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有功者连升三级,推着胡玄机去死(1 / 2)

加入书签

第152章 有功者连升三级,推着胡玄机去死

三日后,朝议。

李崇自从亲政以来,励精图治,对过往朝政之处置多有不满,故而满朝文武大臣已经猜出来,

此次朝议必将重提旧事,再起波澜。

成都府老秀才造反,南直隶闹水匪,是众臣眼里的美差,是必须要抢到手的,哪怕在朝堂上,

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都要争一争。

而绍兴倭患,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会去接这个烫手山芋。

皇极殿,李崇高坐龙椅之上。

宗室勋贵,文武大臣,分班列次,山呼万岁。

礼仪结束,李崇俯视着满朝公卿,沉声说道。

「昔日太师秉政,多有疏漏,朕不得不旧事重提,为其查漏补缺,

安阳水患,渭州蝗灾,绍兴倭患,南直隶之水匪,成都府老秀才造反,以及近日江西苗匪作乱,这些事情都不能再拖着了。」

李崇话音未落,胡玄机紧忙出列,跪地请罪。

李崇摆摆手,道:「免去太师首辅之位,便是对此事的惩处,一罪不二罚,太师毋需请罪,快快起身吧!」

胡玄机谢恩,起身,回去继续站好。

李崇高坐御座之上,继续说道:「朕意,委派钦差大臣,赶赴各地详查妥处,若办事得力,朕将不吝官爵,有功者连升三级,列位臣工都是朕之肱骨,国之干城,难道就没有人愿意为朕分忧吗?」

皇帝话音未落,便有呼啦啦一大片文武大臣,纷纷出列请旨,表示他们愿意连升三级。

不对,他们愿意为皇帝分忧。

这其中便有张,林如海,贾雨村,耿思远,梅若云等,早已投靠皇帝之人。

在一众文武之中,李崇看来看去,突然发现,怎麽混进来一个大佬。

工部尚书赵温华。

这个赵温华很有些意思,他既不是胡玄机的人,也不是任何人的人,甚至他自己也不拉帮结派,但他就是能稳坐近十年的工部尚书。

而朝中上百位绯袍文官,十年来,竟然无人能将其替代。

原因无他,这家伙极其擅长大型工程,不管是修宫殿,还是建陵墓,或者是加固河道,修建堤坝,他都能统筹各方,做到多快好省。

故而他虽然不是胡玄机的人,但胡玄机秉政这麽多年,也没想过换了他,因为你换别人上去不灵啊!

按道理讲,堂堂一部尚书,等闲是不能出京的。

若是你出了京,部中政务怎麽办?

一把手去外地出差干脏活累活,小杂鱼在家里坐享安逸,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但是没办法,赵温华也想求上进,他也想进步啊!

连升三级,赵温华是不敢想的,毕竟他已是一部尚书,升无可升。

但内阁此时只有四人,还缺一人。

他赵温华也想进内阁,也想被人尊称一声阁老啊!

既然有大佬出列,李崇自然得先问问他。

「赵爱卿,你属意何事?」

赵温华说道:「禀陛下,安阳水患除了安置灾民外,还须修整河道,建造堤坝,这本就是工部的差事,微臣愿意去安阳。」

安阳水患,无疑是这几件事里,工程量最大,也是最花钱的一件事。

李崇问道:「修整河道,建造堤坝,安置灾民,爱卿估算得多少银子?」

赵温华回答道:「禀陛下,不用估算,工部早已派人远赴安阳详细查勘过,最少也得二百万两银子,只是,」

说至此处,赵温华欲言又止,他抬头看了眼皇帝,又看了眼站在文官班次第二名的胡玄机,这才接着说道。

「只是当时户部没银子,故而此事便耽搁至今。」

李崇闻言,看着胡玄机,问道:「太师,以前的事,朕便不问了,朕今日只问你,安阳水患,

户部能拿出多少银子?」

胡玄机眉头紧皱,思索片刻说道:「禀陛下,户部现有存银五百二十七万两,但这些银子都各有各的用处,

各地官员的俸禄,将士们的军饷,各部各院的日常开支,都要从这些银子里出,若陛下现在问老臣,户部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来,

