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章 双王默契,玄武门的杀机再度滋生!(2 / 2)

加入书签

「哦?」

「愿闻其详。」

薛万均立马来了兴趣,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千里南山(秦岭),这可是一块风水宝地。」

「我们在这里训练死士能躲过外界的一切窥视,也有很多人蛰伏其中,不乏有杀人放过的江洋大盗。」

「你说用他们来做磨刀石,是不是比乾巴巴的训练来得强。」

「司马懿密谋二十年,养死士三千,一举掀翻了曹魏统治,我们没有那麽多时间。」

「最多一年半载,这些人必须要发挥出三万乃至三十万人的效力,唯有如此,方可助魏王勘定大宝。」

「这样捉对厮杀能够淬炼出他们的冷血心性,却无法保证他们的战斗力,有些东西只有在生死之间才能体会领悟。」

俯瞰三千丹水河谷中的死士,侯君集意味深长的说道。

他可是亲自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自然知道太子手下的两千长林军跟秦王的八百天策军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天策军可都是李世民一手带出来的铁血精锐,从玄甲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人马。

正因如此,他知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必须是见过血的精锐才能够对付东宫八百卫士,否则,光是攻破东宫防御都难,何谈逼宫?

「好主意。」

薛万均眼中掠过一抹光芒,认真道:「明日开始,我便命他们分作十组,以三百人为一组,分批寻找南山之中的匪盗,阵亡者一应名额由匪盗中的青壮补足。」

「嗯。」

「我补充一点。」

「这些人不穿着任何甲胄,更不需要携带其它兵刃,人手一柄战刀即可。」

接着,侯君集补充了几句话。

「可。」

深深地看了侯君集一眼,薛万均心中生出了一丝忌惮。

有五姓七望之中的博陵崔氏丶清河崔氏丶范阳卢氏丶太原王氏的支持,魏王手下的三千死士不缺精良的甲胄装备,前隋制式的漆面铁甲丶环首直刀丶角弓丶长槊,这些可都是隋军精锐的配置。

贞观年间的唐军大抵使用的武器装备与前隋相差无几,无所谓代差,可以说,三千死士的装备哪怕是十六卫都有所不及,可见其精锐。

偏偏侯君集让他们只带一柄环首直刀,这不是明摆着让他们增加伤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确保这些人都是在生死线上爬出来的一只只恶鬼。

同一时间,齐州,泰山,一支由阴弘智募集的死士队伍正在训练,为首之人正是燕弘亮丶燕弘信。

相隔1400里的两个地方都滋生出了阴冷的杀机,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两个儿子手下都在谋划着名造反,这是何等的滑稽,长安城玄武门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散去,又一轮新的权力更迭上演了。

远在青塘,唐述山(拉脊山。)

横于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之间的山脉,东西长500馀里,南北最宽不过四十里,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河流的冲刷切割出了许多山口,青沙山口丶拉脊山口丶日月山口这都是出入西宁的重要交通要道。

「哐!哐!哐!」

一座大型的水力锻坊修建在山谷之中,流水带动了巨大的锻锤,一下又一下敲击在钢铁上,祛除其中的杂质,使其变成更加优质的精钢。

周遭还有一个个用土法修筑的墙炉,上面还有长长的管道正在冒着黑烟,那都是煤炭在燃烧,制作成焦炭。

「殿下。」

「焦炭确实比木炭更适合炼铁。」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将铁矿石迅速冶炼为铁水,然后再以石墨钳锅炼制为成品钢。」

「这种钢用来制作兵刃丶甲胄,大约相当于三十炼,但是再以水力锻锤捶打之后,能够轻而易举得到百炼钢,根据您的交代,这些百炼钢优先用来制造横刀丶箭镞丶矛头。」

河西王长史唐嘉会正在一五一十的介绍道。

「嗯。」

目光扫过整个山谷,李承乾非常满意这种有条不紊的生产程序,这让他想到了后世的工业时代。

土法炼焦丶钳锅炼钢,再辅以水力锻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链,可以批量生产百炼精钢武器。

这样生产出来的钢表面颜色呈现出深黑色的质感,只有锋利的刀口上才有银色的花纹,让人不寒而栗。

「殿下,这边请。」

唐嘉会在前引路,将他带到了山谷的另一端,这里是截然不同的场景。

匠人取出了新近锻造出来的成品,青黑色的甲片光亮的可以照见毛发,末端有筷子头大小的凸起,隐隐向皮肤上的瘊子。

「已经做出来了?」

见后,李承乾眼中流露出了一抹喜色。

「是的,殿下。」

「我们从党项羌丶吐谷浑人中招募了大量匠人。」

「这些人的锻造工艺相对来说简陋,却没有像我们大唐的工匠一样形成热锻的固有思维。」

「因而,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冷锻法,现在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出瘊子甲。」

唐善会有条不紊的解释道。

早在去岁,李承乾就命东厂将土法炼焦丶钳锅炼钢丶水力锻锤法丶青羌冷锻法交予他。

历经半年时光,西宁城丶定羌城出现在了这片西海畔,牢牢地控制着河湟谷地丶黄河谷地这两片最好的地方,并且大量开采金丶银丶铜丶铁丶石棉丶石墨丶石膏丶粘土等矿产资源。

「对吐谷浑动手就在旬月之间。」

「要在这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五万西宁军的换装,有些强人所难。」

「孤不要求你做到这样,孤只要求你一点,所有的箭镞丶矛头都需要用石墨钳锅炼制出来的钢所制。」

「能做到吗?」

目光如炬,李承乾询问了声。

「没问题。」

唐善会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下来。

「甲胄方面,准备的怎麽样了?」

「我听说吐谷浑人的披甲率能达到五分之一,吐蕃人更是能做到三分之一。」

「不管是皮甲,还是铁甲,总而言之,有甲比没甲好。」

李承乾问起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伤亡率往往跟披甲率息息相关,唐军为何能够纵横公元7世纪,无他,60%的披甲率,全球第一,吐蕃在后期一度达到了50%的披甲率,从而实现了同大唐分庭抗礼的目标。

相比之下,阿拉伯人就逊色许多,他们在面对大唐丶吐蕃对中亚丶南亚地区的统治时,显得有些畏畏缩缩。

「殿下。」

「五万西宁军分作三万骑兵丶一万轻兵,一万长矛兵。」

「全都穿着皮甲,这些都是四海商行从各地收购黄牛皮丶水牛皮所制。」

「五万附从的党项骑兵穿着的皮甲,大多为猪皮丶马皮丶驴皮丶羊皮所制。」

「好。」

闻言,李承乾点了点头。

皮甲是所有甲胄里面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防御力不及铁甲,但在这麽短的时间实现披甲率百分之百,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党项骑兵身上的皮甲跟西宁军身上的皮甲有差异,在所难免。

开玩笑,这五万披甲的党项骑兵放在周边四夷,绝对是精锐,曾经的薛延陀也只有十馀万人做到全甲,披覆铁甲的更是不到一万。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