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4章 鲸吞四海(1 / 2)

加入书签

第284章 鲸吞四海

投资需要的是绝对理性,这是这件事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一旦你把个人好恶加进去之后,有可能会投出好的项目,自然有可能会错过好的项目。

投出饿了麽丶滴滴一众网际网路公司的朱啸虎最大遗憾就是错过字节跳动,他的理由是见张老板觉得对方身上没有狼性。

朱啸虎觉得字节的业务模式可以丶发展可以丶未来前景也算光明,但就因为对人的感觉而错过了字节。

一直到今天,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谈起此事的时候仍然会后悔的直拍大腿。

同样的,当年为什麽投资机构们对商业航天趋之若鹜,因为SpaceX成了,所以大家低估了可回收火箭这件事的难度,都觉得很简单就能够搞定。

觉得无非只是钱的问题。

2014年的时候燕京方面发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

于是乎2015年成为了商业航天元年,这一年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一共10起,总募集资金6000万。

这里多说一下,为什麽先有指导意见然后元年才到来,因为航天你得有牌照得有许可,你没牌照想发射火箭也没地给你发。

加上从测试到发射再到制造,这些都需要和华国航天合作,需要国家层面的扶持。

另外国家的扶持也不仅仅只是政策而已,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华国在海南建成了商业航天发射场,补齐了商业航天的缺口。

因此从2015年开始,有政策丶阿美莉卡有成功案例丶整个市场听上去确实也足够诱人,整个商业航天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同年燕京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再次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

但很显然,所有机构都极大程度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

在近几年风险资本逐渐退出,政府基金和地方产业资本在进入,因为大家发现这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能够搞定的事情,这也不是什麽能够短时间盈利的项目。

加上地缘政治风险,航天和网际网路相比,遭遇地缘政治风险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因此风险资本慢慢退出,同时伴随着的是投资金额的量级从百万千万上升到大几千万乃至上亿。

(2015-2023华国商业航天投融资发展趋势)

简单来说,现在有了阿波罗科技这样的超级玩家之后,国有资本们想要退出,觉得玩不下去了,对方已经搞定了可回收火箭,而且展现出要吞并整个发射市场的企图,大家都抗不住了。

本身这几年都是政府基金和产业资本这些国有资本在进入商业航天领域,主导了市场投资,如果就这样倒闭,那帐面上面临的是巨额亏损,所以大家希望能有人来兜底。

阿波罗科技就是最好的兜底对象。

这件事甚至能直接坏事变好事,把已经摆明了没办法继续融资的商业航天机构的股份,转化成阿波罗科技的股份,直接赚飞好麽。

君不见阿波罗科技从华为那一年薅的羊毛就是40亿,已经快要和去年全年整个商业航天领域融资额持平了。

从b站和腾讯那还薅了十多个亿,这是大家发展多少年都赶不上的现金流啊。

大家都是国资,申海方面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只是股份置换是美梦,现金收购还是可以谈一谈。

这也就有了宋南平的这一遭。

「南平,统一收购?」林燃问道。

宋南平点了点头:「当然,他们最希望的还是我们能用股份进行置换。

不过这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必要,他们的股份没有任何价值,股份置换的方式这是在损害我们的利益。」

这里的我们是指林燃和申海国资。

「所以申海国资这边想的就是现金收购,把和火箭发射相关的民营航天机构统一完成收购,按照他们的员工数丶技术含量和组织架构力度作为价格谈判标准。

教授,关于这件事我们是这样考虑的,我们现在扩张招的基本上以校招为主,速度还是太慢了一点。

如果直接把这些企业的工程师全部都并购过来,他们能够起到快速扩张的作用。

毕竟他们不像阿波罗科技,会招没有经验的应届生,他们聚集的工程师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工程师。

这些人的加入,能够最快速度丰富我们的员工结构,让我们内部校招新晋员工和社招经验丰富员工的比例重新达到一个合适的地步。」

宋南平详细解释道。

林燃若有所思,因为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至于直接挖角,首先直接挖角要加工资,而吞并的话,工资结构都能按照对方在现有企业的工资,然后给予差不多薪酬的待遇就行。

其次,如果有竞业协议,也很难挖来。

最后就是你挖的话,缺少原企业评价,也很难确定这个人是真的合适。

毕竟也不是每一个工程师,林燃都有精力挨个面试。

「如果价格合适,我觉得可以。」林燃说。

宋南平和老农有几分相似的乾枯脸庞上浮现一丝狡诈的笑容:「那肯定宰他们没商量啊,肯定得把价格给砍到骨折。」

前面有提到国资是主力军,同时在国资主力军里,鹏城的国资是主力军,包括深创投这种过去在国有产投中大放异彩的机构。

申海能不狠狠砍鹏城一刀才怪呢?

你当年融了一个亿,现在刨去帐面上的流动资金,比如帐面上流动资金有两千万,也就是说你真实烧掉了八千万的现金。

申海方面想的是最多打一折,八百万就要拿下,甚至这还是考虑到大家都是兄弟,所以下手留情了。

「他们会同意吗?」林燃问道,「包括像那些创始人,他们就甘愿认栽出局?

像阿美莉卡那边,有SpaceX的猎鹰在前,蓝色起源丶Rocket Lab这些机构不也在挣扎麽。」

宋南平解释道:「教授,本来可能他们还想挣扎一下的。

燃烧一号改的测试,从亚轨道测试到轨道测试,一次都没有失误过,他们都没信心再和我们竞争了。

您想,从资金的角度他们比不过我们,从研发效率上比不过,从品牌认可度上那就更比不过了。

他们拿什麽来竞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