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8章 农舍(1 / 2)

加入书签

第458章 农舍

左手钢铁,右手煤炭,再整点规模上去,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细数苏尔这个大集团之下的生意,最稳妥丶最低风险丶最适合扩张的就是能源型行业。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煤炭和钢铁,千禧年又是全球化的拐点,全球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这意味着海里的煤炭和钢铁需求,远的不说,就印度的邻居东大,那里的发展真的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前些年还在出口煤炭丶钢铁,但今年开始就慢慢收紧,甚至还有意向去国际市场进口询价。

内需旺盛,大量的基建项目被提上日程,且越来越多。

这从果阿那里钢铁厂的出口订单上就可以看出来,80%的钢材都被东大买走,两年前这个比例是25%。

如此迅猛的提升自然引起了钢铁厂经理南比亚的注意,他为此做了份市场分析报告,然后提交到了罗恩的案头。

看完这份报告,罗恩心里立马就有了想法,他知道东大已经快要化身基建狂魔。

不仅如此,印度本身的房地产市场也越来越兴盛。

局面很清晰了,内需在扩大,外部市场更是有大热的迹象。

罗恩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准备再收购几座果阿的铁矿,把钢铁厂的年产量提升到200万吨。

卡纳塔克邦和奥里萨邦也列入考察对象,他不满足于仅仅这一座钢铁厂。

罗恩打算再建两到三座钢铁厂,在五年内把苏尔钢铁的总产量提升到500万吨左右。

比哈尔的丹巴德可以建一座,那里有充足的煤炭,就地取材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金奈是罗恩的第二个选择,他在那里有自己的恩诺尔港,铁矿和煤炭可全部通过航运解决。

此外金奈还有多家汽车主机厂,他们都是钢铁消耗的大户,每年的需求几百上千万吨。

近水楼台先得月,苏尔钢铁厂没道理放过这样的机会。

前两年收购的果阿钢铁厂,当时的经营情况是年亏损两千万美元左右。

但在98年底亚洲金融危机的馀波就已经彻底度过,情况好转。

去年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显着提升,原材料铁矿石从15美元一吨升至20美元。

成型的钢材在98年遭遇市场谷底,只有200美元一吨,如今这个价格是260美元。

30%的价格提升,意味着利润的显着增长,如今果阿钢铁厂已经扭亏为盈,今年预计有上千万美元的入帐。

这还是扣除掉几千万美元的技术改造成本,结算下来的净利润。

要不了三年,当初投资的2亿美元就会被全部赚回来。

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利润还会越来越多。

罗恩十分看好未来几年内的大宗资源交易,于是他趁热打铁直接规划了两座两百万吨级的新钢铁厂。

产能的提升意味着对原材料更大的需求,果阿那里已经满足不了如此大的铁矿石缺口。

卡纳塔克邦和奥里萨邦的铁矿,要供给丹巴的德的钢铁厂,金奈这里还没有着落。

罗恩的想法是海外开采,金奈是港口城市,海运十分发达,不管是煤炭还是钢铁都能便利的解决。

他自己旗下也有航运公司,一切相辅相成。

为了利润最大化,且长期稳定的供货,苏尔钢铁厂最好能有自己的矿业。

纵观海外市场,能提供大量煤炭和铁矿的地方,大抵就澳洲丶巴西,还有非洲。

澳洲的采矿业已经十分发达,且已探测的矿场都是有主之物,多为欧美跨国公司持有。

非洲大部分地区又太落后,基础设施约等于无,铁路丶港口都要自己修建,投入太大。

且当地瞬息万变的政局,也令人难以捉摸。搞不好换个军阀上台,前面的投资就会都打水漂。

综合筛选下来,巴西和南非的部分地区最为合适。

奈何罗恩的生意大多在国内,海外渠道匮乏。想要谈下这种跨国交易,离不开有人剧中斡旋。

新德里有专门做这种掮客生意的人,他们活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越是混乱的地方,越容易出现他们的身影。

拉纳就是圈子里有名的掮客,他曾帮助塔塔收购了澳洲某个小型煤田。

苏尔先生的邀请对他来说不仅是生意,还可以为履历添上光鲜的一笔,成为夺目的名片。

见面的地点在苏尔先生的私宅,位于新德里的南部郊区。

用殖民时期的称呼叫「小屋」,字面意义上就是一栋普通甚至很小的平房。

但在曾经的英殖民地印度,英国人用这个词来代指殖民地官员的独栋别墅。

所以多数情况下,这些房子反而又大又宽敞。

到了现代的新德里,这个词又变得委婉了,叫做「农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