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伯尼: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1 / 2)
第241章 伯尼: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伯尼将手里的废料间登记记录塞回柜子里,转头问西奥多:
「现在怎麽办?」
西奥多分析着凶手杀死1号死者的大致过程:
「凶手先在梅因大道至第五街之间遇见1号死者,上前与1号死者搭汕。」
「两人谈好价格,1号死者搭乘凶手的车离开,准备进行交易。」
「车子开到附近的偏僻地带,凶手或许与1号死者进行了交易,或许没有。」
「凶手从背后发起袭击,用手臂勒住1号死者脖颈,将人勒死。」
「确认1号死者死亡后,凶手驱车前往抛尸地,潮汐湖西南侧的小码头。」
比利·霍克跟伯尼拉开椅子,掏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西奥多拉过白板:
「现在我们按照罪犯个性侧写的方法,对凶手犯罪过程中所使用的惯用手法与识别标识进行区分。」
他提醒两人:
「惯用手法是犯罪人为成功实施犯罪而采取的必要手段。」
「识别标识是犯罪人为满足心理需求而实施的非必要行为。」
伯尼抬起头,感觉这一幕似曾相识。
比利·霍克也跟着抬起头,一脸的愣然。
两人面面相。
伯尼经验更丰富一些,跟西奥多搭档的时间也更久,率先开口:
「背后下手。」
「并且是用手臂,而不是其他工具,将『樱桃」勒死。」
西奥多点点头:
「从背后发起袭击,可以规避正面接触。」
「凶手选择从背后下手,可能是因为其不想看到死者的脸,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干扰,诸如愧疚,不忍等。」
「也可能是因为凶手认为死者不配与其进行正面交流。」
「亦或者杀死死者这一行为可能与凶手内心的某种认知冲突,背后偷袭可以让他不必面对受害者的人格。」
前面伯尼还能听得懂,到后面就完全听不懂了。
他直接问西奥多:
「什麽意思?这跟你前面说的产生心里干扰不是一个意思吗?」
西奥多想了想,举例进行解释:
「如果凶手与1号死者认识,并且很熟悉,其在杀死1号死者时可能会出于避免心里干扰的原因,而选择背后发起袭击,或者采用蒙面等方式,避免看见1号死者那张熟悉的面孔。」
「如果凶手是一名虔诚的教徒,或其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禁止杀戮,在杀死1号死者时,为避免杀戮这一行为与其信仰或观念冲突,其必须将1号死者进行物化,忘记1号死者是一名同类,进而完成犯罪行为。」
顿了顿,他继续道:
「勒颈是一种极其亲密的杀人方式。」
「采用这种杀戮方式,行凶者能感受到死者的挣扎从剧烈到停止的全过程。」
「这种感受能为行凶者带来一种主宰生命掌控一切的巨大权力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