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无人问我粥可温(1 / 2)
第235章 无人问我粥可温
次日清晨,霜寒愈重。
天清寺的屋瓦上凝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初升的日光下泛着清冷的光。
窗外传来僧侣扫帚划过石板路的声音,更显得禅房幽静。
陆北顾没有出声背《论语》,而是正在就着窗外的晨光细读《春秋集传纂例》。
这本书还是他在周明远家的藏书楼里获得的,一直读到了现在。
不过时过境迁,他也已经不是大半年前刚刚穿越到这个世界上的状态了,此前看起来非常深奥的《春秋集传纂例》也已经整体通读了数遍,距离彻底吃透亦不远矣。
在墨义的春秋部分,陆北顾打算等这几天研究完《春秋集传纂例》,就开始对照着白沙先生送的教案版《春秋墨义要览》,来查询阅读张方平送的那一箱《春秋尊王发微》。
一方面是《春秋尊王发微》作为这个时代春秋学最权威的大部头着作,想要考进士是必须读的;另一方面是这一大箱子,陆北顾千里迢迢从合江拎到了开封,要是不看,实在是对不住自己。
他本来想邀请崔文璟一起晨读的,不过崔文璟昨晚不知道是去干什麽了,并没有回天清寺休息。
「笃笃。」
院落前,一阵不疾不徐的敲门声响起。
陆北顾起身开门,微凉的晨风卷着霜气涌入。
门外站着两人,正是程颢与程颐。
程颢依旧身着半旧的青布直裰,笑容温煦:「陆贤弟。」
「昨夜思及贤弟暂居天清寺,离国子监不远,今日我兄弟二人正要去国子监聆听先生讲学,便想着来邀贤弟同往。」
他侧身让出一步,露出身后神情严肃的程颐。
程颐微微颔首,目光在陆北顾脸上稍作停留,语气很认真:「濂溪先生学问渊深,拜会先生,聆听大道正途,当为益事。」
他特意强调了「大道正途」四字,显然对陆北顾那日青松社聚会时所言的「王霸并用」之说,仍存有引导其归于正道的心思。
看着程颐认真的样子,陆北顾总觉得对方像个想要挽救迷途羔羊的传教士一样.
不过,陆北顾倒也不在乎这些,他只说道。
「我今日确实要拜访国子监新任四门助教丶蜀中同乡宋堂先生,能与二位同行,既拜谒濂溪先生,又顺道探访宋助教讲学之所,正是一举两得,求之不得!」
「看来贤弟与国子监颇有缘分。」程颢说道,「宋堂助教之名,我等亦有耳闻,其《西北民言》针砭时弊,颇见实务之才。如此甚好,贤弟今日定能满载而归。」
他转向寺内方向,对着闻声走来的僧人合十道:「叨扰法师清修,我等这便告辞。」
三人踏着覆霜的石板路,走出天清寺。
清晨的开封城已渐渐苏醒,街巷间弥漫着炊烟,但寒意依旧刺骨。
行至观桥以西的一条稍宽街巷,只见路边已支起了几个热气腾腾的早餐摊子。
灶火正旺,大锅里翻滚着稠粥或羹汤,蒸笼里冒出雪白的蒸汽,弥漫着诱人的食物香气,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凛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