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1 / 2)

加入书签

翻白眼嗤笑几句,然后把她那养尊处优惯了,且逆商极低的弟弟做的好事在这四九城里细细说上一通,好叫人看看这外人眼里认定的好说话的人,脾气到底有多差。

孟见清此番承德之行,是替孟见川参加一场国际合作新闻发布会。这几年,他一直都跟着孟见川做事,没什么正经职位也没工资。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图个事做,好捱过漫长人生。

原本他是打算会议结束直接去找沈宴宁的,哪成想半路出了这档子事。他向来不太喜欢参加家宴,愣是在酒店拖到了太阳下山才出发。回程路上遇到大暴雨,全程都在塞车,倒是给了他一个光明正大迟到的理由。

孟见川邀弟弟快快入座。甫一坐下,孟老照例问了几句工作上的事,他挑了几个重点讲了讲,谈到回程的事也只说暴雨难行。好在当晚孟父喝了点酒,后劲上来,没再追问下去。

席间,不知为何话题从当下时政转到了各家儿女上。主位上的孟老爷子将盛着黄酒的二钱杯搁到桌面上,问起对桌一对中年夫妇,“俞家那丫头今年也该毕业了吧?打算什么时候回国?”

接话的是孩子母亲,以平淡却当宝的口吻叙述自己女儿,“七月就毕业了。不过听她意思是还想在那多待一段时间。”

“都博士毕业了还不回国啊,”孟老年轻时上过朝鲜战场,险些在那丢了性命,因而骨子里对洋人那套作派始终喜欢不起来,心里装着的还是国家自豪感,“这几年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发展,俞家丫头一身学识不愁在国内找不到好工作,既然学了一身本事也该回来报效祖国。”

“是这个道理。”那位太太如是应和。

继而她身边的男人接过话,笑笑说:“的确是该这样。国内也有几家研究院向她抛了橄榄枝,不过现在年轻人有自己想法,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不好插手他们的人生。”

话虽是这么个理,但父母总归是希望儿女在身边的。

席上有人谈天说地,有人畅饮好酒,也有人惫懒地窝在椅子上两耳不闻窗外事。

孟见清抽出手机发了条短信问起沈宴宁的着落。

对方很快回复消息,简短三个字——加班!

单是一个感叹号,他都能想象对面的人是怀了多大的怨气敲下这几个字,一时没忍住轻笑出声。

笑声被席上喧嚣覆盖,但坐在他身边的孟见吟听得一清二楚,狐疑问他:“你笑什么?”

“没什么。”孟见清扣下手机,勾勾嘴角,“一倒霉蛋。”

......

席散后,孟见川夫妇一道去门口送客,反而便宜了孟见清这个天塌下来有哥姐顶着的混吃等死的小少爷,懒洋洋地往红木沙发上一躺,大爷似的敞开两条腿玩手机。

孟见吟安顿老父亲睡下,出来就看见这幕,没好气地走过去踢踢他的腿,问:“外面雨下那么大,今晚是留在这?”

孟见清很少在主宅留宿,主要还是孟父规矩太多。譬如,六点必须要晨起跑步,七点到八点一家吃早饭的同时还要看半个小时晨间新闻......这些对于新生代年轻人孟三少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只是原则这种东西一旦和偷懒安逸挂上钩,注定是会打破的。

他扫了眼沈宴宁发来的那条“今晚回学校”的消息,从鼻间发出一声嗯。

“懒死你算了。”孟见吟乜他一眼,转身让人收拾房间去。

客厅里独留下孟见清和端坐沙发上看新闻的小侄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