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入股(2 / 2)
对于年轻的单身群体来说,这里将是印度第一个有热闹夜生活的地方。
那麽问题来了,这些年轻人工作在哪里,又住在哪里?
阳光智慧城市!
他们将会成为这里消费的主力军,楼下的餐厅丶咖啡馆丶商城里的电影院丶酒吧,全都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
引进这些外包公司,对罗恩来说,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怎麽都不会亏。
而且现在刚刚进入千禧年,未来外包业务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到时候会有几十万丶上百万的人以此为生计,那确实意味着庞大的利润。
罗恩看好拉曼的外包公司,绝对会成为行业的知名存在。
在全球化的这股浪潮中,外包的利润他也会分一杯羹。
转眼之间已经到年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即将过去。
罗恩本打算回孟买,那里的阳光智慧城市也将开业。
新德里这边开了个好头,他对接下来的商圈都颇具信心。
不过苏尔诊所提交到案头的报告,让他放缓了归程。
经过了几年的运营,苏尔诊所已经成为孟买最好的私人医院之一。
得益于会员制的运营模式,它的好口碑在富人群体中传播的十分迅速。
印度其他地方都能听到苏尔诊所的名声,甚至德里这边都有人千里迢迢跑去孟买的苏尔诊所治病。
这两年北印度这里的很多朋友都在问罗恩,为什麽不在新德里也开一家苏尔诊所。
他听进去了,于是派人对德里这边的私人医院做了个调查。
他的本意是了解市场情况,结果却看到了触目惊心的内容。
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贸易,还有各种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比如私人医院。
像这种新事物,以前是几乎没有的。直到80年代,所有医院都是由国家运营。
从政府宣传的角度来说,印度的医疗普惠做的非常好,德里这边就有好几家优秀的公立医院。
它们大多是在50年代建立,作为国家的旗舰研究机构,放在国际上都很有水平。
只是几十年过去,这些较老的机构虽然仍在为人们提供服务,但却无法满足中产阶级的医疗需求。
瞧瞧外面的那些私立医院吧,就像西方大多候诊室一样,有着各种精良的设备。
医院到处充斥着企业风格的东西,比如有一个意见箱,还有一个信息谘询台,上面放着一个友好的标志写着「我能为您效劳吗?」
同时边上的电视机屏上还滚动着能在这里购买的医疗服务,海报上的GG有关于视力矫正的,还有各种对疤痕丶妊娠纹和皱纹的治疗。
海报上的照片里是快乐健康的家庭,就像许许多多当代印度GG那样,是个白人家庭。
这才是中产阶级需要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像美剧所了解和熟悉的尖端医疗设备。
为了获得这种「一流」的医疗服务,富人们转向新的私立医院,这些医院多由商界的亿万富翁家族所有。
这些家族都是权力根深蒂固的精英阶层,在政府有关系,能够获得在城市建造不动产的必要土地。
他们往往同时拥有金融公司丶保险公司丶临床研究公司丶还有数以百计的医院。
背后的各种交易且不提,总之这些私立医院为中产阶级创造了焕然一新的医疗健康体验,时髦丶设备齐全,当然价格也很昂贵。
私人的就是资本的,资本是要喝血的。
罗恩手中的报告写了很多事例,都是私立医院的常态。
老实说有些很超乎他的想像,甚至还牵扯到身边的朋友。
那个曾经在苏尔电器刚刚起步时,帮他搞定从李家坡进口电机的商人拉南特死了。
他是金奈人,妻子却是德里人。这两年他渐渐把生意交给儿女,老夫妻俩回到德里定居。
罗恩去年还和他喝过一杯,他看起来完全不像得病的人,前两天却突兀的去世了。
他得知消息比较晚,现在打算去拜访他的妻子阿尔蒂。
对方把见面的地点放在了某个私立医院看看,似乎她还在处理后事。
罗恩把汽车停在商业医院的停车场,他下车朝医院楼下的咖啡厅走去,然后就被吓了一跳。
在大门口有一个已经死去的妇女,脸朝下躺在担架上。
门被她堵住了,她身材敦实,是个中年人。
在死者旁边是一个年轻男子,她的儿子。
「她在医院住了三个星期,他们让她出院后,我们就把她带回家。但她病情恶化,今天早上过世了。我们不知道怎麽办,就把她带到这里来了。」
他一直哭,摆弄她身上盖着的围巾,帮她把脸遮起来。
「我们要一个担架把她从车里抬出看,但我们要把她抬进去的时候,他们不让。他们说她已经和医院没关系了,所以我们不知道要怎麽办。」
路人为他们担心,因为她躺在早晨炙热的太阳下,这很不利。
一辆车停在入口,下来一个人,那是这个男人的兄弟。
正在这时,罗恩要等的人也来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