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0(1 / 2)

加入书签

的事……不能让陛下最后一个知道。”

热乎乎的泪浸在了明崇帝的脖颈侧。

“还在府上的时候,嫔妾就时常为着几支珠花,为了几盘点心就与姐妹们吵嚷争抢,又时常挨教训……这样的日子嫔妾实在是不想过了,所以嫔妾想进宫来。”

“嫔妾第一次清清楚楚的看清陛下……是在临华宫的那个黄昏。”

“陛下披着半身霞光,满身风采出现在嫔妾的面前——”

“惊为天人。”

“嫔妾久久的望着您,移不开目光。”

“从那一刻开始,嫔妾的眼里就再也落不下旁人了,半分都不行。”

“潘玉莲。”

“陛下。”

“你的话,朕当真了。”

“你若是敢骗朕……”

“嫔妾就在这,一直在这,哪也不会去,任凭陛下处置。”

“朕记得了。”

……

如今还是男耕女织的时代,因而春日里关于农耕的祭礼就十分的隆重。

亲蚕礼距离钦天监测出的吉日还有七天的时候,明崇帝已经起驾,领着文武百官前往南郊的设的农坛处举行‘春耕祭祀’。

春耕祭期间除了郑重的祭祀上苍外,明崇帝还要下田亲自推着犁耙耕种,这道耕地的流程,百官也不能落下。

而京中的命妇、皇宫中大大小小的妃嫔也都跟着皇后娘娘开始斋戒净身。

待到亲蚕礼前三日的时候,内尚监就来报说先蚕坛供皇后娘娘歇息的‘大行’,即行宫已经备好了。

亲蚕礼当天凌晨,光禄寺下辖的太官署就开始屠牛宰羊,为祭祀先蚕坛做最后准备。

而这夜宫里的妃嫔也少有能安寝的。

没资格随行的宫妃满心郁气,皇后娘娘应允随行的宫妃片刻不提的收拾。

宫里这么一大堆的人出行本就麻烦。

若是所有的妃嫔再带着一连串的宫人伺候,队伍更臃肿。

因而除了皇后娘娘,其他妃嫔能带的人数有限,潘玉莲身边也只带了听梅和长顺。

玉椒殿

潘玉莲将手里的珍珠交给贵喜,:“本宫出宫的这几日,贵喜你看好珍珠。”

“看好长信宫。”

“是。”

贵喜双手捧着猫,躬身应道,:“娘娘放心。”

待又嘱咐了几句,就有女官来请,潘玉莲不敢耽搁,带着人就出了长信宫往宫门口去。

这会儿不光是宫里的妃嫔,来参与祭祀的内外命妇已经在宫门口按着身份列队……队伍的末尾处,林夫人也在。

自打两年前潘老爷从六品挣扎着到了五品,林夫人勉强也有了份荣光。

从前宫里的娘娘们到宫门口时,林夫人只觉得稀罕,这次不同了……这些妃嫔里面可是有潘玉莲。

当然,即便心头惦记着人,林夫人也不敢东张西望的乱看。

又等了两刻,宦官、宫女同卤薄仪仗也准备好了,其间击三次鼓作为号令。

待击鼓“三严”后,六尚女官就去了坤宁宫奉迎皇后。

内仆令早已经备好车马,当尚仪女官宣“外办”时众人齐刷刷的跪地行礼,:“叩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身后是巍峨皇城。

夜色里身前无人敢站,尽皆跪地,除高呼千岁之声,再无二声。

俯瞰遍地跪伏之人,想来这一刻的感触,万金难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