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成功复现!(第三更!)(1 / 2)
第402章 成功复现!(第三更!)
人群中心,林易双手高举,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
伴随动作,吵闹的声音停息,一群人眼巴巴看着他,等待他发号施令。
林易没有开口,而是拨开人群,走向实验室角落的炉子,炉子已经关火,但依旧在向外散发温度。
旁边的地上,躺着三个长度80公分,宽度30公分,高度20公分的模具。
模具里,都躺着一块黑漆漆的金属。
手伸过去,还能感受到金属散发的高温。
这时候,曹彬也拨开人群走了过来:
「第一炉的材料,我们用了冷却液降温,这一炉,我们想尝试一下自然降温,看看自然降温会不会影响性能。」
闻言,林易回忆了一下资料,资料里对冶炼完成的材料降温并没有严苛要求,使用冷却液,或者自然降温都可以。
毕竟现在出来的只是材料,想要变成零件,还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加工中,以及加工后,才更需要工艺处理。
又伸手感受了一下大概温度,林易往后退开,拉开和这块材料的距离。
实验室并没有开空调,温度有点高,有点热,他扛不住,也不想扛。
远离了高温,林易这才向曹彬投过去一个赞赏的眼神:「没问题!」
「材料大规模加工呢?开始准备没?」
被问到材料加工,曹彬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随后挠着头说道:「他们冶炼材料的时候,我抽空看了一下厂里的设备。」
「加工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零件加工后的应力消除。」
「在你给的方案里,主要采用的方案是电脉冲处理。」
「我们手里有设备,但设备只能处理小零件,不能处理大零件。」
「经过技术部内部讨论,决定去市场上购买一套设备,然后我们自己对设备进行改造。」
「我们把这个消息告知纪总和刘总,刘总今天早上已经亲自出马,去找设备商谈设备了。」
「合作谈妥,设备运过来,再改装,测试脉冲电源,整个流程完全不出错,大概只需要一个半月,如果出点问题,大概就需要两个月多一点。」
曹彬说话的语气很凝重,但凝重的语气里是难掩的兴奋。
电脉冲处理,是一种新兴的应力消除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被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后,各国都争先恐后地投入资金,系统性研究相关技术。
这种技术消除应力的原理,是利用瞬时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和电子风力效应,促使金属内部位错重新分布或晶界迁移,从而快速释放应力。
这种变化可控,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
这样的技术握在手里,也就意味着最终成品的航母甲板钢零件,有可能会远远超过航母团队的要求。
完成了这一次的业务,以后,小米重工就能拿到更多的舰船订单。
在场这些人的名字,会随着这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而响彻全球。
有这样隆重的一笔,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已经不重要了!
听出他话语中的兴奋,林易回过头,发现除了曹彬,其他人脸上也是难掩的兴奋。
而最兴奋的,是高海。
他整个人站在模具旁边,像一个准备火中取栗的猴子,不停的探出手,当手感受到材料的温度后,又迅速收回手,然后又不停的探出手。
见到他这样子,林易只能叹一口气,手对着材料点一下:
「曹彬,用冷却液降温,然后赶紧检测,给我们的高代表看看!」
「好嘞!出几个人,去把板车拖过来,把这东西拖到冷却池去,切割台做好准备,其他人回各自岗位,分到材料之后就开始做测试。」得到林易发话,一群人也不再强求材料自然降温,几句话,曹彬就安排好任务。
柴油发动机的声音响起,人群散开,一辆小型叉车越过人群,出现在模具旁边,叉子伸进模具下方,液压机用力,叉子就将模具托起。
有点重。
在柴油机的轰鸣声中,叉车将模具送出实验室,送到隔壁的冷却间,扑通一声,整个模具都被扔进淬火油里面。
扔掉模具,卸掉了重量,叉车一个漂亮的倒车,扎回实验室,在叉车叉着第2个模具准备出门时,曹彬突然开口问道:
「那个……模具上面没挂钩子,对吧?」
一句话,开叉车的人脸上的兴奋消散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脸的惊恐。
在他惊恐的表情里,曹彬用右手捂住脸:
「待会你跳下去捞!其他人继续!」
留下这句话,曹彬弯着腰,驼着背,一步一步朝隔壁房间走去。
在他背后,叉车司机一脸欲哭无泪。
这边是实验室,主要工作是实验,平常生产的材料零件都不大,所以冷却池并没有装大型行吊,自然也没有常见的电磁铁。
有的只是架在冷却池上方的一个龙门架,和一个一吨的小行吊。
刚才太过兴奋,直接就将模具连同需要冷却的材料一起扔进冷却池,现在想要捞起来,就只能人工下去,把挂钩挂在模具上。
可那里面是淬火油!
油!
叉车司机尖叫一声,叉着第2套模具来到冷却池边,这一次,他没有一股脑把模具扔进去,而是等旁边的人上前,将小行吊的挂钩挂上,看着行吊将模具吊起,然后慢慢放入冷却池。
第2套模具冷却完成,在人工操作下,冷却后的模具被另一台叉车带走,送到了切割台。
切割台上,操作人员将模具拆除,只留下中间的原材料。
他们并没有立刻切割,而是先用设备磨掉原材料的氧化层。
经过一番打磨,原本黑漆漆的原材料变成了灿烂的银白色,打磨光滑的位置,还能看到镜面反光。
下一秒,切割机运转,将这块80公分长的原材料切成三段,接着这三段材料又被竖起,均匀地切成了十八片。
这九片材料被装上托盘,送到隔壁检测实验室。
检测项目不同,实验室的配置也不同,这十八片材料,被送到了不同的检测实验室。
拿到材料,检测实验室里摩拳擦掌的一群人立马开始工作。
抗压,抗拉……
而全程目睹这一切的高海,是这个实验室里最忙的人,他一会儿扒在这个实验室门口看看,一会儿又扒到另一个实验室门口看看。
和他不同,在检测开始后,林易就找了一个凳子,找了一个安静的位置坐下,闭眼睡觉。
从夕阳黄昏等到满天星斗,在高海又一次扒拉门头时,曹彬给这个扒门的人递过去一份报告:
「高代表,结果出来了,你看看。」
报告只有一页纸,轻飘飘的,就这样夹在两人中间,当走廊上的微风吹过时,这张纸还随着微风迎风摇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