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2 / 2)

加入书签

「好汉子!跟着军爷走吧!」

说完这名官军身后的骑兵下马,只是解除了赵大柱的武器和铠甲,却没有将他捆起来,又扔给他一匹马,就让赵大柱自己骑着马跟在队伍中。

当然,在这支精锐骑兵的押送中,赵大柱也不敢逃跑,但是官军没有一上来就砍下他脑袋,实在是让赵大柱十分的费解。

要知道大同城内已经贴出了告示,他的脑袋可是价值不少赏钱的。

就这样走了两天,这群官军也不和赵大柱说话,但是也没有虐待他,还将军粮分给他一起吃。

两天后,赵大柱随着这群官军,来到了河谷边上的一座帐篷里。

搜身完毕,确认没有任何武器后,赵大柱被推入帐篷,他抬眼就见到了一名样貌威严的武将。

武将身穿甲胄,坐在一张临时桌案后,桌案上除了书籍文书外,还有一块黑布盖着一个圆形的东西。

赵大柱祖上几代都是军户,自然认出这个武将身上穿着总兵的甲胄,他顿时对着这名武将说道:

「见过戚总兵!」

戚继光目光如炬,看向跪在地上的赵大柱,他放下手里的兵书说道:

「赵大柱,你可知罪?」

赵大柱跪在地上说道:

「草民知罪。」

赵大柱满肚子的疑惑,他是朝廷通缉的要犯,对方是总管大同军务的总兵官。

自己这种身份的叛贼,根本不需要戚继光这个总兵官亲自出马,戚继光的手下斩杀了自己,戚继光的功劳也不会少。

戚继光就没有见自己的必要!

戚继光走下座位,亲自将赵大柱扶起来,接着缓声说道:

「赵大柱,大同下河村人,因为上司百户赵成诬陷谋反,下河赵家村三十一口全部被屠。」

听到戚继光这麽说,赵大柱眼睛里满是泪水。

戚继光叹息一声说道:

「你也是可怜人,但你已经是朝廷认定的叛贼。」

赵大柱跪在地上对着戚继光说道:

「戚将军!罪民能听到您这句话,死了也值了!请将军立刻斩了俺,向朝廷交差!」

戚继光却话锋一转说道:

「本官的意思,你现在是朝廷认定的叛贼,但是你还有机会。」

「机会?」

戚继光回到座位上,接着将一张手绘的塞外简易地图递给赵大柱。

「你常在边关往来,知道板升城吧?」

赵大柱连连点头说道:

「俺听草原上的客商说过,俺达汗筑城板升,是草原上最繁华的城市。」

戚继光点点头。

板升城,俺答在丰州滩所建造的城市。

大明北方边民因不堪压榨,多逃亡于蒙古地区,并逐渐定居于丰州滩一带,和蒙古人聚居在板升城附近。

戚继光抵达大同后,在搜集了草原的消息后,很快就确定,俺答部最大的威胁,就是这座板升城。

俺达汗筑城,吸收汉人农耕商贸,就等于有了基本盘,也是从俺答部定居板升城开始,俺答部才在草原上日益崛起,逐渐成为草原霸主的。

丰州滩,也叫做敕勒川,就是北朝《敕勒歌》所描绘的地方。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里本来就是又适宜农耕又适宜放牧的富饶地区,俺达汗筑城后,又吸收了中原的工匠和技术,甚至还仿照汉人制度设置了官制。

戚继光研究发现,板升城是俺答部的核心,如果不能打击板升城,那再怎麽对草原用兵,也伤不到俺答部的核心。

伤不到俺答部的核心,那戚继光清扫草原其他部落,反而是帮助俺答部建立威望,帮助俺答部吸收这些残馀部落,壮大俺答部的实力。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戚继光主动改变打法,不再清扫大同附近的蒙古部落,而是尝试拉拢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戚继光收到了苏泽的信。

这是苏泽对戚继光那封肉麻之极的拜码头信的回信。

信中苏泽表现了对戚继光的尊重,完全没有其他文官的那种颐指气使。

更让戚继光兴奋的,是苏泽也在信中指出了板升城的问题。

苏泽在信中写道:「俺答部在板升筑城称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板升城在,则俺答部元气不伤。」

戚继光看完这封回信,直接将苏泽视作知己。

苏泽来信,除了提到板升城之外,还给戚继光带来了一种名为「千里目」的新装备。

这种单筒望远镜,能够让斥候看到远处的敌人,戚继光在亲自试验后连连称奇,将苏泽寄来的望远镜交给工匠,命令他们打造。

戚继光也按照苏泽的提醒,严格控制这些打造千里目的工匠,并且对所有千里目编号,责任落实到每个斥候头上,丢失千里目将要受到军法严惩。

而苏泽在信中最后,提出了一个计划。

戚继光看向赵大柱,他混迹军务多年,又是卫所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自有一套识人用人的方法,所以他见到赵大柱,就确定此人能用。

戚继光不明白,苏泽远在京师,也没有见过赵大柱,为什麽就能断定这人能用?

戚继光又想到,苏泽就是根据徐渭几句话,就向高拱举荐了自己,也许他真的有万里之外识人的才能。

戚继光对着赵大柱说道:

「过几天你就能和你的弟兄们会和,然后一同去板升城,从此以后你就是大明通缉的要犯,和大明势不两立。」

「以后俺达汗带你出征,让你攻击大明军队你也不要手软。」

「明白了吗?」

赵大柱瞬间就明白了戚继光的用意,戚继光继续说道:

「你母亲的遗体本总兵已经帮你收殓了,本总兵可以向你保证,等板升城破之日,你就可以风风光光的返回大明,你母亲也能得到朝廷封诰。」

紧接着,戚继光又揭开桌子上盖着的黑布,赵大柱目眦欲裂,原来这正是他生死仇人百户赵成的头颅。

到了此刻,赵大柱五体投地道:

「草民赵大柱,愿意为将军效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