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46(2 / 2)

加入书签

虽然没有找到尸体,但京兆府在办这件差事时,确实是极用心的。

“我夫人从樊楼那里订购了一批糕点,不日就会送去京兆府。”

直接送钱不合适,给每人准备两盒糕点一身衣服什么的,惠而不费,也让人心里更慰贴。

等宫里批复了霍泽的报丧折子,下人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灵堂布、挽幛等物,开始布置灵堂。

方氏、霍泽等人也都换上孝服,派人去给亲朋好友及邻里报丧。

礼部尚书李寒松那边一收到消息,收拾收拾就进宫了。

他要询问太后对承恩公的丧事可有什么章程。

依照朝廷惯例,一等国公过世,朝廷是要为其拟定谥号,盖棺定论其一生功绩,再赐下一些治丧用的奠仪和银子,以示死后哀荣。

如果朝廷愿意加恩,还可以追封虚衔。

反正人已经死了,追封虚衔主要是能让身后事更体面。

但是——

所谓惯例,只是约定俗称,不代表一定要遵循。

如果上头的大人物不愿意给这份体面,朝臣也没什么好说的。

李寒松知道太后与承恩公彻底闹翻了,也知道太后未必乐意加恩于承恩公。

但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

太后一上来就说要罢免承恩公的爵位,不允许他以一等国公的身份治丧、下葬。

这完全在意料之外的处置办法,令李寒松大惊失色。

“娘娘,血浓于水,承恩公怎么说都是您的亲生父亲,他的身后事要是太过简薄,您也会面上无光。”

霍翎平静道:“哀家的荣光,并不来自于家族。”

李寒松语塞,想了想,又道:“娘娘,赐爵与除爵都非儿戏,是要经

过朝堂决议的。您要罢免霍大人的爵位,总要给礼部一个理由。”

李寒松嘴上说得硬气,实际上这会儿已经改口称霍大人而非承恩公了。

霍翎道:“礼部的规矩,哀家自然是清楚的。”

她朝一旁的祝青云示意。

祝青云捧着一本折子上前:“请李尚书过目。”

霍翎给李寒松看的,正是霍世鸣生前所写的那本长达万字的请罪折子。

霍翎道:“哀家本不欲宣扬家丑,但李卿乃哀家的肱股之臣,你有一问,哀家也不欲瞒你,使我君臣生分。”

李寒松既受宠若惊,又坐立不安。

我的太后娘娘哎,您这话说得,倒叫我不知道自己是该看还是不该看了。

职责所在,还是看吧。

请罪折子很长,李寒松全部看完需要一些时间。

霍翎将他打发去了偏殿慢慢看,又命人去传召丁景焕和庄府尹。

结果丁景焕和庄府尹还没到,季衔山先一步赶了过来。

季衔山一身鹤氅,满身风雪。

他进入殿中,随手解开脖颈前的绳结,将大氅递给一旁的宫女,快步行至霍翎面前。

霍翎问:“听说了?”

“是。”季衔山道,“听说承恩公府往宫里报了丧,我就赶紧过来瞧瞧。”

他唇角轻轻一动,似有许多话想说,但此情此景,最适合说出口的,也唯有那句:

“母后,节哀。”

霍翎温声道:“坐下吧,我让人给你倒一杯梨汁暖暖身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