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4章 秦淮温情 龙场悟道!(2 / 2)

加入书签

听着这严冬独有的曲调,周奕来到秦淮河畔。

岸边有连排屋舍,位置极好。

能时时欣赏秦淮风光,看那楼船灯坊,既有南国盛景,还有人间烟火气。

此地有一座水石相映的园林,当时由丹阳守备陈陵负责打理,原本属于广神的产业。

丹阳宫没有建造起来,这些园林却留了下来。

毕竟是皇家遗留,没人敢用,只能归属周奕。

路过码头,沿着河畔走上数百步,终于到了。

远远的.

他便感觉到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

那是一栋雕梁画栋的四层阁楼,可以观赏秦淮河。

周奕见到楼上美人靠旁边的身影,加快脚步,一跃而起。

一见他来,那人立刻将目光移开。

周奕凑过去看她,她便把头扭向一边,连续几次。

总之,就是对他视而不见。

那一席蓝衫与搭在肩头的青丝随风拂动,长长的睫毛也在跳动,却对下方一双明眸毫无干扰,总是不食烟火,平静无波,俏脸没甚麽表情,只微微翘起的嘴角,也被她收敛的极好。

所以,难以看清她的喜怒。

「青璇。」

「青璇.」

周奕笑着唤了两声,她终于开口了:

「你是哪家公子,如此孟浪,我们又不熟,你唤我作甚。」

石青璇说话间,眼波横过来,贝齿轻咬着嫣红的唇瓣。

周奕挨着她坐了下来,这次,她没再躲开。

他得寸进尺,拉起一只小手:「我本打算这次江南的事结束,立时就去巴蜀寻你的。」

「你张口就来,多半是骗人的。」

「哪有,没骗你。」

石青璇没给他往下说的机会:「我好长时间没见到一个叫周奕的人,其实这人没什麽好,不值得记挂,我早将他忘了。」

说到「忘了」二字,她眼神却亮晶晶地闪着光,斜瞧他一眼,灵动无比。

周奕没说话,把她小手翻开,将随身携带的一物放在她手上。

石青璇眼睛微亮。

那竟是一柄精致竹箫,她拿到眼前细看:

「是你家军师透露,然后你在建康城中随手买的,对不对。」

周奕转出正色,复述郁林街市上那位老乐师的话:

「岭南竹箫制作对竹材极为考究,首先是薄厚适中,避免音色发闷丶漂浮,多以本地纹理细密桂竹为首选,且刨根桂竹,选得竹筋密集丶质感佳的为材,故而南箫高音苍劲有力,低音悲凉浑厚。」

「此箫得来不易。」

「我与岭南天刀大战之后,才得宋阀认可,这才请得宋鲁带我去郁林,从他的一位老朋友手中购得。」

「一路带在身边,正准备去巴蜀送你的。」

「青璇若不信,可去城中的街市瞧瞧,决计没有一样的。且我才回建康,一听到你的消息,我惊喜不已,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急忙赶来。」

周奕轻叹一声:「万没料到,青璇竟将我忘了,此乃人生大悲,我自跳秦淮河算了。」

少女再也忍不住了,用手轻打他一下,连声笑了起来。

「你又编了个动听故事,比那些说书人厉害多了,不过这箫我喜欢。」

她比划了一下箫的长度。

「嗯,长短正好,可用来打你这个负心人的头。」

石青璇拿着箫停在他头上,又笑着收了起来,哪里能舍得。

她柳眉微挑:「此物旁人有吗?」

「没,就你一个。」

「谁信你。」

她说不信,但眉眼间多是笑容,方才不食烟火的气息,瞬间消散一空。

周奕稍稍松了一口气。

「青璇,你怎突然来江南了?」

她把玩着竹箫,举眸看他一眼,随口说道:「你慢慢想,总之我不是想你就对了。」

话罢,她试了几个音。

接着便将一曲江都宫月奏出。

对于她这样的音乐大家来说,曲调是最能传达心情的。

石青璇吹奏时,时而与他目光相对。

这岭南之箫她才入手,似是没把握好,竟把江都宫月吹出了欢快调子。

正值午后,石青璇看了看天色,忽然把竹箫放下。

想到周奕方才的话,问道:

