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 / 2)

加入书签

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殷家人不得不举家搬到陈逸的庄园里。

陈逸的庄园依山而建,风景如诗如画,屋舍干净宽敞。庄园附近全是陈逸的熟人,寺里的僧人仰仗着陈逸种田捉妖赚钱,寺外的百姓遇到种植方面的问题,也爱找陈逸帮忙答疑解惑。

殷家人出门,谁见了都要亲亲热热过来招呼,他们在此地很受尊敬。这里的生活安稳舒适,渐渐地殷家人把过去抛在脑后,殷温娇脸上也有了笑容。

过了些日子,皇上召集天下有德高僧,在长安开水陆大会。

金山寺收到消息,上下一片欢腾,最后经众僧推举,由陈逸代表金山寺去长安参加法会。因为陈逸没有正经法号,法明便正式赐他法号玄奘。

殷温娇得了消息,虽舍不得儿子离开他,但依然为他高兴。

“我儿年纪轻轻就能参加这样的盛会,实在了不起,我这就给你打点行李,你早去早回。”

陈逸摇头,“只怕,我这一去就不能回来了。”

殷温娇脸色剧变,“怎会如此?难道……难道长安有什么陷阱?是你父亲要害你吗?”

陈逸连忙笑着解释,“母亲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此去长安,另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恐怕不能回来陪伴您了。”

殷温娇松了口气,“你这孩子吓我一跳,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去建功立业,我只会为你高兴。我不愿意跟你去长安,我留在这里也不用你惦记,寺里的人对我们都很照顾,我有房有地还有钱,日子过得很滋润,你只管放心。”

陈逸笑着点头,谢过母亲体谅。他安顿好母亲和外祖,收拾行囊,再次赶赴长安。

到了举办水陆大会的化生寺,住持看他年轻脸嫩,朝中又无贵人举荐,便把他安排在最后一排,随着众僧念诵经文。陈逸乐得在后头滥竽充数,对住持的安排没有半分意见。

水陆大会要办七七四十九天,最后一天是正会,皇上率文武百官亲临化生寺,不论大小尊卑,大家都来此听讲。

法师在高台上念诵经文,这时听讲的人群中,突然站出两个落魄和尚叫卖袈裟。士兵急忙冲出来要拿下他们,落魄和尚抖开袈裟,上面各种珍珠宝石焕彩夺目。

皇上命士兵退下,让那两个和尚到前面来。

和尚近前说道:“袈裟五千两,我还有九环锡杖,要价两千两。”

皇上并不是不知市价的昏君,他觉得和尚卖的太贵了,便是上面镶着宝石,也不值这个价钱。和尚将它们吹的天花乱坠,说得道高僧穿了袈裟,皇上自然知道它的好处。皇上好奇心起,便让高台上的法师下来,穿上袈裟试一试。

法师将袈裟披上,手持禅杖,浑身金光灿灿,似有宝光仙雾缭绕。

落魄和尚笑道:“得道高僧着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法师穿上,袈裟焕彩盈盈,可见法师是个有德行的和尚,这袈裟和锡杖,我一文不要,情愿送你。”

皇上听了心里高兴,“空见法师不愧是有德之人,穿上这个,果然俊秀非常。”

落魄和尚跟着点头,听见这位法师的名字,他脸上蓦然一僵。

他急忙掐诀,目光在场中巡视,瞧了半晌才在最角落的地方,找到了抻着脖子看热闹的玄奘。

跟在落魄和尚身后的小和尚着了急,他传音问道:“师父,这下糟糕了,咱们袈裟送错人了!按照计划,应该是玄奘主持法会的,怎么换了人?”

和尚心中暗恼,也怪他们师徒犯懒,以为命数天定就没有过多关注玄奘,也不曾去认人,不想竟闹出这样的乌龙。

“无妨,只是一些小乱子,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