大把的人帮他去玩。
可问题就在于腾讯是一家华国企业,你再怎麽强调自己背后资本的多元化,你还是一家华国企业。
所以Pony选择小赚离场,哪怕知道这是一个好生意,也下桌走人。
而这只是林燃登月带来连锁反应中的一个涟漪。
整个世界是复杂系统,很多事情和以前一样,又和一起不一样了。
Pony此行主要目的就是按照事先说好的那样,把自己手里30%阿波罗科技的股份全部转移给了林燃。
他拿出股权转让协议递到林燃面前:「林生,这是腾讯手上30%的阿波罗科技股权,后续我们会配合你完成股权转让流程。」
在最开始的时候,阿波罗科技初始股份是申海科投和奥尔德林的股份各持有49%,林燃手持2%。
后来奥尔德林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卖了30%给腾讯。
当前,随着燃烧一号改的亚轨道测试完成,阿波罗科技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最少是1000亿rmb。
这还是建立在阿波罗科技不可能在纳斯达克或者港股上市的前提下。
而Pony这行为相当于轻飘飘把300亿给送出去了。
Pony表面上云淡风轻,林燃深知,在腾讯董事会说服董事代表,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奥尔德林手上的股份也转移给了林燃。
奥尔德林在成功回到地球之后,他子女还特意跑到香江,试图从香江入境当面劝奥尔德林别转让手里的股份。
就算要转让,也得让华国人买。
不过他们一没能到申海来,二也没能说服奥尔德林。
Pony手里这份,加上奥尔德林手里的,现在相当于林燃手握阿波罗科技51%的股份,同时申海科投还有一份投票权给林燃的协议。
也就是说,林燃实现了对阿波罗科技的完全控制。
百分百的控制权。
林燃从Pony手中接过股份转让协议,笑道:「Pony,后续阿波罗科技肯定会进行融资,我保证腾讯一定拥有优先投资权。」
腾讯亏吗?从长期运营的角度出发绝对是不亏的。
逻辑很简单,Pony完全可以不认帐,但不认帐的后果就是,林燃也有可能抛弃掉阿波罗科技这个壳,毕竟这个壳的资产有限,然后另起炉灶。
这对双方而言,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而现在,腾讯相当于花了五千万美元买了个林燃这艘大船的提前入场券。
没错,是林燃,不是阿波罗科技。
Pony同样笑了笑:「林生,你放心,我对本省后辈有出息的后辈扶持那绝对是不遗馀力。
更何况,你都不是有出息,用人类的希望来形容都算不上夸张。
我做成腾讯之后,投资过很多企业,深知一个道理,投企业就是投人,而你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标的物。
从能力层面,我相信你远超同年龄任何人。」
林燃没有接话,而是转而谈起阿波罗科技的未来计划:
「Pony,后续我们融资起码是一百亿起步,要做的事情很多,千丝万缕,想请教一下你这位行业前辈。」
Pony喝了口茶之后:「直言不讳。」
「首先是办公园区,其实我的想法是不用建楼,但问题是现成的商业地产很多,适合我们这种业态的很少。
尤其我自己是希望能够把火箭生产基地丶火箭测试中心丶控制中心丶太空人训练基地等等都建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确实还是有必要建一个园区。
然后当然申海方面也希望我们能够带动宝山整个区域的发展,那麽建园区肯定是最快的方式。
只是说先建最迫切的,然后从中心向四周慢慢扩散。
其次就是我们的组织结构,我的计划是今年要扩张到一万个人,这麽快的扩张,整个组织架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要采取什麽样的管理方式,整个组织的薪酬体系怎麽设定,升职体系怎麽搭建,怎麽样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这些,我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尤其我认为我们不能全盘照搬SpaceX的模式。
因为毕竟国内和国外不一样,然后我们要干的事情和SpaceX也有所不同。」
林燃当然想继续采取蜂群管理模式,就两层,他能够直接联系到每一个员工,一对一安排工作。
他有信心,哪怕员工增加到十万人,他也能管理得过来。
可问题在于时间,时间是最残酷的东西,哪怕是拥有顶级大脑,问题是其他人没有,林燃一个月30天,一共是43200分钟。
也就是说,他给每个员工五分钟,他一对一的话,也只能连接8640人。
这种时候一个好的组织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林燃接着说道:「最后就是我们要营收,不能一直靠融资,这只是今年要做的事情中的一件。
我感觉每个位置上都缺合适的人,我需要尽快把整个管理层的班子给搭起来。
Pony,我目前大致面临的问题就这些。」
Pony听完后内心非常有成就感,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指点林燃,那这成就感就更爆棚了。
别说这有助于双方增进感情,就算没有任何帮助,Pony也觉得自己得使出毕生绝学,让对方对自己高看一眼:
「我听下来,你刚刚所有的烦恼归结于一个点:缺乏一个足够有能力的CEO帮你把所有事情都给管起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