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章 疑似有些太激进了(加更!)(1 / 2)

加入书签

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进了(加更!)

等苏泽从户部出来,中书舍人夏炜压低声音说道:「苏翰林,张阁老请您晚上过府一叙。」

「啊?这不太合适吧。」

苏泽果断拒绝,这不是不给张居正面子,而是他要遵守官场的规矩。

他已经站队高拱了,这已经是京师都知道的事情了,如果这时候再上张居正的门,那岂不是三姓家奴了?

任何一个有前途的官员,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夏炜显然是给张居正传话的,他说道:

「张阁老说他已经和高阁老通过气了,高阁老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看到苏泽还在犹豫,夏炜又压低声音说道:「是为了勘辽的事情。」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

张居正要扳倒辽王,所以请有着倒藩经验的苏泽过府商议。

张居正为了倒辽,向高拱开口「借」了苏泽参谋,高拱也已经同意了。

其实张居正也没办法,这次借苏泽,又让他欠了高拱一个「人情」。

阁老之间,利益交换是正常的,人情才是最难得的。

今天欠了高拱的人情,在别的地方就要偿还。

没办法,谁让满朝上下,只有苏泽一个人有倒藩经验呢!

上一个有着倒藩经验的,就是带兵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王阳明了。

阳明先生已经作古,张居正也没办法和他商量啊!

张居正都做到这个地步了,苏泽自然也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下来。

——

苏泽返回史馆,却发现每天都准时来这里报导的沈一贯不在。

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这次上疏在登莱开港,肩吾兄有些不痛快。」

苏泽明白了罗万化的意思。

沈一贯是宁波人,是亲历过倭乱的,他家族中就有多人死于倭乱。

他的家族投身于抗倭战争,叔父沈明臣也为了抗倭战争奔走。

现在苏泽提议在登莱开港,要重开对倭贸易,沈一贯自然有心结。

政治就是这样,就算是同一个政治派别,内部也会因为经历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想法。

而任何一项国策,都会影响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

苏泽也不想要失去沈一贯这个朋友,他说道:「今日放衙,请一甫兄陪我去拜访一下肩吾兄,我要当面向他说明利害。」

罗万化也点点头,作为两人共同的好友,他也不愿意苏泽因为这件事和沈一贯闹僵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班,苏泽和罗万化带着礼物,来到了沈一贯的家。

听到敲门,沈一贯打开门,见到是罗万化和苏泽,他微微愣住了。

「夫君?」

听到门口突然没了动静,沈一贯的妻子从屋内出来,却见到丈夫呆在门口。

沈一贯的妻子杜氏才从老家搬来京师,在乔迁的时候也见过苏泽和罗万化,见到是丈夫的同僚,连忙招呼两人进来。

布置完宴席,杜氏又见到丈夫神态不对,连忙从席间离开,留下三人谈事。

罗万化坐在席间,左边是一言不发的沈一贯,右边是只顾吃菜的苏泽,夹在中间的罗万化只能尝试着活跃气氛。

可怜罗大状元,本来就不擅长言辞,却要强行说道:

「肩吾兄,泰鸿已经在京师中找到塾师了吗?」

罗万化说的是沈一贯的儿子沈泰鸿。

沈一贯今年三十二岁,这在进士中也算是年轻的,但是他的长子更厉害。

沈泰鸿今年十三岁,已经在县试中考中了秀才。

沈泰鸿也随着杜氏来了京师,明年作为在京官员的子弟,要参加顺天府的乡试。

所以这些日子沈一贯都在托人寻找合适的老师。

说到儿子,沈一贯逐渐打开了话匣子,但是苏泽依然不置一词。

这下子反而是沈一贯忍不住了,他向苏泽问道:

「子霖兄,你登门却不发一辞,是看不起我吗?」

苏泽站起来,对着沈一贯躬身说道:

「这次上疏前没有和肩吾兄商议,是苏某的过错,苏某向肩吾兄赔罪了。」

苏泽上来就赔罪,沈一贯反而不好再发脾气。

加上喝了一点酒,他说道:

「我也不是气这个,子霖兄上疏,自然不用和我说什麽,但是倭人狼子野心,登莱通商,我怕再现宁波争贡的惨剧,到时候子霖兄被言官弹劾,那要如何是好?」

听到沈一贯这麽说,苏泽也知道他是真的为自己着想了。

苏泽坦诚的说道:

「子霖兄以为,我是怎麽看倭人的?」

沈一贯转开头,苏泽说道: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杀至应天城下,劫掠苏州松江二府,那时候苏某年幼,可此事至今依然在苏州城内传荡,小儿闻之止啼。」

听到苏泽说起这场倭乱,沈一贯转过头来。

嘉靖三十四年,不到百人的倭寇,从浙江绍兴登岸后,洗劫浙丶皖丶苏三省,攻掠杭丶严丶徽丶宁丶太平等州县二十馀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横行80馀日。

这几十倭寇自然不是超人,但是当时大明东南地区承平已久,被这帮倭寇吓破了胆子,加上一些匪盗乘机作乱,对江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苏泽的老家苏州府,也差点被这伙倭寇攻破。

苏泽又说道:

「东南平倭,朝廷耗费物资无数,也只是打退了倭人。」

「如今倭国内乱,这才约束浪人,加上乱首被胡部堂诛除,这才得了安宁,可肩吾兄,你觉得这安宁能有多久?」

沈一贯愣住了。

这和平其实并不久。

如今倭国是所谓的「战国」时代,各路大名争夺最高权力大打出手。

等到二十四年后,丰臣秀吉在统一倭国后,发动了侵朝战争。

作为大明的属国,也为了打击丰成秀吉进一步入侵中原的野心,万历朝开启了抗倭援朝战争。

而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正好就是沈一贯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主持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最后以大明惨胜收场,但是也大大虚弱了大明的实力,也是女真崛起的诱因之一。

再往后,德川幕府执行锁国令,消停了两个世纪。但是近代倭国从明治维新后再次野心膨胀,然后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