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4(1 / 2)

加入书签

密报时,霍世鸣知道,自己苦苦等待的那一线转机,终于来了!

霍世鸣满脸狂喜:“孔易,你怎么看?”

孔易语气深沉:“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将军,到最终下决心的时候了。”

霍世鸣的身体因激

动而战栗。他用右手死死握着自己的左手,仿佛这样就能压下自己的颤抖。

过了好一会儿,他深吸一口气,面上的喜意一点点沉凝:“就照你说的办吧。”

霍世鸣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计划,略作修改后,登门拜访那些与他来往密切的勋贵武将。

每到这个时候,霍世鸣都很感激霍翎推行的武试。

所谓武试,就是借由考核的方式,选拔出一批具有真材实料的中层武官。

这些通过考核选拔出来的武官,大多出身平平,身上全部打着太后党的印记,与那些依靠家族、姻亲上位的武官天然不合。

这几年里,随着太后的权势越来越重,这些通过考试选出来的武官在军中的处境越来越好。

军中的好位置就这么多,以前都是由勋贵武将内部瓜分,现在这些平民出身的武官占据了一大批位置,就意味着分到勋贵武将头上的位置少了许多。

勋贵武将的利益被触动,他们也是最不满太后执政的一批人。

只不过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这样一个,既能给太后添堵,又能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摆在眼前,不少人都蠢蠢欲动了。

霍世鸣给这些人许下不少好处,终于换来他们的坚定支持,令他们松口同意与他一起联名上书。

当然,也有人胆子比较小,生怕因此事触怒太后,于是悄悄向霍世鸣打听,这背后是否有太后的授意。

霍世鸣露出高深莫测之态,没有直接回答“是”或“不是”,言语间却颇多暗示。

这些人都是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在朝堂上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起不了决心作用,只能跟在后头壮一壮声势。

霍世鸣最想游说和拉拢的,还是亲家安远侯和辉武阁大学士安鸿羽。

这两人都曾奉命镇守一方,在勋贵武将中极有威望。

尤其是安鸿羽,身为燕北前任守将,与大穆打过几十年交道,如果连他都站了出来,言之凿凿说这场仗可以打、应该打,那太后还有什么理由拒绝!?

想要说服这两人,说难其实也不难。

只要让他们看到大燕打赢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就可以了。

身为武将,谁又能抵挡住这份不世之功的诱惑。

霍世鸣很清楚霍翎的性情,要是他的行动中途泄露出去,传入霍翎耳里,他一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霍世鸣很谨慎。

仗着自己曾经是太后党的核心成员,他在挑选助力时,避开了他所知道的所有太后党成员,连一些曾经和他一起上书弹劾过文盛安、疑似太后党的成员都没有去接触。

他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等霍翎那边收到风声的时候,霍世鸣已经串联起了一批朝臣。

霍世鸣今天没有穿超品公爵的朝服,而是换了一身武将打扮。

他立于大殿中央,紫衣绶带,器宇轩昂。

众目睽睽之下,霍世鸣掷地有声,石破天惊。

“臣霍世鸣,恳请太后与陛下下旨,允许臣领兵出征,北狩大穆,收复失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