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章 欲引小姨入宫(1 / 2)

加入书签

第157章 欲引小姨入宫

相对于当世其他世族名流,武氏家族的历史并不悠久,无非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作为太原元从,成为大唐开国以来的新兴贵族。

武氏家族真正兴旺还是在武则天时期,甚至一度成为皇族,但是神龙革命后武氏家族声势也在迅速的衰落。尽管中宗朝还有武三思弄权,但很快武三思一家也遭到了诛杀。

如今在世的武氏族人仍然不少,包括武承嗣丶武三思这种核心的武氏成员都还有后人在世,只不过绝大部分也都乏甚能力与表现。

当下在朝唯一可称便是因武惠妃关系而获封高官的她的兄弟武信丶武忠,不过也都是清贵的闲职,政治上没有什麽发挥的空间,而且也没有那个能力与秉性。

至于在场其他的武氏男丁,即便有任官也不过六七品的官职,且多是闲职,官达五品通贵者都没有,而且彼此间关系也谈不上多亲密。

算起来,张岱与武惠妃一家的亲戚关系还算是比较亲近的,他母亲与武惠妃都是属于武则天伯父武士让一支的。

高宗时期欲纳武则天的外甥女丶贺兰敏之的妹妹贺兰氏为妃,武则天心甚忌之,便在封禅泰山途中将之毒杀,并归罪于武惟良丶武怀运兄弟俩。而这两个倒霉蛋,便是张岱的母亲和武惠妃各自的祖父。

就算是这还算亲了一层的关系,也已经远出五服之外了。至于其他的武氏亲属,关系那就更加疏远了。不过就武家这尿性,关系近也没什麽意义,还是要看有没有利益可图。

张岱甚至还有亲生的舅舅,他母亲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从他出生到现在便一直没有见过面。此时听亲戚们闲话才知他的舅舅在外州为官,不过具体是何张岱也不在乎,因为彼此完全是陌生人。

这些人在与武惠妃交谈时,也能看出来态度比较谦卑拘谨,并没有什麽亲密随和的姿态,看起来也是很少来往。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武惠妃早在武周还没覆亡的时候便被收养于宫中,与自家兄弟都有些陌生,更不要说其他武氏亲属了。

她也是今年来与张岱这个外甥往来几次丶受其助事不浅,所以才又看重起这些亲戚关系,想要再在当中挑选几个能帮上自己的亲属,所以今年才特意邀请他们入宫来参加宴会。

这些彼此都比较陌生的武氏亲属们就在这里貌似热络丶实则尴尬的闲聊着,张岱虽然倒也不用刻意的去迎合谁,但也觉得这样的场景实在是有些无聊,于是便起身踱步到了殿外。

此时的神居院外,诸家皇亲国戚往来频繁,当中一些比较年轻的子弟,张岱倒也认识几个。这会儿又在内苑相逢,难免要寒暄几句。

张岱一边跟人闲聊着,一边在神居院门口打量,很快便瞧见了惠妃宫里的几个宫人正跟在一名华服少年丶应该是孩童身后,一起站在门口张望着。

这孩童想必就是惠妃之子丶寿王李清了,于是张岱跟几名朋友稍作致歉,然后便举步走了过去。

「大王,张郎在这里!」

有惠妃宫人瞥见张岱由内走来,便连忙躬身对前方的孩童轻声说道,那孩童闻言后便也连忙转头向这里望来。

寿王李清出生于开元八年,在此之前他两名同母兄与一个长姊都先后夭折,因此出生后便寄养于伯父宁王李宪家中,在开元十三年封禅前夕才回宫获封寿王,但因为年龄仍小,所以并没有随驾东巡。

直到不久前眼见年内圣驾难再转回长安,所以寿王等留守儿童才被接到东都洛阳来一起与亲长团聚丶欢度春节。

眼下寿王还只是七岁的孩童,面貌看起来清秀伶俐丶眉眼间颇似其母武惠妃,尽管宫人已有介绍,他还是走到张岱面前举起小手作揖道:「足下便是燕公门下张氏表兄?某名清,正奉母命于外等候相迎,不意表兄竟由内出,是小王眼拙错过了吗?」

张岱本来还用一种比较戏谑的心情打量着寿王,当见到这小子一板一眼的入前见礼,自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往后稍退一步,向寿王欠身道:「倒不是大王错过,是我受宫人导引别径入苑。有累大王在此空候,实在失礼。」

「表兄言重了,母命如此,岂言劳累。况且日前小王在西京内苑还承蒙表兄寄送什物,宫规所限,没能当面致谢,今日相见,也要致谢前事。」

说话间,寿王又拱手又作一揖。

张岱连忙又侧身避开,只觉得跟这小子对话要比跟成年人来往还累。这么小的年纪姿态便如此端庄,让人觉得若不端正态度回应都会心生愧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