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4章 宝贝(2 / 2)

加入书签

洪三凑到李哲耳边小声说:「瞧见没?那就是我表哥郑彦博,等他给这大爷看完,咱再跟他说你的事儿。」

李哲点点头,找个圆凳坐下,刚扫了两眼偏厅的摆设,就被大爷的大嗓门吸引了注意力。

「你仔细瞅瞅!拿放大镜看清楚!」只见大爷「当」的一声,把白瓷杯往桌上一放,杯子撞得桌面都颤了颤。

这杯子小巧玲珑,矮壁平底,杯口微微往外撇,杯身上画着只大公鸡,旁边几只小鸡啄米,笔触倒还细致。

大爷指着杯子,下巴一抬:「我找你鉴定,不是让你蒙事!是考考你,认不认得这宝贝!」

郑彦博脸上还带着笑,拿起放大镜凑到杯子前,仔细看了看釉色和图案,又翻过杯子瞧了瞧底款,放下放大镜,语气平平地说:「大爷,不瞒您说,这杯子是新的。」

「新的?」大爷像是听见了笑话,嗓门一下子高了八度,指着郑彦博就嚷嚷:「我看你才是新的!刚入行没几天吧?就敢在这儿瞎咋呼!」

周围看藏品的客人听见动静,都扭头往这边看,眼神里满是好奇。

郑彦博没被大爷的火气冲着,依旧笑呵呵的:「大爷,您先别上火,我跟您说说为啥是新的,您听听在理不在理。」

「别跟我说那些没用的!」大爷猛地拿起杯子,手指戳着杯壁上的大公鸡:「你看清楚了,这画多真,颜色多正!你啥都不懂,还敢在荣宝斋当鉴定师,这不是糊弄人嘛!」

郑彦博耐着性子,依旧温和:「大爷,您这杯子,是仿成化斗彩鸡缸杯。」

「仿品?」大爷眼睛一瞪,脸瞬间红得像关公,拍着桌子就站起来:「要是我这是仿品,那市面上就没真东西了!你可别搞错了,是你没眼光,不认识真宝贝,还在这儿胡说八道!」

周围客人有的悄悄往后退,有的还往前凑了凑,想看看咋收场。

郑彦博依旧坐得笔直,语气诚恳:「大爷,我知道您听了不痛快,我能理解,但这东西,确实是新的,没争议。」

大爷气得胸脯一鼓一鼓的,喘着粗气:「我今天来,就是想看看你荣宝斋的鉴定师到底啥水平!我们家宝贝多着呢,本来还想多拿几件让你长长眼,现在看来,没必要了!」

大爷一挥手,指着郑彦博的鼻子,「我就知道你水平不行,才只带这一只来试试水!」

郑彦博闻言,还带着笑:「大爷,听您这意思,家里还有不少类似的宝贝?」

「那可不!」大爷下巴抬得更高了,语气里满是得意:「就像这样的杯子,我们家还有五只呢!本来想让你开开眼,现在看你这水平,算了吧,不给你看了!」

郑彦博轻轻点头,拿起杯子托在手里,慢悠悠地说:「大爷,咱先不说您这杯子,聊聊真正的成化斗彩鸡缸杯。那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珍品,距今五百多年了。

特点特别明显:杯身小巧,胎质细,釉色润,上面的图案都是工匠精心画的,公鸡的神态丶小鸡的动作都活灵活现。

而且存世量特别少,全世界加起来也就二十只左右,大部分在故宫和宝岛故宫,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不会超过三只。」

说到这儿,他把杯子递到大爷面前:「您再看看您这只,釉色太亮,没有老物件的包浆。

图案笔触虽细,却少了古画的韵味,一眼就能看出是新仿的,还是刚做出来的那种。而且……」

郑彦博话还没说完,大爷突然一把抢过杯子,生怕再听出啥「坏话」,怒气冲冲地说:「你别而且了!净在这儿胡说八道!我不让你看了,你算老几啊,也配评价我的宝贝!」

郑彦博没生气,依旧笑着:「大爷,您别激动,拿稳杯子,慢点走,别摔着了。这杯子虽说不是珍品,也是您的心爱之物不是?」

「哼!」大爷冷哼一声,突然带着点炫耀:「告诉你,之前宝岛故宫还打电话让我捐宝贝呢!我都没同意!就你还敢说我的宝贝是假的?你有啥资格!」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旧报纸,将『鸡缸杯』裹在里面。

郑彦博看着他的动作,又提醒:「大爷,您用报纸裹着不安全,容易摔。回头买个专门装瓷器的盒子。」

「算了吧你!」大爷白了他一眼,语气不屑:「你懂个啥!」

说完,大爷一扭头,把裹着杯子的报纸团塞进衣服内兜,双手紧紧护着,梗着脖子走出偏厅,嘴里还嘟囔着「啥水平啊!还荣宝斋呢。」

等大爷走远了,洪三忍不住笑出了声,拍着李哲的肩膀:「老弟,这大爷也太逗了!比我上次去剧院听评书还可乐!」

李哲脸上带着浅笑,露出回忆的神色,这大爷让他想到了一个后世的团体,叫『国宝帮』——一群特喜欢收藏,但分不清真假,还特固执的人。

总觉得自己手里的是稀世珍品,别人说假还不乐意。

有句话特形象:『故宫一件我一件,故宫没有在我家,故宫全假我全真』。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些国宝帮的大爷虽然偏执了点丶激进些,但愿意花钱买这些东西,也算是给收藏市场添了点活力,间接帮着经济发展了。

……

洪三走到郑彦博跟前,脸上堆笑:「表哥,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李哲老弟!人家是做大生意的,今儿特意来荣宝斋,想挑几件靠谱的收藏品。」

郑彦博站起身,主动伸出右手:「李同志,让您久等了。」

李哲赶紧握住他的手,笑道:「郑师傅,幸会幸会。」

郑彦博点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坐,咱慢慢聊。荣宝斋藏品不少,你先说说想侧重看哪类,我好针对性给你介绍。」

说到古玩收藏,李哲并不陌生。

他很喜欢看鉴宝类节目,从最早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到后来某音上各种鉴宝直播,他几乎期期不落。

那些专家拿着放大镜,对着个不起眼的瓷瓶,或是一幅泛黄的字画,就能絮絮叨叨讲半天背后的历史丶工艺,最后报出个让人咋舌的价格,每次都看得他心潮澎湃。

那时候他也就图个乐呵,没特意记什麽,可看得多了,一些藏品的名字丶特徵,还是不自觉刻在了脑子里。

比如一提起近现代书画,他能想起齐白石的虾丶徐悲鸿的马;说到陶瓷器,元青花丶明成化丶清三代的名号也不陌生。

当然,真要让他自己鉴定,他连釉色和包浆都分不清,只能靠上辈子的记忆,找那些未来升值潜力大的宝贝。

他心里门儿清:要是现在就价格高昂的藏品,以他目前的资金根本买不起;但有些藏品现在看着不起眼丶价格低,说不定就是未来的「潜力股」。

昨天回家后,他还特意坐在台灯下琢磨收藏的事——收藏品大多有升值价值,可不同藏品的升值空间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在他看来,只升值几倍或十几倍的藏品,根本不值得入手。

进入九十年代后,经济会快速发展,人民币通胀也会加剧,要是涨幅连通胀都跑不赢,这样的藏品还有啥投资意义?

他暗暗打定主意:这个年代买藏品,至少得有数十甚至上百倍的升值空间,否则绝不出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