若是停办今年上元节一应庆典,停办陛下万寿节一应庆典,停办太后圣寿节一应庆典,老臣挤一挤,勉强能挤出来一百二十万两,若是再多一两,陛下还是砍了老臣的脑袋吧!」

户部的银子都是专款专用,年初审计之时,便已经拟定好了,什麽地方要花多少银子。

胡玄机虽为老贼,但并不贪污,在理财上还是有些本事的。

他说只能挤出来一百二十万两,那便真的一两银子也没有了。

李崇点点头,道:「朕刚刚亲政不久,一切以节俭为上,今年的上元节庆典,和朕的万寿节庆典,便都停了吧!至于太后的圣寿节庆典,也停了,朕去与太后说,相信太后会同意的。」

说罢,李崇看向赵温华,道:「剩下的八十万两,由朕的内帑出,爱卿你须谨记,朕不想看到有灾民冻饿而死,哪怕一个也不行,而且终朕一朝,朕也不想再看到安阳,再次发生水患。」

李崇刚刚从薛家,得了不少银子,故而为安阳灾民花这个钱,他花得起,他也必须花。

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谁让他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君父呢?

赵温华抬头看着御座上的皇帝,面色如常,但眼神里难掩激动之色。

皇帝花内帑的银子,安置灾民,修整河道,自从太祖太宗之后,大乾朝多少年,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了?

圣君,这是圣君啊!

赵温华双膝跪倒在地,即首道,

「陛下爱民如子,微臣感佩莫名,微臣向陛下保证,一定不让一个灾民冻饿而死,而微臣所修河道,所建堤坝,一百年无虞,微臣不敢夸口,但五十年,微臣还是敢担保的,

陛下冲龄践祚,春秋鼎盛,临朝五十年不在话下,若是安阳五十年之内,再次发生水患,请陛下砍了微臣的脑袋,若是那时微臣已死,那便请陛下砍了微臣子孙的脑袋,以谢天下苍生。」

赵温华这番话说的铿锵有力,激昂澎湃,李崇听了也感慨良多。

李崇走下丹陛,来至赵温华面前,伸手扶起他,沉声道。

「爱卿放手去做,此事办成之后,爱卿可凭此功,进内阁,任职建极殿大学士。

赵温华闻言,激动得再次跪倒在地,即头谢恩。

安阳水患的事,赵温华接了,接下来该谈谈其他事情了。

李崇重新走上玉阶,重新坐回御座,看着殿中纷纷请命的一众大臣。

他微微一笑,道:「贾雨村,朕在吏部看过你的履历,上官对你的评价里,有酷吏二字,这虽然不是什麽好词,但成都府老秀才造反一事,当初的处置太过宽容,

正需要你这样的酷吏,前去拨乱反正,去告诉那些胆敢造反之人,自古造反只有死路一条,朕绝不宽有,还有那些贪官污吏,他们若敢官逼民反,朕将视其为逆贼,与造反者同罪。」

接着,李崇又看向林如海,道:「林如海,你乃姑苏人氏,对南直隶的乡情很是了解,南直隶闹水匪一事,朕便交予你了。」

随后,李崇看向梅若云,道:「爱卿乃太师之高徒,又曾在陕西任职多年,渭州蝗灾善后事宜,朕便交予你了。」

说罢,李崇又接着说道:「今年蝗灾是过去了,但虫卵并未灭杀,明年蝗灾必起,爱卿此去,

除了善后,更重要的则是防范明年,那一场更大的蝗灾。」

这三件事,是李崇一早便与他们商量好了的,今天在朝议上,只是走一遍流程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