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 玉真观中逢王维(2 / 2)

加入书签

阿莹嘴上说着,将这珠衫妥善收起,装进内里的箱笼中,还未转过身,阿郎已经贴上来,少女颤声道:「阿郎不累了?」

「已经休息好了,明早阿姨她们要返回,有时间认真休息。」

张岱个叉鱼小伙精神十足的笑语说道,他这个莲花六郎花期正好,连日来辛苦治学,精神已经久绷不弛了,也需要由内到外的放松一下。

「阿母归后定要骂我恶……阿郎,好阿郎丶坏丶坏阿郎!」

鱼儿长尾摇曳,又在湖面荡起了层层涟漪。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张家大宅里便忙碌起来。张说昨日还在皇城前表态要宴请宾客,相关的事情自然也要筹备起来。

张说对于这一场宴会很重视,还特意挑选了一个几天后非朝会之日,然后便是拟定邀请的名单,并分遣家奴去送请帖。

张岱通过解试,固然不足以扭转张说当下仍然有些恶劣的处境,但一味的低调隐忍也并不是上佳的谋身之道。有的时候也需要藉助某一契机与故旧们稍通声气,从而达成一定的朝野呼应的默契。

这些事情不需要张岱去操持,第二天他起了一个大早便让家人置备一份礼品,然后便又往正平坊内安国观去拜谢玉真公主。

世界是有很多层面的,不同的人所能发挥出的影响和作用也都不尽相同。

就拿这一次解试来说,如果这一次张岱走的是高力士的关系,那即便是顺利通过了,也不会获得太多的赞誉推崇。

清流与太监天生就不对付,通过与高力士的交流,他也能感受到其人对于南省的公卿是心存一份敬重的,并没有仗着自己的宠眷而目中无人。

玉真公主身处方外却又热衷红尘,那出尘又入世的姿态大大满足了士大夫们的审美趣味和想像力,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既纯且欲的天花板,张岱投其门下而拔得头筹,便是一桩士林雅事。

当张岱再来到安国观外时,这里等候拜见的访客有增无减,当见张岱行来时,这些人又纷纷念诵起他昨日解试所作的诗赋:「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张岱摆手回应着众人的吟咏,然后顺畅无阻的进入了安国观中,这一次倒不需要再拿出云阳县主的书信,直接就被引到了精思殿中。

还没走入道殿中,张岱便听到抚琴声从中传来,登殿一瞧便见一个年近而立丶丰神俊朗的年轻人坐在殿中抚琴自唱:「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唐人推崇诗歌声律,尤其是在两京之间每有佳作面世,都会快速的流传开来。这一首《湘灵鼓瑟》昨日新作,今天张岱走到哪里便都能听到,甚至在道殿中还谱成了声辞,那曲调凄婉美妙丶引人遐想。

张岱不便入内打扰,便站在殿门前等待殿中人一曲弹唱完毕,然后才又举步入内。

坐在殿中的玉真公主正鼓掌为那抚琴弹唱之人喝彩,抬眼见到张岱走来,便笑语道:「张郎妙笔感人,新诗更胜前作,使湘灵有灵丶今人魂牵!」

「若非仙媛相助,小子犹自愁困户内,更难有闲情复为湘灵作歌。今日复至,正为致谢!」

张岱一边向殿内走去,一边躬身向玉真公主作揖道,同时视线还忍不住打量那抚琴之人,而那抚琴人这会儿也从席中站起,正自打量着张岱。

「这一位王十三,亦前代才子,闻张郎新作心甚欢喜,邀之于此协律唱之,这曲律可得张郎心意?」

玉真公主瞧殿中两人互相打量,便微笑着介绍道。

「足下莫非王摩诘丶王学士?」

张岱脑海中灵光一闪,连忙向对方作揖问道。

这年轻人正是王维,听到张岱一语道出他的名字,不由得也面露笑容,同样作揖还礼道:「旧日不堪,去国经年,不意都下新出才士仍知我名。张郎虽年少,才情已高扬,试场作此佳篇,令某羞煞前作。今日相见,当真形神俱佳,令人心悦!」

「学士才名早达,后来者踵迹而已。喜得谬赞,幸甚幸甚!」

不同于自己这个挂比,人家王维是真的大手子,张岱之前还盘算着什麽时候能见上一面,没想到今天就在玉真公主家里见到了,而且看样子王维对自己印象还不错。

这倒也正常,《湘灵鼓瑟》真正的作者钱起同样也是半官半隐,在担任蓝田尉时还跟王维做邻居,彼此也是志趣相投,并有互相唱酬之作。

所以说在唐代搞文抄也得有个大心脏,说不定什麽时候就会遇到诗人的好友,更甚至诗人本人!不是张岱这种随时能把脸揣兜的人,也是不怎麽好搞。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