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蓄势待发(1 / 2)
第366章 蓄势待发
原来前年他们就接近成功了。
听完陈家志总结的西兰花种植技术要点后,敖德海又莫名多了些信心。
知道了前年种植失败的原因后,对未知的东西就不再那麽恐惧。
陈家志又把其馀点揉碎了给敖德海细说。
除了变色时用叶片盖花球,刚结球时打掉老叶黄叶侧枝再追肥也很重要,这能减少植株营养的浪费,让花球生长的更快更大。
从而提高最后的合格率。
日商在国内采购西兰花时只有20%的产地合格率并不是他危言耸听,而是亲身经历。
直到后面日商又增加了产地开发的渠道模式,提供更详细的技术指导和种子,合格率才直线上升。
不过当下的低合格率也让竞争没那麽激烈,价格更高,何况还有提早上市的优势。
这让陈家志对这批西兰花有更高的期待。
聊完西兰花种植,陈家志又问起了菜场的其它蔬菜以及销售。
敖德海起身给他添了杯水,「简单说,种的比较杂,能种的菜都打算试试,只是市场还不够稳定。」
卖菜是敖德海的弱点,何况他还要管基地「卖菜是谁负责?」
「戚永锋,他经验比较丰富。」敖德海补充道:「卖菜小组一共3个人。」
「永锋卖菜也还行。」
好互经过了陈家志亲传,也见证了他的高光时刻,戚永锋市场经验更丰富。
沉吟片刻,陈家志又说:「我会在这边呆几天,跟着去卖两天菜,后面再开会讨论。」
「好。」
二月下旬的上海白天体感温度还比较舒适,下午时陈家志带着李秀和儿子在菜场来回走了好几圈。
但等到了凌晨,就冷多了。
不过对于卖菜人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上海基地也买了辆轻卡,同样是跃进,便宜耐用又能装,这晚上也装满了一车菜。
菜心丶上海青丶菠菜丶板叶荠菜丶大叶茴蒿丶包菜·——
种类五花八门,感觉冬天能种的菜都快齐全了。
陈家志拉开车门,爬上了驾驶室,「永锋,菜这麽杂,你卖菜时就没感觉很头疼吗?」
「痛,太痛了!」
戚永锋夸张的表达着,「但是共同做下的决定,有苦也只能先扛着,慢慢再解决应对。」
陈家志赶紧摸烟,「就冲你这觉悟,我就得给你把烟点上。」
这共克时艰的氛围还是挺让他触动。
「永锋,没提拔你当场长,心里有没有不爽?」
戚永锋夹着烟在窗外抖了抖,「如果我说没有,会不会显得我虚伪?」
「不会。」陈家志抽着烟,吹着冷风,「本来也确实委屈了你。」
以前敖德海和戚永锋是平级,现在敖德海变成了戚永锋的直属上司。
换陈家志来,他也会心里不平衡。
戚永锋心里微微触动了下,「现在又不委屈了。」
到了市场,交了入场费后,戚永锋便把车开向了一个空旷的露天平台。
平台上划了线,一个车位就是一个固定摊位。
市场里也有固定档口,不过现在没必要租,市场也贴了公告,曹安市场今年要大改造。
见陈家志关注市场改造,戚永锋问道:「等改造完,要租档口吗?」
陈家志摇了摇头,「这里在城区,没有未来,要租也到郊区市场去。」
戚永锋说:「往西边还有两个批发市场,一个真如,一个江桥。」
陈家志讶然,「你了解的还挺多的嘛。」
戚永锋嘴角翘了翘,「既然负责市场销售,了解这些都是职责所在。」
另两名销售人员已经打开了车门,但暂时还没来生意。
陈家志靠在车上,说:「可以多关注下江桥市场,按现在市场格局,真如最终可能会被并入江桥。」
江桥市场在嘉定的曹安路,和PT区的曹安市场是两个概念。
曹安市场当下蔬菜交易量最大,但它离城区太近,迟早得落寞。
而江桥未来吸收了真如市场后,就一跃成为上海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即使现在也不容小,面积大,建筑新,交通更通畅。
戚永锋头皮有些发麻,人不在上海,却对上海的市场情况了如指掌?
这时,有客人上门了。
「青菜怎麽卖?」
「7毛/斤。」
「能少吗?」
陈家志呆了片刻,就又去市场了解行情。
连续三天,凌晨跑批发市场,白天逛农贸市场丶超市和国有菜店。
他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和广州有些不一样,上海各级国有批发公司至少控制了全市60%~70%的蔬菜供应量。
同时他估计全市还有300多家国有菜店在经营。
然而,国有菜店承担了大量人员就业,还有很重的增值税等税负。
在价格上与小菜贩相比完全没有优势,也止不住客源流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