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2章 兴庆宫神龙(1 / 2)

加入书签

第343章 兴庆宫神龙

自从搬入兴庆宫朝会起居以来,圣人的心情也肉眼可见的变得轻快愉悦起来,就连宫中侍员们因供奉得宜而受到褒扬奖赏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新奇感也渐渐褪去,圣人的情绪也逐渐的恢复如常,不复再有额外的喜悦。

而一些心思敏锐的侍者却又陆续发现,圣人每日处理完公务之后,时常会在傍晚时分来到勤政楼的东北角,站在殿廊下俯瞰整个沐浴在夕阳光辉下的兴庆宫,有的时候甚至长达一个多时辰。

有的内官便忍不住暗自感叹圣人当真喜爱兴庆宫与龙池,不只昼夜起居于此,每天还要凭栏眺望良久。

但也有人说风物只是死的,讲到禁苑风物之盛,兴庆宫既不如西内大明宫,更远逊东都洛阳诸宫苑。圣人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睹物思人,看着兴庆宫中的景致回忆当年五王共居坊中的和乐情景。

可是一些宫人在听到此类说法时却忍不住嗤之以鼻,原因则是自圣人履极丶宁王等奏请设宅造苑以来,新造的兴庆宫景致已经完全不同于早年的隆庆坊,谈什麽睹景思人!

更何况,申王丶岐王虽然不在了,但宁王丶薛王却仍健在人间。圣人如果思忆兄弟,圣人何不将二王召之宫中相聚叙旧,而要一个人凭栏伤怀?

所以真实的原因其实是,尽管几经扩建,但兴庆宫内建筑仍然远不及太极宫丶大明宫这两大内内建筑巍峨丰富且壮观。

尤其在龙池的东北丶东南等区域,仍然存在着大片闲置的土地,这些地方仍未起造什麽建筑,只能移植花木填充。

然而这个说法同样不乏人持反对意见,若圣人仍然不满足于如今兴庆宫的构建规划,为何不直接下令再作增建?

休言无用不足,且不说近年风调雨顺丶天下大稔,单单内给事高力士所主持管理的诸州飞钱,每年就能供给内库近百万贯钱帛进项,自能大造楼宇殿堂,根本无需劳使宫外府库。

因此圣人这一举动到底是何心思,诸内官们也都是暗中猜测议论,却莫衷一是丶没有定论。

圣人自是不知内官们对自己这下意识举动的深意猜度,就算知道了他也懒于解释。人心本就变幻难测,帝王之心则就更加的幽深复杂,有时候甚至就连圣人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真实心意。

兴庆宫北面是以兴庆殿为中心的朝会区,南面则是以勤政楼为中心的日常办公与起居区,朝会结束后,圣人就会返回勤政楼来批阅诸司奏章以及具体臣员的奏书。如果遇到需要作出指令的事情,则就自翰林院中召见待诏的侍臣官员面见口授事宜。

这种大权独揽丶天下尽在掌控的感觉自是非常好的,但是时间久了也会偶尔感到枯燥厌烦。尤其是本来应该承担起承上启下责任的宰相们越来越多争执,使得许多事情都要进奏御案以待裁决,圣人也因此而颇感疲累。

百司事程大同小异,近年并无重要的政令改革要推动进行。至于百官奏事,则主要就集中在越发喧闹的朝中人事纷扰上来,各个朝臣别管身处什麽官位,对此都多有进言,各持一端,议论纷纷。

圣人固然也想做出一些改变,但是眼下却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思路,百官各怀心思的陈述并不能让他受到什麽启发,只是越发增添了心中的烦闷。

时间渐渐来到傍晚时分,御案上的奏章也越来越少了,正在这时候,有内官入内作拜道:「禀圣人,酉时将过,是否传令进膳?」

圣人这时候抬起头来,也见到夕阳金辉洒满了勤政楼中,而他已经不知不觉批阅了一整个下午的奏章,这会儿也颇感疲累,看到案上剩下的都是一些低品官员的奏章,于是便准备停止办公,将剩馀奏章发于中书门下酌情处置。

可是当其又随手一翻进奏人员时,却发现张岱今日也有上奏。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数量不少,真正让圣人印象深刻的却是不多,而张岱自然要算一个。

此子除了进献元日贺表之外,新年以来便无所呈奏,如今又进一奏章,圣人自然也有些好奇他所言何事,于是便摆手示意内官暂退,自己又展开张岱的奏章浏览起来。

「哈,燕公之孙置业畿内尚有忧困?」

当看到张岱奏章中所言事例,圣人先是微微一笑,可是当其向下浏览,看到事情内情之后,神态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一坊之地差额竟如此悬殊,谁人为之作价?究竟是为官括钱,还是贱卖官物!」

张岱所举的京兆府这个事例实在对比太鲜明,以至于圣人对其后续那个有司估赃定价的建议都有些不甚关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