「你才回建康,午时可曾用饭?」

「没有。」

「走,」石青璇拉起他的手笑道,「我请你。」

「这不是巴蜀,这是建康,该我请你。」

「不要,我就要你欠着。」

周奕只得顺她的意,石青璇来此地已好多天,秦淮河边的一些酒楼小店,都被她了解过。

因在巴蜀时见周奕喜食锦江鱼。

于是带他去了一家擅治鲈鱼的临河食铺。

周奕在江南的时间比石青璇长,可他也没怎麽游逛秦淮河。

所以,看到鲈鱼脍,他还挺新鲜的。

忽然想起一句诗,此行不为鲈鱼鱠,自爱名山入剡中。

与之搭配的酒,自是金陵春。所谓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这都是李白喜欢的。

今次一尝,果真不错,尤其是一路上从岭南奔波回来,突然在秦淮河边坐定,还有青璇带来的一份安逸,让他更觉鲈鱼味美。

石青璇问起岭南之事。

周奕一边吃一边说给她听。

少女起初与他对坐,因为她是吃过的。

没一会儿就坐在他身边,双手抱着那个覆着一方小小红布的青瓷小酒坛,时不时给他添酒。

看他吃东西,听他说话。

显是很爱和他这样待在一起,再没之前假装生气的样子。

周奕说到一半,忽然握着她的手:「青璇,这次就别走了。」

石青璇又将筷子塞回他手中:

「想什麽呢,我当然要返回巴蜀。」

「只是听说东都与江南的事,知道你要两地奔波,若是来寻我,又得翻越巴山,不想耽搁你做正事,我才来见你一面。等战事消停,你可没有理由了。」

「那时你不来寻我,我就练慈航静斋的剑法,把你炼化掉。」

她『凶巴巴』地看了周奕一眼,嘴角却带着笑容。

周奕看出她功力有长进。

「地尼的功夫没有什麽好练的,我来教你,保管你青春永驻。」

「哦~~变老了你就不喜了是吧。」

「当然不是。」

「那是什麽?」

「是不许岁月将你从我身边带走。」

石青璇明媚俏脸含着甜甜笑意,她嗯一声,又道:「讨厌死了,就你说话好听。」

她当然没拒绝,把他杯盏拿来给他添酒,也不说什麽把他炼化掉的话,叫他继续吃,同时把岭南的故事说完。

周奕说了好久,从岭南,又说起东都。

譬如那九头虫的故事。

石青璇结帐,二人一道出食铺时,故事还没有说完。

周奕声音停住,朝秦淮河上一瞅。

那边正有一名花甲老人在盯着他看,他穿着厚实的衣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黑色的头巾紧紧包裹。

周奕这位让他记忆深刻的人,老人怎能忘记?

「认识的?」

「是。」

周奕轻应一声,二人纵身一跃,上到河船甲板上。

「夫子,可还安好?」

周奕和当初一样,微微拱手,笑着打招呼。

白老夫子眼中闪烁惊异之色,没想到周奕会登船,更没想到他是这种态度。

一时间,不知如何称呼。

于是,也和那时一样,作揖喊道:「少侠,许久不见。老朽一切安好。」

当初在江都寻石龙多生波折,靠着石龙的朋友白老夫子与田文,才找到他的住处。

此刻再见

这位老夫子更苍老几分。

周奕见到白老夫子身边还有一位背着药箱的大夫,不由问道:

「夫子来此是寻医给人看病的。」

「是啊。」

他应声继续说:

「田文上次给石龙打理道场,他出了汗便脱去衣衫,结果吃下许多严冬冷风,着了场病。江都的几位医师看过不见好转,便劳驾这位张老医师,他擅长此类病症。」

「原来如此。」

周奕也打算去江都一趟,忽闻此事,便道:「我与你一道去看看。」

啊?

