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矛盾(3k)(2 / 2)
「王公子不必如此动气,毕竟这石台,说不准还真就是凭空飞来的呢。」
王承业先是本能地想反驳——石头怎会凭空飞过来?
可转念想起此前遇上的熊罴与金甲神人,那些远超常理的事早已打破了他的认知,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连忙拱手躬身,语气恭敬了许多:
「小先生可是瞧出了什麽端倪?」
「说『瞧出端倪』倒谈不上。」
杜鸢轻轻摇头,缓声道:
「只是昔年世上有座名山,唤作飞来峰。那山得名的缘由,便是因它是凭空从别处飞到当地的。既然大山能飞,一块大些的石头,又有什麽不可能的呢?你说对吗?」
这话让王承业等人听得怔在原地,满心皆是难以置信。山峰那般巍峨沉重,竟能凭空飞动?
这事实在太过颠覆他们的认知,一时竟无人能接话。
恰在这时,几个眼尖的衙役忽然低呼一声:「大人快看!对面石台上不知何时站了人!」
杜鸢顺着方向望去,果见那石台上立着五人,有老有少,男女皆有。
分别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一位神色沉静的中年女子,还有三个年轻男女。
只一眼,杜鸢便断定这五人皆是修士,且他们来此的目的,定然与江河之下的那把剑有关。
念及此,杜鸢朝着石台方向微微拱手,以表示礼节和友好。
可石台上的五人却毫无回应,看向他的眼神里甚至带着几分轻慢的笑意,仿佛觉得他一个儒生的示好格外可笑。
三个年轻人中,一个容貌极盛的「女子」率先开口,声音清亮:
「二位师叔,对面那儒生在朝我们问好呢。」
这嗓音虽不算粗哑,却分明是男子的声线。再瞧其胸口平坦,这才叫人恍然大悟——这人竟是罕见的男身女相,容貌之艳,竟与高澄身旁那名持剑女子不相上下。
老者始终未发一言,目光紧锁着脚下的江水,仿佛能穿透浑浊的水面,直抵江底深处,全然没将对岸的动静放在眼里。
一旁的中年妇人疼惜身旁的弟子,见那「男身女相」的年轻人话音落下,便开口接话,语带讥讽:
「文庙本就无踏足此地的意愿,我们甚至说不清,文庙究竟有没有真正入世。这小子定然不是文庙来人,顶多是读了几本儒家经典,便自以为攀附了文庙名头的儒生罢了。」
若是换作其他来路不明的人,他们或许还会多几分忌惮,猜度对方是哪家来人。
可偏生他是个绝对没有『大人』过来的『儒生』。是以,他们连半分敷衍的搭理都不愿给。
山上人素来傲惯了,这份傲慢不仅对着山下的凡俗之辈,便是同属修行中人,也少有人能让他们真正放平姿态。
毕竟,不是前辈就是蝼蚁,难见可称道友之人。
「这几人怎的如此傲慢无礼!」
王承业见对方全然无视杜鸢好意,心头顿时涌上一股不忿,语气也冲了几分。
「便是寻常百姓人家,也懂与人见礼需回的道理。他们倒好,这般轻慢于人,简直是不知礼数!」
杜鸢见状,连忙抬手按住他的肩膀道:
「王公子,我知道你是为我打抱不平,可这实在算不得什麽大事,不必动气。况且,往后这世道,注定要掀起大变故。」
他顿了顿,话里多了几分郑重:
「所以我得劝你一句,今后在外行走,再遇上这般模样的人,切记要多避着些。」
见王承业仍是一脸茫然,眼神里满是「为何如此」的不解,杜鸢无奈地轻叹了口气,低声解释:
「在山上人眼里,山下的凡俗之辈本就入不了他们的眼。更要紧的是,双方的实力天差地别,稍有不慎,哪怕只是一句无心之言,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这些话,从一开始,就没有人特意扬高声量,毕竟江河交汇的浪涛声哗哗不绝,谁都没指望隔了这麽远,对面还能听见。
可石台上的五人,没一个是寻常之辈。王承业那带着不忿的话音刚落,便被对面一字不落地听进了耳中。
其中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男子,当即眉头微挑,眼底闪过一丝不耐。
他脚在石台上轻轻一踏,一块鹅蛋大小的碎石便应声弹起,被他反手稳稳攥在掌心,指尖一扣,碎石的棱角便对准了王承业的头颅。
石台上的其馀四人,都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却没一个人出声阻拦。
那中年妇人与两个年轻弟子神色漠然,仿佛只是在看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连始终盯着江水的老者,也只是眼皮抬了抬,又垂了下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