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朕不装了,朕摊牌了(1 / 2)
第96章 朕不装了,朕摊牌了
再说胡玄机,一连五天敲响登闻鼓,效果果然绝佳那些原本追着他往死里骂,甚至堵在他家门口骂街,往他家大门上泼粪的太学生,现在调转枪头,开始骂戴权了。
胡玄机估计,最多再有个三五日,便能让朝野舆论彻底失控。
到那时,戴权要是再不出来,再不将先帝灵柩,送往皇陵安放,估计那些国子监的太学生,会一起去京营驻地愿。
请求王子腾救一救天子,救一救太后,救一救大乾社稷。
请他率领京营兵马,剑指紫禁城,诛杀戴权,剿除宫内奸宦。
到那时,王子腾攻打禁宫,便不是造反,而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
而王子腾,也不是逆臣贼子,而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再造煌煌大乾的大功臣。
而他胡玄机,借着这波舆论,虽说首辅肯定是当不成了,但平稳落地,安全致仕归乡,应该问题不大吧。
此时已近午时,突然,午门城楼上,出现一个高大的身影。
胡玄机抬头凝视,是戴权。
只见戴权立于城楼之上,高声说道:「奉太后懿旨,着众臣进宫视疾。」
戴权话音刚落,那道紧闭了许久的宫门,缓缓向两侧打开。
胡玄机心中一喜,吾计成也!
同时,毫无来由,胡玄机突然有些忧虑,戴权那条老狗,不会是想鱼死网破吧?
旋即,胡玄机哑然失笑,心道,杀光这里的文武百官,哈哈,戴权他不敢。
别说戴权不敢,就是视文臣如猪狗,动辄将臣子剥皮囊草,动辄杀的太祖皇帝,他也不敢。
胡玄机心下大定,嘴角含笑,率领众文武大臣,沿着午门鱼贯而入。
一行人,少说也有两三百人,浩浩荡荡,最后在皇极殿前站定。
皇极殿是举行重大礼仪,大朝会才会开启的重地,平时是不得启用的。
为何在皇极殿?
为何不在太后的坤宁宫,或者皇帝的乾清宫?
胡玄机满面疑虑之色,眼神闪烁,心中更是跳出种种猜测。
不过已经到这了,思之无益,胡玄机只能率众臣步入皇极殿。
众人按照品秩高低,分为文武两班站定。
过了一会,戴权高声道:「陛下临朝,众臣跪迎。」
胡玄机跪下之后,抬头望去,只见那个白痴皇帝,身着登基大典之时的天子冠冕,从侧门缓步踏入皇极殿。
然后,白痴皇帝一步一步又一步,踏上玉阶丹陛,端坐在龙椅之上。
胡玄机不由嘴笑一声,心说这娃儿傻是傻了点,但装模作样的本事倒还可以。
不清楚他底细的人,猛一看,还以为真是个英气不凡的少年天子呢!
与此同时,胡玄机心生不安,为何不见他那个蠢女儿呢?
难道,她..:
想至此处,胡玄机眼神阴骜,抬头狠狠的瞪了眼戴权。
心说,戴权老狗,你若敢害我女儿,老夫便活剐了你,还要杀尽宫中太监,
为她陪葬。
众臣跪拜之后,胡玄机上前,说道:「启禀陛下,先帝驾崩至今已有三十二天,国丧已过五日,老臣奏请陛下,明日将先帝灵柩,送往皇陵安放,以全陛下恭孝之情,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胡玄机说完之后,等着戴权反驳他,然后他再率众臣,逼迫戴权就范。
不料,那个白痴皇帝,竟然开口说话了。
「太师所请,固然合情合理,也合乎孝道,但朕有一事不明,还请太师不吝赐教?」
李崇此言一出,殿内群臣多少有些惊讶,但他们并没有想太多,虽说皇帝是个傻子,但正常对话还是无碍的。
而方才这句话,也不知道戴权教了他多少遍,他才勉强记住。
哈哈,不会是一夜未睡,一直在背这句话吧!
