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1章 0411【霸道总裁东子】(2 / 2)

加入书签

而且,自己这位老板的投资,至今还没有失败过,根本无法将其说服。

8月中旬。

刘强冬主动联系陈贵良,陈贵良把吕智辉也带过去。

「5000万美元,18%的股份。陈总觉得怎麽样?」刘强冬问道。

这个情况,相当于半年时间,京东估值上涨2.7倍。

没等吕智辉开口,陈贵良就问:「AB两轮的股东,愿意让我拿这麽多股份?他们不担心影响C轮融资?」

刘强冬说:「我尽量说服他们。」

「也就是说,你刚才的融资方案,还没跟AB两轮股东商量过?」陈贵良问道。

刘强冬道:「他们会答应的。」

陈贵良笑道:「5000万美元我凑得出来。」

东子是越来越强势了。

当年他啥都不懂,甚至不知道风投是啥玩意儿,只想着去银行贷款500万人民币维持经营。

然后徐欣来了,问他想要多少投资。刘强冬小心翼翼报出200万美元,生怕把对方给吓走。最终徐欣投了1000万美元,获得京东40%的股份。

这笔投资就离谱,如此畸形的股权结构,严重影响京东后续融资,正常的风投机构干不出来。

所以还签了一份五年对赌协议。

刘强冬只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五年对赌协议的目标。成功拿回18%的股份,其中10%归刘强冬个人,另外8%放进京东的期权池。

现在东子已经变得更精了,他答应给陈贵良18%的股份,却又不愿意自己被稀释太多。所以想要说服AB两轮股东卖一部分老股!

刘强冬真干得出来这种事儿。

另一个时空,他就是这麽干的。

京东的第三轮丶第四轮融资,他一直在跟AB两轮股东吵架。吵到最后,老股东们被迫出让一部分老股。

刘强冬对此非常有信心,因为他搞的是「重资产」模式电商,必须持续融资才能玩得下去。而且,他牢牢掌控公司,风投股东们毫无话语权。

这种情况下,等于风投已经被他绑定。想要套利离场,风投就得听他的。

刘强冬又说:「但我有一个要求。」

陈贵良道:「请讲。」

刘强冬说:「陈总如果拿到18%的股份,不要往京东派遣董事,也不要干涉京东日常经营。」

「可以,」陈贵良介绍说,「这位是吕智辉先生,字节跳动的上市负责人。现在是希夷投资的总经理,接下来的所有事务,由他跟京东进行对接。」

「吕总你好!」

「刘先生好。」

中午,三人吃了顿饭,陈贵良拍拍屁股走人。

刘强冬又跟吕智辉聊了一下午,次日就去找徐欣丶梁百韬等人商量(吵架)。

「你让我们出让老股?」徐欣不可置信的看着刘强冬。

刘强冬说:「只出让一小部分,多数还是正常融资。我也是为后续融资着想,创始团队不能丧失太多股权。」

梁百韬已经气笑了,他做了多年投资,还没见过这麽霸道的被投资方。

当然,按照刘强冬的建议,梁百韬其实也有得赚。他1月份投资京东,现在出让的那部分老股,才半年时间就增值到2.7倍。

徐欣赚得更多!

下一个「受害者」,肯定是陈贵良。

如果京东又缺钱了,又有哪家风投进场,陈贵良也会被逼着出让部分老股。除非,陈贵良继续砸钱。

此时此刻,根本不叫谈判,完全就是在争吵。

当场就吵得不欢而散。

接下来数日,刘强冬继续给老股东们打电话。打着打着就争吵起来。

最终,老股东被迫妥协。

没办法,京东烧钱太快了,现在又经济危机不好拉投资。

他们各自出让一部分老股卖给陈贵良,含泪赚了2.7倍到8倍不等的利润。

现在的京东,股权构成如下:

东子及其团队58.2%。

陈贵良18%。

今日资本15.5%。

雄牛资本丶梁百韬8.3%。

签完融资合同,吕智辉找到陈贵良:「这个刘总好强势,下次他把钱烧完,再有大笔融资进来,我们肯定也会被逼着出让老股。」

「到时候再说呗,」陈贵良道,「我反正不怕他威胁,大不了一起打水漂。他作为创始人都不怕,我一个投资人怕什麽?」

吕智辉哑然失笑:「确实。」

徐欣和吕智辉都属于纯粹的投资人,而且资金不是特别雄厚,自然被刘强冬硬吃。

陈贵良怕个屁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