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外包(1 / 2)
第460章 外包
全球化这个概念越发的深入人心了,印度各行各业都在摸索这条新道路。
其中尤以IT行业做的最彻底,也最大胆,它颠覆了很多人做生意的理念。
就比如阳光城写字楼里的那几家外包公司,他们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罗恩本不在意外包业务,他只提供物业,收点租金,毫无风险。
直到有一个人找上门,拉曼.罗伊。
「你是说让我投资外包公司?」罗恩十分惊讶。
「先生,我们通常称它为后勤服务管理公司。」拉曼小小的纠正了一下。
「好吧,不管它叫什麽,你怎麽会想到做这门生意,或者说你为什麽有信心能赚到利润?」
「因为我是外包业务的创始人。」
「什麽?」罗恩不禁坐直身体。
「重新介绍一下,苏尔先生,本人拉曼.罗伊,前通用电气金融服务公司印度区高级总监。」
「通用电气?」
「96年搬进古尔冈区的通用电气金融服务公司(GECIS)。」拉曼点头。
「我好像有点印象,」罗恩手指轻巧桌面,「聊聊这件事吧,我是说外包业务创始人。」
拉曼自无不可,他戴着小圆眼镜,穿着休闲格子衬衫,四十岁出头,整个人有着非凡的自信,待人态度异常平等。
他说刚开始做这项业务,对外招聘的时候,没人接受他们的邀请。
因为面试者认为他们一定是疯了,居然幻想能为在外国的国际企业工作,所有人都觉得印度标准太低了。
很多人都不相信,不相信拉曼能达到那种质量。
那可是高人一等的洋大人,他们完全无法想像印度人能做白人的工作。
拉曼痛恨牧羊犬,他觉得他们从根本上就有问题,这些人对自己丶对整个国家都有偏见。
事实证明,结果恰恰相反。
如果说有一种商业项目成了印度全球化的新标志,那就是「业务流程外包」。
其背后的想法是:基于现代通信,一个公司的不同职能不需要全都在一个地方执行。
这些职能可以被分配到全球各地,运作顺利,丝毫不受影响。
这样公司就能把非核心业务转移到薪酬较低的地方,节省大量成本。
90年初的时候,拉曼在美国运通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在殖民时期就留在印度,拉曼说服高管逐步加大对这里的投资。
他早在几年前就有意让总部把后勤业务转到印度,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趋势越发的明显。
拉曼意识到,这里面有一种迄今为止还没有被挖掘的价值。
那几年已经有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做这项尝试,其中有点迅速崛起,比如Infosys。
Infosys最早的业务就是帮助矽谷的公司做软体外包,他们抓住了好时机。
印度的外包优势不仅仅在于他们能以美国同行一半的价格,向跨国企业交付软体系统。
同样重要的是,还能压缩时间。
印度籍的顾问和美国客户一起在美国的白天工作,然后把简报发给印度。
印度的软体团队在自己的白天(美国的晚上)工作,这样美国客户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就可以看到结果。
于是,一个工作日就变成了两个。
无缝衔接,资本的最爱。
印度人很擅长这种事,他们也习惯了这种分散的做法。
这种灵感或许来自于他们的家乡,那里做贸易的家族数世纪以来都把家庭成员分散到不同的地方,打拼自己的商业天地。
当你和这个家庭的成员谈话时,即使那个人在习惯方面非常狭隘,你也会发现他们常常对地点和距离出人意料的不在乎。
只有成本和收入才是他们关心的事,如果后者超出前者,那就是一笔好买卖,无论地理上看有多奇怪。
这种思维方式,恰好无比契合全球化的概念。
欧美资本有意,印度人又习以为常,一拍即合。
至于西方本土工人的抗议,谁在乎?
古尔冈区为外包业务在印度的兴起,提供了另一个要素:巨大的高科技不动产园区。
早在80年代,DLF集团就开始在慢慢收购这里的农田。
等到91年彻底放开后,这片地区释放了惊人的价值。
古尔冈为在印度的主要全球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这里距离德里机场并不算远。
前十年的时候,很多国家大使馆都设在这里,各种企业也陆陆续续进驻,有些是从商业之都孟买搬过来的。
通用电气也在那时候宣布将在古尔冈区设立一家新的公司,即通用金融服务公司。
这个新公司专门为通用集团下的后勤业务提供支持,拉曼在96年的时候接到了他们的电话。
对方问他有没有兴趣,在通用进一步发展他在美国运通的实验。
他去了新德里的欧贝罗伊酒店和通用的CEO加里做了探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