殿内群臣这麽想,胡玄机自然也是这麽想的。
「陛下有不明之事,但说无妨,老臣身为陛下臣子,当不起赐教二字。」
李崇沉声道:「二十七年前,睿宗皇帝之灵柩,为何过了五十四天,才送往皇陵安放,此事朕实有不解,还请太师教我。」
胡玄机一愣,旋即说道:「陛下有所不知,二十七年前,先戾太子义忠亲王谋反,逼得睿宗皇帝在承天门跳楼自尽,先戾太子所率乱兵,在宫城之内杀得血流漂,遇难之天家宗室,开国勋贵,文武大臣,更是不知凡几,
值此社稷倾覆,朝堂危难之际,先帝不得不以大局为重,不得不以收拾残局为先,在睿宗皇帝驾崩后的五十四天里,先帝安抚人心,稳定朝局,确保我大乾社稷之安稳,力求我天下黎民之太平,
然后才能向睿宗皇帝尽孝道,将睿宗皇帝的灵柩,送往皇陵安葬,可是即便如此,先帝每每提及此事,仍愧恨无极,觉得孝道有亏,对不起睿宗皇帝。」
说至此处,胡玄机话锋一转,道:「可陛下此时情况不同啊,现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朝野安定,外有猛将镇守边关,内有忠臣各司其职,
陛下身为太平天子,实在不该拖着,不将先帝灵柩,送往皇陵安放啊,若是迁延日久,臣恐朝野动荡,陛下会失人望,亦遭天谴矣!」
说罢,不等皇帝开口,胡玄机文将矛头转向戴权。
「老臣深知陛下,乃至仁至孝之君,断断不会行此不仁不孝之事,此事必有奸宦从中作梗,老臣叩请陛下,再发天子第二诏,除奸宦,正伦常,平息朝野物议,收拾天下人心,还我大乾一个朗朗乾坤。」
说罢,胡玄机跪倒在地,叩头有声。
殿内众文武见状,也纷纷跪倒在地,一边叩头,一边齐声喊道。
「臣等叩请陛下,再发天子第二诏,除奸宦,正伦常,平息朝野物议,收拾天下人心,还我大乾一个朗朗乾坤。」
龙椅上的李崇面色如常,不见一丝喜怒之色,问道:「不知太师要除的奸宦,姓甚名谁?」
这次不用胡玄机起头,殿中众文武,异口同声道:「奸宦戴权,奸宦裘世安,奸宦王植,奸宦汪安,奸宦孙继祖,奸宦..:::.奸宦..:::.奸宦..:::.奸宦.....」
殿中文武百官一口气,点了二三十名宦官的名字。
好家夥,他们这是要将宫内,凡是有品级的太监,一个不剩全给杀了。
李崇嘿嘿一笑,道:「若是朕不许呢?」
胡玄机和殿内众文武大臣,纷纷一愣神。
不会吧,戴权到底教了你多少句话,怎麽连这句话都教了?
难道戴权老狗,将所有有可能的对话,都和你预演了一遍吗?
难道预演了那麽多对话,你都记住了不成?
不是吧,你到底背了儿天,还是背了儿十天啊?
也是难为你了,一个白痴而已,做个傀儡皇帝,竟然做得这般辛苦。
就在此时,只见高坐在龙椅上的李崇,缓缓站直了身子。
他立于丹陛之上,居高临下俯视着胡玄机,俯视着文武百官。
「若是朕告诉你们,戴权所为,都是朕一言而决,你们信吗?
朕知道你们不信,在你们眼里,朕只是个傻子,只是个白痴罢了,估摸着在你们看来,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都要比朕聪明睿智许多。
但是你们这些个大臣,一个个也算饱读诗书,难道你们都没有读过《新唐书》吗?难道你们竟然都不知道,唐宣宗李忱装傻三年,最终扳倒权臣的故事吗?」
说完这句话,李崇又看向胡玄机,满是嘲讽之意的说道。
「太师方才所言,说朕是什麽太平天子,还说现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朝野安定,外有猛将镇守边关,内有忠臣各司其职,
呵呵,太师,朕来问你,朕的太子哥哥,是被何人杀的?朕这个天子,连性命都朝不保夕,又何来的太平?
呵呵,太师,朕再来问你,你说现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那东北的鞑子屡犯我境,杀我子民,掠我财货,关宁铁骑竟不能制?
南边的倭寇屡屡入侵,动辄屠村灭乡,还勾结当地大户,抢掠海船,走私盈利,致使当地赋税,减半减半再减半,到如今,朝廷所能徵收的赋税,竟然不到三十年前的一成?
若是你说这些都是大难题,一时之间难以解决,朕估且听之信之,那麽安阳黄河决口,淹没良田上百万亩,黎民百姓流离失所,饿孵遍野,甚至易子而食,
这又怎麽说?
还有渭州蝗灾,三府之地已成一片白土,老百姓们半月前便已断炊,可你们这些个忠臣,却还要徵收今年的赋税,甚至不惜官逼民反,这又怎麽说?
还有,倭寇进犯绍兴,南直隶有乱匪占据小岛,甚至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是不是成都府,还有个老秀才意图谋反,这些又怎麽说?
太师,这就是你方才所说的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吗?」
不等众臣反应,李崇又接着说道。
「至于太师方才所言,政治清明,朝野安定,呵呵,不知道孟元康为保官位,弑杀乳母,又为了毁尸灭迹,火烧孝感寺,算不算得上政治清明?
不知道太师你,以人格为孟元康作保,又为了谋求皇后之位,授意你的得意门生林如海送女入宫,
惹得那些国子监的太学生,天天堵着门骂你,甚至往你家门上泼大粪,嘿嘿,算不算得上是政治清明,朝野安定?」
「还有太师方才所言,外有猛将镇守边关,朕想问问太师,你说的猛将在何处?是躲在郊外京营,随时准备杀了朕的王子腾吗?
至于太师方才所言,内有忠臣各司其职,朕还想问问太师,你说的忠臣在哪里?是在今日殿中吗?」
说至此处,李崇哈哈大笑,好似说了一个,全天下最大最大的笑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