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坏心办好事(2 / 2)
张敬修刚刚准备开口,李超又说道:「但是教官的事情就不要开口了,这件事本督和宣慰使也没办法。」
等李超说完,张敬修也闭嘴了。
合着就给自己这个教学长就是个光杆司令啊!
李超可能也觉得自己做的有些不地道,摸着头说道:
「你也知道的,现在海上人才紧缺,但是朝廷那边也紧缺,咱们大明水师,还是不要给朝廷添麻烦了吧。」
张敬修回到家里,想了想最后还是张开纸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候能怎麽办?
只能请出他的阁老父亲了。
——
京师,武监。
「班正,隔壁有完没完?整日叮叮哐哐的,还让不让人看书了!」
武监骑兵二班的夏忠孝,向着身边的李如松抱怨道。
上次校场阅兵后不久,兵部来武监做了期末考核,李如松这样武测文测优秀的,得到了兵部的嘉奖。
夏忠孝年底武测过关,但是兵法考试没通过。
所以整个过年期间也没能休息,天天留在宿舍读书准备补考。
两测过后,勋贵们都回去过年了,距离京师比较近的武监生也都返乡,李如松本来想要回去的,但是自己老爹写信过来,让自己不要浪费时间在路上,留在京师好好学习。
李如松也不敢违抗父命,只好留在武监宿舍过年。
好在大家都是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也热闹。
除夕当天,定国公徐文壁还代表皇帝来慰问了武监留下的学生,还带来了皇帝赐下的酒菜。
过年期间武监也让武监生外出,李如松体验了京师过年的热闹,对于老家的思念也淡了很多。
只不过武监生的好日子,从前几天开始结束了。
为了国子监预科招生做准备,前几天开始国子监就开始大兴土木,重修校舍。
这下子武监生也知道什麽叫做因果轮回报应不爽了。
去年为了演武,他们日夜操练,吵隔壁国子监出来抗议,那时候夏忠孝还是站出来嘲笑国子监生最嚣张的那个。
可刚过完年,轮到国子监那边大兴土木了。
李如松想笑,但是看到夏忠孝痛苦的样子,只能宽慰道:
「听说国子监预科是教务长上奏请办的,是朝廷的大事,你就忍忍吧。」
听到教务长三个字,夏忠孝也不敢再抱怨了。
武监之中,监正监副之外,就是苏泽这个教务长最大。
武监生对他是又敬又畏,对于苏泽制定校规都不敢违抗。
夏忠孝又看了一遍书,实在是读不下去,只能趴在桌案上说道:「咱们带兵打仗的,读这些劳什子书干什麽?」
夏忠孝放下书,拉着李如松说道:「班正,你说咱们会分到哪里?」
年后武监生要去京营挂职三个月,这是年前兵部来考核的时候,兵部官员宣布的事情。
夏忠孝从年前就开始惦记这件事。
李如松冷冷的说道:
「教官说了,你补考不合格,就不能去挂职。」
夏忠孝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又重新拿起书。
李如松笑了笑,他拿起书离开学舍,刚出门却被人叫住。
「子茂兄。」
听到这个称呼,李如松就知道是谁了。
在整个武监,二班都称呼他班正,别人都称呼他大名。
文绉绉称呼他表字的,也就只有骑兵科一班班正朱时坤一个人。
果然是朱时坤。
李如松上前打了一个招呼。
两个班竞争,但是朱时坤是成国公的弟弟,也是父亲交代不能得罪的人。
「子茂兄,挂职的事情你怎麽看。」
李如松语气平淡的说道:「朱班正,在下自然是听从兵部的安排。」
朱时坤看向李如松,然后低声说道:「子茂兄,你也是军卫世家,应该也清楚京营的情况吧?」
李如松还是谨慎的保持沉默,他不知道朱时坤来找自己的目的,自然不会提前表露自己的态度。
这也是李如松这段时间学习总结出来的「兵法」,在敌人行动之后再动,这才能占据优势。
朱时坤看到李如松沉默,他只好先表达自己的立场。
「子茂兄,京营积弊丛生,兵部让吾等去京营挂职,就是想要借着我们的眼看到京营的真实情况,想办法解决京营积弊。」
「这件事我也和兄长商议过了,这次挂职中无论发现什麽弊政,都要如实向朝廷报告!」
李如松知道,朱时坤的兄长成国公朱时泰,还兼任后军都督府都督,这也是京营名义上的统帅之一。
武监之中,勋臣子弟的家人,也多有在京营任职的。
看这样子这些勋贵也达成了默契,不再庇护京营中的弊政。
那朱时坤告诉自己这个消息,到底是什麽意思?
是向自己示好?
是要让世兵子弟也要不留情面,揭露京营的弊政?
李如松没有表态,他在京师一年多,性格也稳重了很多。
武监生挂职的事情,涉及多方,其中的水很深。
教官就向李如松说过,这件事是苏教务长推动的。
李如松还是不回应,朱时坤说道:「子茂兄,我们武监生是一荣俱荣的关系,我这次也是真心来提醒你,挂职的时候可不能糊涂,误了朝廷的大事!」
朱时坤虽然不知道京营基层到底腐败成什麽样子,但是他怕这些世兵子弟经受不住诱惑,坏了大事。
这下子李如松明白朱时坤的态度了,他也说道:
「朱班正,在下明白你的意思!」
「大家都是武监生,怎麽可能辜负陛下的信任。挂职是教务长推动的事情,我等也不会让教务长蒙羞,这件事我会提醒大家的。」
朱时坤拱手说道:「子茂兄如果遇到什麽事情,也可以托人来找我,大家都是武监子弟,现在是一致对外的时候!」
这下子就连李如松都有些感动了,两个骑兵班相互竞争,但是日日一起吃住训练,实际上关系并不差。
李如松回去之后,立刻让夏忠孝召集骑兵二班的学生,又向他们重申了军纪,等挂职的时候一定不能给武监丢人。
转眼之间,就到了月底,武监生全部按期返校。
兵部,京营高层,齐齐来到武监,接下来是决定众人挂职去向的时候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