白老夫子吃了一惊。

周奕料想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我与田文也算朋友,去看看有什麽打紧。」

那张老医师摸着白须,时不时打量周奕一眼。

白老夫子略有恍惚,又拱了拱手。

他们顺秦淮河入长江主道,东至扬子津,顺风顺水来到江都。

入城后,叫了辆马车,直奔田文家。

一路上,周奕与白老夫子说起扬州三龙之事。

对于这三人,他都熟悉得很,也听过江湖传闻。

只是远不及周奕说得详尽。

到了田文家中,周奕本打算叙旧的,但那位老儒生紧闭双眸,额头滚烫。

他便抢在张老医师之前,用真气给田文理脉。

好在不是什麽大病。

他以长生真气过了一遍之后,由张老医师再治,要不了几日就能痊愈。

不过,暂时也不适合与田文说话。

与白老夫子聊了几句后,便在田文家人的道谢声中离开了。

周奕才走没多久,随着老医师好奇一问,田家上下震惊已极。

「白兄,方才那位是天师吗?」

白老夫子点头:「是。」

田文的儿子田瑾年惊骇不已,他身量颇高,这时把脖子一缩,矮了半个头,哆嗦道:「白叔,你.你是说,给我爹运功过气的人,他是天师?!就是临江宫廷榜文中的那一位!」

「是他。」

田家人不知说什麽好,更料想不到,田文竟与这样的人物认识!

此前,可从未听他说过。

「那我爹还有救吗?」

张老医师咳了一声:「本来拖这般久,能否活命尚说不准,我一来时,只看田先生一眼,便知他病情深重,可能回天乏术。不过现在嘛吃几副药,便能好转。」

他啧啧称奇:「听说天师能逆转阴阳,果然不假。」

田家大宅不止此刻难以平静,未来许久,都难以忘记今日之事。

周奕离开田家,本打算去寻独孤盛了解一下江都的具体情况,忽然改变了想法。

他走在繁华的长街上,许久,默默不出声。

「你有心事?」

「没有,只因见到几位故人,忽然发现,在他们身上,时光流逝的痕迹更为明显。」

「那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你这样的人,就像是大湖中的一瓢水。」

石青璇看了他一眼:「难道这种感触,也能让你联系到武道上?」

周奕点了点头。

见状,少女憬然有悟:「我总算明白,为何你能有此成就。」

「哦,为何?」

石青璇本想夸他的,忽然改了主意,莞尔一笑:「因为你喜欢胡思乱想。」

就在这时,周奕停下了脚步。

他们恰好来到已关门大吉的石龙道场的门前,当初此地火热的紧,乃是扬州练武打拳的第一道场。

风动无声。

周奕带着石青璇一路来到道场最深处。

因为田文等人常来此打理,枯叶不多,更无杂草,看上去不像是荒弃之地。

在一进宽大的院落中,置有一口深井。

靠内一点,是一个茶室。

周奕喝过石龙调制由广陵茶姥流传下来的『仙酿』。

这茶室布局,一看就很石龙。

寻到一个乾净的蒲团,面朝天井,盘腿而坐。

周奕没有急着运功,反而与石青璇聊起「和氏璧」,以及其中宇宙能量产生的星辰幻象。

在修炼元神过程中,周奕的剑法已发生改变。

此时,石青璇是一个很好的听众,无论是否听懂,她都不会因为好奇而打断周奕的节奏,从而让他不断往下说。

大明尊教的智经,阐述虚实之道。

能有「万法根源」这一称谓,乃是靠实质精神拟化各种所思所想,从而幻化万法,虚以实之,这极为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也即元神修为。

周奕没看过智经秘中之秘最后三页,却悟出虚实之理。

他原本就有一条清晰的道路。

和氏璧的出现,那庞大震撼的幻象加速了这一进程。

风神无影能化作星辰中的风,离火剑罡则像是一道流星,它们都是万法中的一员。

虚以实之,需要的是元神上更真实的感触。

周奕感觉到,自己在对那巨大幻象的感悟中,少了一些东西。

那就是时光的流逝。

这或许是星辰幻象中最大的破绽。

说着说着

他进入了更深层的元神修炼之中。

石青璇发现周奕阖上双目,于是盯着他的脸看了许久,很想将他被西风吹乱的鬓发拨弄一下,可又怕打扰到他,只好候在一旁。

好在她有一柄竹箫。

没有周奕盯着,石青璇的眼中流露出更多喜爱。

她本就喜欢这类乐器,何况是他费心从岭南带回来的。

周奕沉浸在静功中,不知何时,他闭着眼睛,却能感觉眼前越来越亮。

那仿佛填不满的眉心祖窍,忽然水到渠成,完成气发,成就玄妙无比的性命双修!

在先天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后天返先天』的过程,玄真之气,长生真气丶道心魔气,霎时间从正经奇经中涌入祖窍,三道真气,在祖窍中合而为一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