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又当新郎(2 / 2)
延伸到赵安这边,撸小贷迟早要上升到金融集资,从二三十万的小买卖变成几百乃至上千万的大交易。
那麽,想要包括官营钱庄在内的金融集团高高兴兴把钱借给他赵大人,赵大人自身就必须有几个大集团公司。
上市的那种,一看就不差钱。
教育的大蛋糕目前来看轮不到他赵安,只能在盐这块想办法。
八大盐商好像从来不是固定的八家,扬州首富也好像没有规定必须是哪一家。
盐商的势力看起来是很庞大,但赵安记得刚来扬州时刘小楼带他去逛东关时曾说过现在盐商日子不好过。
不少盐商表面风光,实则背地里欠了一屁股高利贷,为此家破人亡的不少。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把盐商当猪杀的老太爷。
明年清军要在高原用兵,虽然出动的兵力不多,但后勤这一块却是个无底洞。
不出意外,开春之后盐商们肯定要被打招呼捐输军需,说不定届时就会有人不想干。
这就是赵安的机会。
所以他现在必须把盐业公司开起来,哪怕规模小的可怜,起码也算是个盐商。
没有盐商这个身份,他是没法去竞争官商的。
只有成为官商,才能真正发大财。
因为,四年后白莲教就会在湖北发动起义,而湖北是淮盐的指定行销区。
盐价必会因为起义暴涨无数倍,且会持续八年。
这可能也是两淮盐商在漕运中止前最后的发家机会。
明知某支股票会暴涨几十倍,赵安岂能不梭哈一把。
当然,他不可能跟老丁说白莲教的事,只说得想办法在盐业立足。
老丁是知县,他是督学委员,凭藉各自能量扶持兴隆号先站稳脚根问题并不大。
老丁没有反对赵安的计划,但他现在抽不开空,因为水利工程的事已经进行,并催促赵安赶紧把赵有禄父母弄到江南去。
赵安当然没二话,之后听从老丁安排当新郎官。
实际过程完全是听丈母娘李氏安排。
由于赵安无父无母,李氏这个丈母娘又太喜欢这女婿,结果整个流程搞的赵安感觉好像做了丁家上门女婿差不多。
因保密需要,除了丁家和宋教谕以外,赵安娶老婆这事竟没一人知道。
老丁这个县尊遗憾,赵安这个委员也遗憾。
能不遗憾麽,少收多少红包啊。
娶妻,可是红白喜事里的「红」,朝廷允许铺张大办酒席收取红包的。
一切都是按娶正妻仪式办的,直到入洞房前赵安都不知新娘子长什麽样,只觉有点小。
才十六岁,能不小麽。
丁家的长辈都在,赵安得陪着,直到酒席散了方才回房。
屋中就小新娘子一个在,赵安童心发作趴在门缝偷偷看老丁大孙女在干嘛,是不是偷偷摘了红布在那偷吃东西什麽的。
结果还真发现小新娘子没老实坐在床上等他揭盖头,而是趴在床上手里把玩什麽玩具。
瞧着好像是瓷瓶做的小人,可能还有机关,不时发出「叭叭」的清脆声。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