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2 / 2)

加入书签

文先生怒气冲冲,别看是七八十岁的人,骂人还是中气十足:“自然该如此!”

心疼地把那些旧绳全收拢起来。收着大约是无意,抬头向门口看来。

戚不病下意识地闪身,避开了视线,静静站在墙下。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但就这样一直站在墙下没有动,天上的月亮从低到高,拉着他的影子变长变短,学府中寂静,少有喧哗,他站在月色下,听着院中的响动。

有一些声音应该是文先生发出来的,又重又响,是因为她耳朵不好的缘故。

轻一些的则是陶九九。

沙沙的声音,是她在将竹简铺在纸上,按顺序排好。还有绳子落在垫脚的锦席上的声音——这声音轻很多。

里面没有人再说话,只是各做各的事。

戚不病听着,心情奇怪得很——明明知道有什么事会发生,却似乎又感受到了宁静,甚至有些莫名开心。

到了后半夜,文先生大概是去睡了。

戚不病静站着,好像入定,偶尔会想到与陶九九相识之后的一些点滴。

他在想,看来确实有什么事陶九九并没有告诉自己。

虽然她看上去好像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可在这表面之下,她有着最重心思。一丁点也不想让外人知道。

他是外人。

可他怎么能是外人呢?

她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与长生这样萍水相逢的人,他和她一起共历生死,乃至他一直在等而她应约而来。

这些事过去,两人早就是相互不可取代的人了。

因为发生的一切,不可复制。

他不会再有那样落魄的时候,世上也不会再有一个她。

戚不病这样想着,突然回过神,发现院中的声音什么时候停了。

他面无表情,将鞋子脱下来,无声无息地进院去。

借着月光可以看见,对着这边的回廊上,有一条长长的案几,上面摆得满满的,一大堆已经重新系在一起竹简,但案上的烛台已经灭了。

哪怕是文先生来了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只会以为,是因为蜡烛不小心灭了,原本应该坐在这里系竹简的人,才会离开的。

至于干什么去了,也显而易见。自然是去找火折子。

可她到底去了哪儿,又要做什么?

戚不病迈步走上台阶,步入回廊之后,便径直向内舍去。

大文先生的牌位被放在院子最里头最僻静的屋子里。

戚不病去过几回,是去帮着文先生打扫。

在回廊转过三个弯时,他隐约似乎听到有什么声音,像是有东西摔了,但只有一声,等再认真去听的时候,夜色又一片宁静了。

他加快了步伐。

身材清瘦的少年,面无表情在夜色下的回廊急步而行,大袍衣摆随着他的动作翻飞不止,仿若繁花盛放。

行至一处屋舍外,他猛然止步。

祭室的门虚掩着,从门缝中勉强能看到里面灯火通明,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