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七章 我帮你做官(2 / 2)

加入书签

掌柜看了眼赵安,猜测道:「小哥是刚进的衙门?」

「嗯。」

赵安点了点头,这没什麽好瞒的。

「难怪小哥这麽问,」

掌柜的叩了叩烟锅,笑道:「小哥须知这丁忧可不是单纯尽孝这麽简单,里头的水比黄河还浑呢!」

浑在哪里呢?

浑在家族。

吴卫平中了进士后家族就不停的吸他家血,每次吴卫平丁忧守制,族老们就变着花样让他出钱修族谱丶建祠堂,把孝子贤孙的招牌擦得鋥亮。

甚至还让他穿着孝服去给县太爷拜寿,美其名曰彰显孝道,实则是给家族生意要免税的特权。

而吴卫平自身却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他是丁忧之人,不能经商。

他家这一房人丁不旺,父亲这一辈就两兄弟,到了他这一辈更是根独苗,这要是中了进士当了官,他家这一房肯定没人敢欺。

但谁让他家不停死人,搞的他连官都当不了呢。

弄到最后,族老们纯粹就是利用他这块进士招牌谋利,谁也不指着他真能做官了。

「族里不停的敲,家里又不停的娶妻,多大的家当败不了?且丁忧朝廷不仅不给老吴俸禄,老吴自个每年还要往京里孝敬几百两,直到去年再彻底死心不花那冤枉钱。」

掌柜说完摇了摇头,挺同情老吴头的,可他也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哪能老赊帐呢。

「为什麽?」

赵安真是不解,我都没当官,凭什麽还要孝敬。

边上有个中年客人嘿嘿道:「不给吏部的人打点,到时丁忧期满了人吏部谁给安排?在京里等着选官的侯补官没一万也有五千,不花钱你等到下辈子也没人答理你。」

赵安无语,撇了撇嘴:「既然每年给吏部这麽多钱,吏部的人再黑心总要给人安排吧。」

「安排,是安排了。」

这话是掌柜的说的,去年吴卫平服祖母丧满不甘这辈子就这样了,便凑了点钱去京里报到。

「...上回老吴酒多了发我店里牢骚,说去了京里后吏部把他们这些候补官员的名字写在竹签上,每月初一当众抽签,抽中的才能去穷县补缺。」

「那他抽中了麽?」

不止赵安一个人好奇,其馀客人也都聚精会神看着掌柜。

掌柜这边没卖关子:「老吴说他参加了二十八次抽签,最后抽中了去云南普洱府下面哪个县任县令。」

有客人不解:「有官当怎麽他人还在家的?」

掌柜道:「据他自个说刚走到湖南境内,吏部就有加急文书追了过来,说他籍贯江苏,按新规不得赴滇任职。「

「为什麽?」

众人不约而同问道。

「为什麽?故意的呗。」

掌柜捶了捶老腰,「吏部的人坏着呢,他们把不能去某省上任的官员故意抽去某省,等人走到半路再宣布作废,如此你还想要选官就得再交钱,光改签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言罢,起了身,「为了去京里选官,老吴把他家的祖产能卖的都卖了,哪里还有钱交给吏部,他倒是气不过去找吏部理论,大夥猜吏部怎麽说?

嘿,说什麽经查该员年逾五旬,按例不得选任知县,真要交钱最多也给他选到国子监当个教书的,把老吴气的要吐血,连夜就收拾东西回来了。

...我看老吴死了做官这条心也好,再这麽折腾下去,指不定就把自个埋在京里的官坟场喽。」

有人问了:「掌柜的,官坟场是干啥的?」

「听老吴说京城东门外十几里有个官坟场,里面埋的都是没钱被高利贷逼死的侯补官,那些个侯补官就像当铺里的死当,连本带利滚到阎王爷都算不清帐!还好老吴没借高利贷,要不然估计都回不来。」

掌柜说完拍拍屁股自去忙活,众人见状也没再就这事聊下去。

赵安这边却有了点小心思,吃完饭结帐时随口问那老吴头住在哪。

「小哥问他做什麽?」

掌柜有些疑惑。

「老吴虽然当不了官,可他怎麽也是进士出身,我这边也在继续举业,想着若有什麽不懂的可以讨教他一二。」

赵安以这个理由从掌柜口中得知了吴卫平家的地址,出店之后立即在路边摊买了些酒肉便直奔吴家而去。

吴家原先的大宅子早被吴卫平卖了凑进京选官开销,现在住的是祖母生前留下的一套小院子,日子过的很是艰难。

其实以吴卫平的进士出身,只要肯放下身段还是能把日子过好的,哪怕给有钱的盐商当幕僚,当西席收入都是普通人想也不敢想的。

问题这人死要面子,宁可跟人赊欠,也不愿去给有钱人「打工」,那日子过的就穷巴巴了。

院门没关,赵安直接进的院子,没敢往人家屋里闯,便在屋外恭敬的喊了声:「吴大人在麽?」

「你找谁?」

一个看着也有四十多岁的妇人听到声音从屋中出来疑惑看着赵安。

「我找吴卫平吴大人,」

赵安面上都是笑容。

刚说完,先前在小饭馆想要赊饭的老头就气冲冲从屋中出来,一脸愤怒的指着赵安:「你是何人,为何如此讥讽于我!你给我出去!」

眼见对方就要来赶自己,赵安忙道:「学生不敢讥讽大人,学生此来是想帮助大人进京为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