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2(1 / 2)

加入书签

,只有提高生产力,大家才能走向更美好幸福的未来。

因此,一切影响效率提高的不必要因素都应尽量消除。

这是联邦几百年来的基本纲领。

凯莉垂下眼睫,放眼望去,整座中心城生机勃勃,绝大部分人的脸上都挂着松弛舒坦的微笑,但也不排除有人垂头丧气,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人停下脚步,耐心询问:“喂,你咋拉?”

“昨晚没睡好,干活的时候搞砸了。”

“被你老板骂了?”

“是啊,她火冒三丈地让我滚,唉。”

一个大婶从店铺里探出头来,破口大骂,“知道让你滚还不滚?还不赶紧把老娘给你婆娘做的猪脚姜送过去?!冷了看你婆娘骂不骂你!”

怒发冲冠的大婶、被骂得嚎哭奔跑的大哥、街边闹别扭的情侣……

那些直白表现出负面情绪的人们,并没有如凯莉预料一般惹人不安、招人白眼。

没有人需要在负面情绪冒头的第一时间注射药剂,重拾工作效率,他们被给予了足够的宽容与体谅,安心地成为欢声笑语之间的阴影,理直气壮地活出了自己的动静。

没有人以效率优化为荣。

没有人以不良情绪为耻。

大家就只是单纯地、顺其自然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好像……忽然有些明白这里为什么不卖情绪安抚剂了。

凯莉在中心城呆了三天,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不仅仅是科技和基础设施,这里就连社会秩序也是让人憧憬的。

以就业为例。

中心城设有据说是全自动的就业大厅,那里面有一个硕大的屏幕,

滚动着包括中心城在内的所有基地就业岗位,列明了岗位所需的技能、职责、待遇以及前景。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大厅里的设备搜索、选择自己心仪的岗位,只要技能符合规定,就能被当场录取。

如果一个岗位录取了太多的人,坚持在该岗位就业的人将轮流值班、平分当月积分(基地货币),至于不用上班的空余时间,则可以用来休息或者申请其它岗位。

正因为如此,中心城身兼多职的人很多,凯莉见到的最夸张的一个人,一个月里上至机甲,下至喂猪,五花八门,无所不干,被大家笑称“超斜杠人才”。

除了找工作以外,大家也可以在就业大厅创建新的岗位和职业,给别人、甚至是给自己安排工作。

中心城相当鼓励这种行为。它似乎有一套复杂而公正的算法,会根据新岗位/职业对基地的贡献,在一定时限内由基地出资,为认真付出劳动的人们支付报酬。

“什么样的人才能制定出这些规则,并且毫不缩水地落实下来啊。”凯莉不止一次同玛丽安感慨,“太自由了,太让人热血沸腾了。”

每当这个时候,玛丽安眼里的怯懦会一扫而空,迸发出自豪的光芒,“她很伟大,是不是?”

她们把中心城的大街小巷逛了个遍。

玛丽安是位生涩但尽职的导游,会搜肠刮肚地给凯莉讲各种故事,其中就包括这座城市短暂的历史。

中心城一开始不叫中心城,但因为基地在这里着重发展生活科技,慢慢地这里就配齐了各种现代化设施,生活便利起来,大部分基地人口便选择过来定居,不知不觉,这里就成了大家生活娱乐的中心,久而久之,它的名字就变成了“中心城”。

“这听起来就像首都,为什么不叫首都呢?”

玛丽安将飞散的发丝撩回耳后,又一次自豪地笑了起来,用词难得张狂,“因为她不住在这里,她不在的地方,不配叫做首都。”

又是“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